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理解、分析文言句段》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6 06:27: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舜尧,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州,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贤人,皆负可之才/致:建功立业
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也/勤:尽心尽力
C.夫子何为不/豫:欢喜快乐
D.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略:大体约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荆州,先之以冉有?是何楚人多也
B.所就者大,必有隐忍?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C.王庶几召我?摇其本以观疏密
D.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之谋?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B.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C.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D.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B
4、(1)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
? (2)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他自己不能利用汉文帝啊。
? (3)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不是聪明通达、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
  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注]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
  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注]社:古代江淮一带称母亲为“社”。
(1)社何爱速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妈,你为什么不早点死呢?
(2)凡是盼望母亲早点死的人,母亲即使死了,那人也不会悲痛、哭泣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文言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曲终收拨当心画
C.谪居卧病浔阳城
D.蚓无爪牙之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选自《孟子·万章上》)
1.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谆谆然之乎?命:命令
B.以行与事之而已矣?示:显示
C.天子位焉?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之?受:接受
2.下面的句子,加粗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此谓也
B?使主祭而百神享之?尧荐舜于天而天受
C?谆谆然命乎?夫然后中国
D?尧以下与舜,有诸?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C.?此之谓也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参考答案:1、A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贾谊论
苏轼
Tags:高考 语文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