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跋子瞻和陶诗
宋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小题1】概括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苏轼的形象。(5分)
【小题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6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跋子瞻和陶诗
宋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小题1】概括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苏轼的形象。(5分)
【小题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6分)
本题答案:
【小题1】苏不以迁谪为意,随遇而安,乐观旷达,(1分)追慕先贤,情趣优雅,(1分)人品高超,不以贫富得失耿耿于怀,(1分)率性任真(1分)的百代名士(1分)。
【小题2】诗人借陶的人品来赞颂苏,表达了对苏的尊敬。(2分)苏轼和陶渊明有仕(苏)与隐(陶)的人生选择上虽然不相同,(2分)但他们超脱世俗、率性认真的“性情”是相同的。(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可先确定写作手法,读后发现,此诗是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人的遭遇与心态,由关键词“饱”“细和” 很容易得出苏轼的随遇而安,乐观旷达,陶渊明一样的情趣;“百世士”风味“表现出他是一个率性的百代名士。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出处虽不同”是指陶渊明和苏轼的人生选择不同,“风味乃相似”侧重指陶渊明的人品情趣与苏轼的人品情趣相似性,由此 得出作者借陶渊明来表达对苏轼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困难】
A man who fears suffering is already suffering from what he fears. 害怕痛苦的人已经在承受他所害怕的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