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公交车上很拥挤,一个纤弱的小女孩被挤到了车门边。
“挤着我的鞋了!”小女孩的脚不慎被正在关上的车门卡着了,急忙大声喊。
女司机赶紧打开车门,上前轻抚着小女孩的脚问:“脚痛不痛?”
“脚不痛,但鞋子挤坏了。鞋子是妈妈新买的,挤坏了要批评的,阿姨给我买双新鞋罢。”女司机闻言立即答应了。她想,只要孩子没受伤,就是万幸。
在家获知消息的妈妈神速赶到现场,冲动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就跑上去扇了女司机一个耳光。
“妈妈,不怨阿姨!”小女孩看见妈妈粗暴地打人,顿时哭了,她挣开妈妈的手,上车走到女司机面前鞠了一躬,含着泪说:“阿姨你没错,是我妈妈错了。我代表她向你认错。”
看到这一幕,真有一种上去拥抱这个孩子的冲动,心想,这要是我们家的孩子就好了!孩子,你让我仰望!
生活中,该仰望的其实不只是这样的孩子。
请以“仰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扩写、续写、套写材料,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仰视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无可厚非是生存的现实。如今,更为悲哀的是,这句话已逐渐成为芸芸众生的生存意义。自小,我们的面前就有了奋斗不完的目标,而我们是否应该停驻思索,我们在追逐的人生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用仅含成败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认为,我们不该站在第一高峰上俯视第二高峰,而是应抱着一种仰视的目光去敬畏那第二,甚至第三第四……
名列虽次,但不能磨灭那种值得敬畏的奋力拼搏的精神。或许在相比的时刻,第一名的光辉远远盖过了后面的名次。可他们在舞台上下的汗水与付出是不能否决的。那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与坚持不是仅仅能用成败来定论的,而是富含了一股人性的光辉。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上的一位最后一名马拉松运动员阿赫瓦里,在颁奖典礼时,他却被遗忘在赛道上继续拼搏,当他拖着流血的腿跨过终点时,说“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我们可以设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样的不畏艰难与全力以赴。对于这样的精神,我们应当怀着深深的敬畏,即使他甚至只是最后一名。
名列虽次,鼓励与铭记不只是一种激励,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人们铭记第一,忽略其次,是一种受整体社会急功近利影响的表现。正因为人们把目光都锁定在了最好和第一,自然而然,我们只记住了第一,而忽略了后面依旧优秀的人们。在我们的社会中孩子被要求考第一,运动员被要求获金牌,各项攀比中人们想最耀眼。《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中谈到,1979年到2008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仅有对应试教育的极力争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毁人不倦的;中国奥运会金牌数位列第一,而整体国民身体素质却让人不敢恭维;高校为了各项指标的攀比,假论文层出不穷,而中国却未曾染指诺贝尔奖。。。。。。以这样的方式只为争夺第一,然后铭记第一,对每个人的生命,对社会的进步真的有意义和添彩吗?学会鼓励与铭记后几名,教会我们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成败,不仅激励了后几名继续前行,也是对社会整体风气的改善。
名列虽次,可如何看待,这不仅反映了你内心的态度,还体现了你灵魂的境界。当我们用一种宽和与欣赏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名便不再是唯一值得铭记的了,我们会发现后面几名也是如此值得我们去赞叹与铭记。这考验了我们自身的境界,是否只用一种刻薄与功利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人或事。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的目光下,世界将充满苍白和荒诞。鲁迅曾说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落后而仍然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仰视我们周围的那些高峰吧,让我们赞叹与思考他们所蕴藏的壮丽与挺拔。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这些高峰之一,那些刻薄与功利也许也会让我们无所适从,那些目光与赞叹也许也是我们所渴望的,何不修身从己为先?
本题解析:仰视,指抬起头向上看,含有敬仰、敬慕和向往之情。与“仰望”词义相近。写作中要明确仰视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高贵高大的,可以是平凡卑微而平时易被人轻视或忽视的。行文要侧重于展现出人或物身上所具有的某种令人敬仰的品质、风格、精神。文章要扣题展开,行文过程中要注意点题,或表达出题目所蕴含的意思,不能只在结尾点一下。要具备记叙性文章的文体特点。可以是规范的记叙文,有较为完整的情节;也可以是记叙性散文,联想与想象中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现代科技日益进步,文明快速发展,任何知识学问的数量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古代,分工、分门成了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博通一切,各类专家应运而生。
请以“专家”为题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耀”的意思,如:晒命: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身世。
“晒”,也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
“晒”,在网络上流行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资源、与人分享等,如:晒心情,日记;晒房子,晒衣服;晒摄影作品,晒旅游心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他人的隐私也晒到网上,美其名曰“光明磊落地暴露”。
一个“晒”字,内涵丰富,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晒”的看法。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走进民间,你会洞悉民风的淳朴与强悍;走进校园,你会觉察学海的苦辣与酸甜……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作文题补充完整。②写真事、抒真情。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以“走进 ?”为题的作文,可以侧重写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可以侧重写对某一事件的感悟,可以侧重写对某一社会现实、思想潮流的思索。无论写什么,前提就是所写材料要“真”,过程描述要“实”。此外,在事件叙述与人物描写时,要特别注意写出生活化的情境,要有典型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刻画,以逼真再现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人物,真实反映生活的本质,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做山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宁愿做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想法。
要求:
(1)自拟标题
(2)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安逸与磨炼的对话
有一天,安逸悠闲自在、若无其事地走在大街上。四周一切的生灵是那么盎然生机。柳条抽芽了,天空湛蓝,花儿争先恐后地怒放,小鸟立在枝头嘤嘤成韵。这一切美好的事物怎能不让人想出来溜踺溜踺,欣赏这美好春光?当然也有不被这美景所倾倒,依然一如既往地在刻苦训练的磨炼,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着,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是风驰电掣还是冰天雪地,因为磨炼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之后。
安逸就这样一直走着,一路上乐不思蜀的样子,让路人看了突生羡慕。突然,安逸脸色大变,原来是安逸碰到了他的冤家磨炼,看来今天安逸又要和磨炼来一场唇舌大战了。
安逸大声呼喊说:“磨炼兄弟又在刻苦锻炼呀!像你这样苦熬,何时才能守得云开见日出啊?为什么不出来悠闲悠闲?”
磨炼没搭理他,只是默默地干着自己手头的事。四周一片寂静,人一般都说寂静是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征兆。安逸最讨厌别人这样了。
于是,安逸气愤地说:“你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多少人因为经受不住挫折与磨难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有的还甚至误人歧途……”
磨炼开口回答说:“你说的这些是事实,但人生总是要经受一点磕磕碰碰,不可能是一辈子都一帆风顺。也许有人因磨炼而失去信心,但也不缺乏有识之士,经过磨炼之后变得坚强、勇敢,懂得了人生的道理,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安逸听后不服气,赶紧说:“凡事都讲究证据,你有吗?你有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些吗?”
磨炼毫不畏惧地说:“你还记得《名人传》里的贝多芬吗?他是十九世纪中期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有着无人能及的音乐天赋,可是老天爷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赋予了他音乐天份,同时也让他的耳朵失聪。耳朵是欣赏音乐的媒介,失去了听觉,无疑是对贝多芬最沉重的打击。那么贝多芬的结局如何呢?他不但克服了这些困难,经过一番磨炼之后,他还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曲作,如《英雄交响曲》、《生命交响曲》等。”磨炼最后语重心长地对安逸说:“虽然人人都向往你安逸般地生活,但你想过没有,在这之前,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安逸听完后无地自容,非常羞愧,他没有再强词夺理,只是静静地离开了。
结束语:人生道路崎岖不平,充满荆棘,但你若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必经之路,失败不是问题,怕的就是你没有毅力。浮生若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本题解析:
山林中的大树与大海中的扁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前者是指在一个相对安逸、竞争范围小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让心境淡然,恬静,也可能更容易取得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小成就;是一种“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人生价值观。
后者是指在危机重重,惊涛骇浪的生活海洋中,不可避免地让我们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平凡渺小与脆弱。面临的生活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我们也许会绝望、胆怯、迷盲、无助,但我们可以获到深山老林中难以企及的胸怀、境界、视野。
任取其一即可。但要注意:一定要有观点和立场,不可二者均力,观点应统一,不能割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