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3-06 06:40: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释:①鞚(kòng):马勒。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情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两句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它准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象到它梦见了鱼虾,想象合理,极富情趣。
2.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生”不是误用,而是恰恰妙在此处。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义表达了情感。首?联紧扣诗题,诗人望着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得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思致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嘲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做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2)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与“情人”相聚,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侧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春?寒
陈与义①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问②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1.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两句交代了阴冷的自然环境:早春二月,日日风寒,细雨飘零,春寒袭人。为下文描写海棠在寒风冷雨中独立开放做铺垫,烘托出海棠花的大无畏精神。(如答“一语双关,‘风’‘?寒’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亦可。)
2.?陈诗中海棠花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
  元诗中海棠红蕾深藏,不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炫耀自己,赞扬了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形象的写照。(答“元诗中诗人借海棠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
(2)下片将早晨的“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对风雨无情吹打鲜花的惋惜与不满,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草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②,爱杀江南。?
注释:①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小题1:“寿阳曲”和“水仙子”属于这两首小令的?。(1分)
小题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曲中通过靠岸、卸鱼、卖鱼等细节写出江南渔人的艰辛。
B.第一首曲中“夕”“闲”“香”等字以声母“x”表达轻柔效应。
C.《咏江南》数词值得玩味,如“十里珠帘”其实何止是十里百里。
D.“爱杀江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小题3:辨析两首散曲的相同之处。(4分)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小题1:(1分)曲牌
小题2:(3分)A
小题3:(4分)(1)都写出江南水乡景色;(2)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有远有近,(3)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4)情景交融的写法等。(至少两点,每点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