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语汇中,“和平”“和乐”“和睦”“和美”“和谐”“和洽”“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都显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孟子是我国古代最看重“人和”的思想家之一,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吗?孟子“人和”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21世纪的今天,“和”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为此做些什么?
请联系上面相关材料,请任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则材料主要是和谐为主题,可以立意为:
人类应该和谐相处
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
和谐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
和谐即是美
只有和谐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保障人的全面发展
和谐社会充满诚信友爱
和谐社会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善待自然,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要从身边之事做起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曰:"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曰:"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元史》)
阅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精神家园的美与丑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次,求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道旁正好有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道:“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刚才还一脸嘲笑状的人,笑容立刻僵住,正摘梨的手不禁一颤。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几百年前那个“迂腐”的学者说的,在几经沧桑之后,穿越时空的隧道,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依然震撼我们的心灵。“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做到,面对“梨”的诱惑,一个个道貌岸然之人揭下面具,疯狂争夺。于是,梨树下上演了一幕既滑稽而又真实的闹剧。如狼似虎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抢摘梨子,哪管它有无主人?道德不道德?先把眼前的“梨”抢到手再说。
也许你鄙视那些人的行为,可是你是否反过来想一想,你自己是否也曾扮演过类似的角色?面对“梨”的诱惑,有多少变得心中无主了啊。君不见马路上的下水管道盖常常不翼而飞;公园里的鸽子常常被某个主妇端上饭桌;工厂里的设备常常成了家里的用具;人民的公仆却贪污、受贿、公款吃喝……面对以上事实,我们每个人是否好好反省过?“摘过梨”的人们,当你听到许衡的话时,你是否感到渐愧?这样的“梨”吃到肚子里好消化吗?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众多变相的“梨子”和糖衣炮弹,脆弱的人啊,你是否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呢?当无数的诱惑变成一把把利剑刺向你时,千万记住许衡的那句话——“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就是你的武器,任何诱惑之剑遇之必断。
朋友,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让我心有主,让“梨”的诱惑变成虚无。
人生旅途,千万记住:我心有主。
简评:本文以许衡的事例说起,论述人们应该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然后联想到其他人的作法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做法,他们“摘过梨”。最后引用许衡的话“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来表明观点。本文事例典型,有现实意义。
本题解析:1.理解“主”之含义:这里的“主”不仅仅是表面性的某种“主张”、“见解”,更应是由此而挖掘出的支撑起这种主张或见解的“东西”(给心灵做主的“东西”)。这种“东西”便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准则,信仰、追求……
2.把握“主”之内容:该话题内容贴近人的精神生活实际,所及属于人的“立身行事”范畴。人靠什么行走于世呢?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难以回避。许衡一句“我心有主”,道出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困境之下不妄为,诱惑面前不妄取。因此,凡是涉及人生处世的信仰、原则、标准等均属“主”之范畴。
"我心有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追名逐利,或贪赃枉法,或晚节不保,最后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终生,代价极为惨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由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反,如果能做到"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坚守精神家园,自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3.揣摩“主”之“标准”:究竟体现出什么样的“主”是没有定规的,因为这里的“主”是个性化的,不同的人在各种具体环境、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坚守点”。但绝不外乎中外古今伟人学者、名士贤达、战将豪杰甚至普通民众所遵循的属于“美德”的内容,具体可以细化为:“勤奋上进、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轻财重义、尊老爱幼、互谅互让”等世人皆知的传统美德,“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成由勤俭败由奢”,“士为知己者死”,“勤能补拙”,“慎独”,“为善至乐”等古典诗文中现成的说法,还可以是自己从处世经历中摸索出的一些东西——活的就是一种心里踏实、不吃馒头争口气、黑暗过去是黎明……
4.界定“主”之性质:这里的“主”应是令人敬佩的、值得肯定与倡导(积极意义上)的,若理解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清静无为,消极避世”(消极意义上)等,虽也称“我心有主”,但因理解角度的“反方向”而难成佳作。
5.认识“心有主”:坚守处世信仰,遵守为人原则,恪守精神追求……意识决定行动,心中有了“主”,关键之时才可能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理解到该层面,才便于写得准确而深刻。
构思点拨:
1.不管是写成记叙文、散文还是议论文,一定要将具体的“主”体现在文章中,因为只有具体展现了“主”的含义,才能对应体现话题含义,否则便是泛泛而谈。
2.写记叙文要注意过程清楚,设置好情境细节,突出心理描写,注重挖掘渲染;写议论文要注意观点明确,论证方法多样(引证、例证、对比、喻证、引申),语言准确而有意蕴;其它“非常文体”并非不可选,但首先是要符合文体要求。
3.一定要在文中设置好“环境”:某某是在什么具体情况下显示出其心中之“主”的。一般应是需要“做主”(坚守精神家园)的情况下,多指面临困惑需要自拔,面临窘境需要奋起,面对诱惑需要选择等。若不体现“环境”,只写出某某具有爱国心,某某有责任感,某某能够恪尽职守等,好像也能合乎话题要求了,其实失之笼统。
4.写别人的故事并非不可,但要在行文中体现“我”——因为写的是“我心有主”。让“他”(她)来说话,那就是反映他(她)的心灵。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7岁的时候,爷爷带我去钓鱼。爷爷叫我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一块石头,问我:“你看到什么了?”
“我看到一朵水花。”我回答。
“你还看到了什么?”爷爷问。
“还有,水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
爷爷点了点头,对我说:“每一个人都要对他在这个世界上制造的水花负责,这水花会激起许多圈波纹,产生连锁反应。”
坐在岸边,静静地凝望着微波荡漾的水面。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文体明确,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对材料内容及含义的理解是本次作文的难点。但认真地阅读材料,尤其是抓住爷爷那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一个人都要对他在这个世界上制造的水花负责,这水花会激起许多圈波纹,产生连锁反应”,那问题又会显得很简单。只是要对“水花”的具体所指作具体思考: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当心自己在世界上激起的各种水花,因为,由你造成的波纹总是会返回到你自身。如果那水花有危害、能引起伤痛,我们将不欢迎它回来。但是,如果它由美好的言行造成,我们将很高兴看到它回家。爷爷的话里包含这样的意思:每一个都要对他在这个世界上所做所为产生的结果负责;这一结果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我们可据此立意写作议论文或记叙文:要勇于担当;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涵养,是一个人日常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它可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当你被人误解时,当别人不小心在行动或语言上对你有所伤害时,当你看到别人无意中发生一些非原则的过错时……你将如何对待?
[要求]请以“涵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例文
大人·小孩
星期天,中秋节前夕。蒋寒挽着妈妈的手兴冲冲地上街了。超市熙熙攘攘,“嫦娥”牌月饼摊前,人们正在争先恐后地购买月饼。
蒋寒和妈妈加入到买月饼的拥挤的人群中。站在她们前面的一位短发阿姨,手里提着一只篮子,里面放着一包“奔月”牌紫菜。蒋寒知道,这紫菜特好吃,自己曾到这家超市买过。短发阿姨不顾一切地往前挤呀挤,推呀推,好不容易买来了“嫦娥”。当她往篮里放“嫦娥”时,却发现“奔月”不见了。她着急地大叫:“我的紫菜呢?谁偷了?”连续喊了几遍,声调一遍比一遍高,却没人应答。看着短发阿姨焦急的样子,蒋寒心里很同情。
突然,短发阿姨发现紫菜被蒋寒妈妈踩住了,她怒气冲冲地指着蒋寒妈妈大叫:“赔我紫菜!赔我紫菜!”
“你这人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要赔你紫菜?”
“你偷了我的紫菜,怕被我抓住,就丢在地上,被你踩脏了,还不赔?”
“哼!你凭什么说我偷你紫菜?我掌你的嘴!”蒋寒妈妈无端地被人当成小偷,气极了,举起手张开巴掌就要打过去。短发阿姨丢开篮子闪出人群,蒋寒妈妈追出去,她们都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骂着。顾客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劝解,只有蒋寒拉着妈妈的衣服拼命地劝她,但却无济于事。蒋寒只好拾起短发阿姨丢下的篮子,往另一个柜台跑去。过了一会,超市保安人员来了,才把两个吵架的女人劝走。
第二天,蒋寒所在的初三(五)班开展“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演讲活动。班上的“演讲家”邱阳开始演讲:“同学们,我首先叙述我妈昨晚对我说的一件事。我妈昨天在超市买月饼的时候……”蒋寒听着听着,差点要叫起来,天哪!怎么这么巧?邱阳继续激动地说:“我不知道我妈和那位阿姨为什么要为一件小事而大吵大闹,都忍一忍不就好了吗?尤其可悲的是,其他顾客都在看热闹,没一人出来劝阻。人的修养和社会公德哪里去了?人们的精神家园确实少了点什么。”教室肃静,蒋寒也凝神静听。邱阳接着缓缓而又充满深情地说:“不过,有一点很使我感动。当我妈找回篮子时,发现里面放着一包簇新的‘奔月牌’紫菜,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阿姨,对不起,我妈没偷你的紫菜,也许是挤掉的。这包紫菜你拿回去用吧。祝您全家中秋快乐!一位初中生。”’邱阳停了下来,教室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蒋寒的脸红到了脖子根。邱阳接着说:“同学们,这位初中生是我们的同龄人,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现在,我妈也非常后悔,但找不到道歉的对象和方法。谁能帮我妈的忙呢?”
下课了,蒋寒把邱阳叫到一边说:“昨天是我们俩的妈妈在吵架,我妈现在还很生气呢。”邱阳睁大眼睛,一脸吃惊,良久才说出话来:“哎呀!怎么这么巧?我代表我妈向你道歉,并谢谢你!”蒋寒说:“不必客气。但我不是道歉的对象。其实我妈也太激动了,解释清楚不就得了。哎,我回去再做我妈的工作,但怎么才能使两个大人沟通呢?”邱阳沉思一下,胸有成竹地说:“有了,叫你妈晚上等我妈的电话。”蒋寒伸出右手食指说:“一言为定!”邱阳勾住她的手指说:“祝你全家中秋快乐!”
点评
涵养,是人良好的精神意识的表现。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涵养,作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社会的文明进步在呼唤人们的涵养意识,这个话题很富于现实意义,同时又是一个明确而又宽泛的话题。
写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即在话题宽泛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小的角度,选择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中心;同时又要“以小见大”,即以具体的材料表现一个有意义的中心。不管写成何种文体,都应如此。
例文《大人·小孩》围绕着一包“紫菜”展 l开情节。“短发阿姨”不问青红皂白指责蒋寒妈妈偷了她的紫菜,而蒋寒妈妈也不示弱,两个大人在公共场合争吵不休,缺乏的就是“涵养”“顾客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劝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入们普遍缺乏涵养意识。而蒋寒,一位初中生,在整个故事中都体现了中学生讲文明讲涵养的精神风貌。她对妈妈的劝解,她买紫菜给“短发阿姨”以及写字奈的举动,她在听邱阳演讲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她与邱阳的那一番对话,无不令人感到她的纯真、文明、有涵养。邱阳的演讲,观点鲜明,饱含着对“涵养”精神的追求。通过以上人物性格的刻画,小说表现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主题:人与人之间要用“涵养”去化解彼此的矛盾。正在成长的一代要为社会带来一股精神文明的清新的空气。可谓真正做到了“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是很有特色的。作者对故事主要是作平直的描述,读者可明显看出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的“跳跃”性和“曲笔”的运用,又给人一个“意外”,使小说的韵味更丰。倒如作者写到两住吵架的大人被超市保安人员劝走后,就停住了。情节跳到演讲活动。场景的转换为表现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提供了每件。这种“跳跃”式的情节安排是为中心服务的。再如在写到蒋寒在劝妈妈而无济于事后,“只好拾起短发阿姨丢开的篮子,往另一个柜台去。”跑去干啥?不急于交代,而是在邱阳演讲时点出,使人恍然大悟,敬意油然而生。就连时间安排、人和物的命名都体现了构思的细巧。“中秋节”是团圆、和谐的,哪能吵吵闹闹呢?“嫦娥”月饼、“奔月”紫菜,不正寄托着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幢憬吗?再看“蒋寒”、“邱阳”,不正是“讲究涵养”的谐音吗?这些是小技巧,但用得恰当,可使文章增添文采。
本题解析:
涵养是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培养的精神情操。如何使自己成为有涵养的人是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写作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体现教育的手段和目的,何乐而不为呢?这一命题提请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与周围人事环境的和谐,同时,让学生懂得,良好的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矛盾,缓和压力,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值。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比喻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例如:学生迷恋游戏机,商家欺骗消费者,子女当一天家长,让闯红灯的人当一回交警等等。人生的错位演绎一个个或悲或喜的故事。你有类似的经历和见闻吗?对“错位”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
请以“错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