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Chì)造拨剌(là)刺(cì)刀
B.帷(wéi)幄惟(wéi)有淮(huái)水
C.维(wéi)护唯(wéi)心瞋(zhēn)视
D.缜(zhěn)密嗔(Chēn)怪镇(zhèn)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瞋(Chēn)视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20l0年世博会临近,上海市政府开展了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活动。有些居委会甚至还组织了劝导队,佩戴红绸带,衣着整齐地立在小区门,看到有穿睡衣的居民便上前劝阻。
材料二:对于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上海热线网(www.online.sh.cn)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穿睡衣出门是“素质低,不文明的表现”的占42.03%,认为这“很正常,只是图个方便”的占33.95%,而选择“很正常,看不惯就不要看”的也有24.02%。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海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海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社会对此反应不一。
(2)示例1:我赞成上海市政府的做法。 穿睡衣出门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不符合国际礼仪,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世博会是我们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如果让国际友人看到这些风景,必然会影响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穿睡衣出门固然是个人的行为,但这和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大声打电话、吸烟一样,可以任性而为吗?政府有移风易俗、变革陋习、引导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责任与权力。劝阻穿睡衣出门,是一种行政倡导,无可厚非。(言之成理,理由充分即可)
示例2:上海应该尊重市民的生活方式。上海市民穿睡衣出门是几十年积淀的一种生活方式。此时出来“劝阻”,显然是怕影响世博会的形象。那么,干涉市民穿着自由,难道不就影响了上海的形象吗?穿睡衣出门是上海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既然这么多年都能看得并习以为常了,为何世博会来临了就看不得了?就要禁止了呢?这反映了上海在文化上的不自信。如何穿衣,是个性化、文化性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国际礼仪的问题。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本身就是与这一主题背道而驰的。(言之成理,理由充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曲罢悯然 锢头银篦 连篇累牍 呕哑嘲哳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飘摇妨碍沧海一粟察颜观色
B.贸然蔓延水泄不通备尝艰辛
C.震撼幅射一切就绪乔装打扮
D.涵概毛躁投机倒把贻笑大方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A项,“察颜观色”的“颜”应为“言”;C项,“幅射”的“幅”应为“辐”;D项,“涵概”的“概”应为“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会大大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载货量和乘客人数,进一步缓解京沪间的交通运输压力。
B.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以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
C.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搭配不当。“乘客人数”不能用“提高”。B项结构混乱。“借口…”与“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C项结构混乱。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