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6 06:29: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5字)
  本报讯(记者姜澎)河南安阳发现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曹操墓?生性多疑的曹操真有七十二疑冢?面对各界持续不休的争论,生命科学家决定不再袖手旁观——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日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数据库里的曹姓男子Y染色体数量十分有限,因此实验室希望能够征集到大量的曹姓男子Y染色体类型,进行测序分类,然后推断曹操应有的特征标记,并检测发掘出的曹操墓遗骨的Y染色体是否具有这些标记,再结合曹氏家族的分布和迁移情况,应该可以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复旦(大学)(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子(的)Y染色体,(以期)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墓真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发挥自己的想象,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并以该词语为扩展中心写一句话,要
求句意明确,含义深刻。
书?水龙头?月亮?狮子?花
答: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水龙头不打开,再清亮的水也只能关在水管里。学了书上的知识不运用,再先进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示例2:月亮骄傲的对狮子说:“你虽是百兽之王,但你却没有我辉煌!人们对我都是仰面相看。”狮子说:“是的,你很辉煌,但你沾的是别人的光,而我是*自己的能力获得别人的赞赏。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和《新华日报》、《群众》杂志,是党中央和省委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之一。
B.中宣部派员分赴各省采访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情况,集中展示各地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新经验、新探索、新思路。
C.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名教师如果缺乏高尚的师德,哪怕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再高,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
D.当前,着力改善困难群体生活,已成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政机关,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语序不当,“新经验、新探索、新思路”应改为“新思路、新探索、新思路”;C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教书育人”后补上“的重任”;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引起”。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常身翼蔽沛公②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B.①使子婴相②臣韩王送沛公
C.①长臣②因击沛公
D.①吾令人望气②吾还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 以:都是介词,用,拿;B为:前者是动词,担任;后者是介词,替;C于:前者是介词,比;后者是介词,在;D其:前者是代词,他的;后者是表婉商语气助词,还是。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中国古代家训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它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的宝典。
C.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类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介绍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D.公祭鼎的铭文,采用了四言句式的“诗经体”,音谐而铿,节奏雄健,大吕黄钟,彰显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威武不屈的气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主客颠倒,应是“这两句诗”是“苏东坡……没能归隐山林”的“写照”。B.语意重复,删掉“可以”“是”。C.成分残缺造成语意混乱,在“介绍”后加“根据”。 病句题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种不同类型的语病,这是解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复习时要对六种病句类型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尽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类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尽可能地掌握病因类型。要学会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培养语感。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