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尽管江南地区以经济奇迹姿态出现,却因为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令许多韩国人对此心怀不满,这种情绪在《江南Style》里得以找到共鸣。 B.虽然骑马舞简单易学,大受青睐,但韩国各路研究者们的结论显然更倾向于认为音乐本身让神曲一炮而红。 C.《江南Style》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于是人们就有了跟着节拍一起舞蹈的冲动。 D.歌曲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和自律神经系统,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聆听《江南Style》甚至能令精神病患者摆脱压抑。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正确判断特定概念的理解分析。所谓“文中”是指理解概念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探究。“重要概念”指表现文章主题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具有深层含义、是文章主要说明对象的词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的是要解释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具体而动态的、和字典有着某种联系的意义。A 项“此前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错误,文中为“在过去一年里,还没有任 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 C项应该是“英国和美国”。 D项奥巴马并未加入模仿大军,是人们改编的“奥巴马竞选Style”。
小题2: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文中只说“尤其是高潮部分,能够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甚至有临床案例证明,一些精神病患者在听了这首歌以后都会开心大笑”。这并非充分条件关系,并不表示“能令精神病患者摆脱压抑”。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本全文的理解分析。A项“MV”和 “歌词”表述颠倒,应为:“鸟叔”在歌词里把“我”塑造成一个“高帅富”,却在MV里揭示“我”只是做着成为江南名流的黄粱美梦。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硝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是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的习惯与经验,他带头示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被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去南疆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米,看、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蹯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厢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位戍边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堪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富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桩“非份”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份”的事,就是大胆地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堪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已有,数十年间竞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圣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这是他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选自《把栏杆拍遍》,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内容上:表现林则徐对自己禁烟之举的正确评判,突出其刚直不屈的性格。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林则徐以“戴罪”之身为国出力作铺垫,紧扣文题,与首尾相呼应。
2.①建议屯田固边,协助垦荒;②捐出私银,承修河渠;③推广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④发现、研究了“坎儿井”,并大力推广。
3.①表现林则徐遭遇的人生困境与心灵折磨。②反衬出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伟绩.
4.选材、组材:从“以罪臣之名”,“行忠臣之事”两个角度。写作特色:①抓住传主的业绩和品格,选择丰富典型的史料,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②在客观、公正地评价的同时,融入作者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地感染读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草根”欲自办山寨版春晚 学者:何必叫板央视
“人民春晚人民办,人民春晚为人民!”家住朝阳区华严北里的施孟奇与朋友构思的“山寨版春晚”正在筹划。他说,“山寨版春晚”将通过网络与央视春晚同时播出,为民间高手提供舞台,与百姓互动是“山寨版春晚”的宗旨。
创意 民间“卧虎藏龙”激发创意
在京工作6年的施孟奇今年36岁,从事计算机工作。一个多月前,产生了办“山寨版春晚”的想法,并称要“叫板央视”。“近年央视春晚新意不多,观众抱怨越来越不好看。”施孟奇认为,民间有绝活的高人、原创艺人特别多,为什么不请他们。他说,“山寨版春晚”将通过网络直播,与央视春晚同时播出。
昨日(29日),开着写有“山寨版春晚”的面包车,施孟奇来到位于立水桥的“山寨版春晚组委会”办公地点。施孟奇说,观众主要面向老百姓,特别是不能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和大学生。
人员 组委会将选百名志愿者
目前,“山寨版春晚”筹备团队现已成立,成员约十名,分别负责网络技术、节目策划、节目质量审核、拉赞助、定场地等。
丁先生是“山寨版春晚”筹备者之一。“我有这方面的资源。”丁先生说,他的支持和鼓励起了很大作用。作为一名演员和歌手,丁先生在团队中担任节目审核。“关键要有新意,央视春晚中没有的,我们要有。”他说,自己将在数百件参选作品中“海选”。
另一成员周女士负责招募人员。她说,目前已有三百多人报名志愿者。“邮箱里很多邮件还没看,QQ也挤爆了。”周女士表示,将挑选至少一百名志愿者,从事场务、接待等。
资金 企业赞助多以实物体现
关于“山寨版春晚”的资金,施孟奇表示,原本预算50万,邀请观众300名,演员100人。但以现在的火暴情况,成本会超。
“‘山寨版春晚’全部费用通过拉赞助解决。”施孟奇解释,赞助以实物体现,尽量不收现金。目前,已联系6家企业,由其提供彩排及演出场地、舞台用品、饮料等。此外,他们与一家网络公司商谈服务器问题。晚会直播时将打赞助商名字。
施孟奇表示,演员自愿参加,无薪水,但演出的交通费、食宿费将由组委会负责。
参与 海外游子欲献歌《故乡》
目前,已有多位民间爱好者向“山寨版春晚”提交节目单。报名者之一,山东的王先生是一名业余小品作者,目前已创作53部作品。
“我支持施孟奇。”王先生表示,他准备了两部小品,讲述的是农民过年的故事,正在当地排练,希望入选。
另一位参与者、美籍华人谷先生刚回国。“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参加。”谷先生说,“山寨版春晚”如果办好了,能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但应特别注意艺术要和健康思想相结合。
谷先生准备将自己创作的歌曲《故乡》提供给筹备组。他说,该作品表达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曾获团中央、文化部等部门主办的“青春中华”——首届青年文化周活动主题歌征集比赛一等奖。
点评 百姓自娱自乐何必叫板央视
北大教授夏学銮认为“山寨版春晚”可丰富节日文化。
昨日,受访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百姓自办“山寨版春晚”在活跃春节文化生活上是有意义的,体现了多元化的节日特征。
但夏学銮指出,“山寨版春晚”创办者不应提出“要与央视春晚叫板”之类的宣传口号。
央视春晚所代表的是主流文化,百姓自娱自乐如果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可能面临的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其合法性也会遭到人们的质疑。
小题1:下列对这则通讯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山寨版春晚的组织者一开始就估计到报名会十分火暴,所以组委会只负责演员的交通费、食宿费,而不支出演出薪水。
B.从收到的节目单内容看,“山寨版春晚”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关注,有的报名节目质量相当高。
C.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视春晚极可能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D.北大教授的意见引起我们对山寨版春晚的多方面思考,有利于大家全面辩证地看待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视”的影响。
E.这篇通讯及时报道了山寨版春晚的筹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读者对山寨版春晚的关注和期待。
小题2:施孟奇的山寨版春晚要办出什么特点?他们试图通过哪些办法来办这台春晚?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小题4:施孟奇称他的“山寨版春晚”要“叫板央视”,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山寨版春晚”创办者不应提出“要与央视春晚叫板”之类的宣传口号。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说法进行探究。(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C
小题2:为民间高手提供舞台,与百姓互动;观众主要面向老百姓,特别是不能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和大学生;关键要比央视更有新意。团队合作;发动志愿者;寻求企业赞助;海选和审核作品;网络直播。
小题3:分镜头展示内容(或分多个段落),使用小标题(或提纲挈领)。这样写便于从不同角度展现内容,更全面地反映问题;使用小标题,避免了叙述角度转换的麻烦,省去了衔接过渡;便于读者快速浏览内容,便于读者快速筛选自己关注的内容。
小题4:认同“叫板央视”说法:这是一种宣传策略,在首次办民间春晚时,如此宣传更能吸引人关注;可以一比高下,“叫板央视”体现了筹办者的信心;如此主张,对提高两台春晚质量都有好处。不认同“叫板央视”说法:“叫板央视”有贬低央视春晚之嫌,不利于社会和谐;民间春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无法与央视抗衡,“叫板央视”其实是在故意炒作;央视春晚所代表的是主流文化,百姓自娱自乐如果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可能面临的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从“原本预算50万”“但以现在的火暴情况”看并非“一开始就估计到报名会十分火暴”;C项,说法绝对化,原文只说“可能面临”“出身未捷身先死”。
小题2:仔细阅读全文,筛选信息,找出答案。
小题3:结构上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
小题4:选择哪种观点都可以,只要表述清晰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巴金自传
①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②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会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③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④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N.Sacco)和樊宰底(B.Vanzett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⑤我的住处就在先贤祠(Pantheon)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对这位“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日内瓦公民”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青年是人类的希望。”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⑥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
⑦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八月里我从法国一座小城沙多—吉里把它寄回中国,给一个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我打算设法自己印出来,给我的大哥看(当时印费不贵,我准备翻译一本小说卖给书店,拿到稿费来印这本书)。等到这年年底我回到上海,朋友告诉我,我的小说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说是这份杂志的代理主编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它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选自《巴金个人自传》,有删改)
1.下列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巴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常常会言不由衷,感情不能表达出来,苦恼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笔纸。
B.作者出身在富裕的家庭,亲眼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看到了社会的黑暗,萌发了救人、救世、救自己的思想。
C.巴金从小就喜欢小说,从小就立志要当小说家。写了五十年,最终成为小说家。
D.先贤祠旁的生活经历,激发了作者写作的热情,写出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E.正是叶圣陶慧眼识才,巴金才能走上文坛之路,并因此最终成为一代大家。
2.文章的开头说“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于是我写了小说”,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作者所说的“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对文中1927年在巴黎生活细节的描写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D
2.作者所说的思想和情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束缚人们思想与戕害人们心灵的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极端憎恶;二是寻找到拯救自己、拯救亲人、拯救世界的急切心情与真实情感。(意对即可)
3.主要运用了对比与烘托的手法。①自己的苦闷与国内革命的火热对比,增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②以冷清、寂静的环境描写烘托我内心的寂寞,表现我的绝望和痛苦。③用巴黎援助意大利工人的运动正面烘托了自己的斗志与激进的热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快乐墓地
彭 程
① 有一些这样的地方,它们的存在,似乎是为了帮助人解答生命中的某些大谜。由于机缘凑巧,一些人来到这里,徜徉盘桓、目接神交之间,原本埋藏心头已久的某种纷乱模糊的东西获得了澄清,至少是显露了基本的内在轮廓。
② 譬如快乐墓地。墓地紧邻贯穿村子的一条街道,旁边和对面都是人家的院子。墓碑整齐地排列着,横平竖直,相互间的距离不大。墓碑之间,墓穴之上,花木丛生。墓碑雕凿而成,再彩绘上多种颜色,以湖蓝色为主。整个碑身上装饰着各种图案,红绿相映的花卉,颗粒饱满的麦穗,飞舞的小天使,成对的鸽子,等等。
③ 我在墓碑间随意走动,丝毫没有置身墓地的阴冷凄凉的感觉,倒像是在欣赏一处民间艺术馆,周身放松,心旷神怡。初秋的午后,阳光暖洋洋地照射着,四周明亮温暖,静谧安详。有些墓碑,在十字架的中心位置还嵌上了死者的照片,或平静或微笑地望着这个他们业已离别的世界,给人一种恍惚的感觉。
④ 画面下的文字,都是模拟死者口气,用第一人称写下的。一反痛悼、哀伤、凝重的气氛,代之以一种欢快的、有时是调侃的口吻。有一块墓穴,主人是一位名叫伊利耶的老人,碑文这样写道:“村中我最老,生平喜舞蹈……我能活到96,祝你活得比我老。”诗句幽默诙谐,老人生前一定是个乐天开朗的人。
⑤ 这真是一次崭新的体验。墓地,在最好的情形下,也是浸透着伤感、悲痛和悼念,是魂催魄伤之所。即便贵为帝王,为了死后能够延续生前的显赫荣华,陵墓建造得富丽堂皇,也依然掩不住砭骨浃髓的肃杀萧瑟。不论是南京明孝陵墓穴,还是北京十三陵地宫,带给人的感受都是潮湿阴冷,凄凉黯淡。就连艺术也不能改变这种深重的底色。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那幅著名的《墓地上空》,全景式的、气势恢弘的画面下方一角处,是一方破败的墓地,几个十字架或歪斜趔趄,或干脆偃卧在地上,气氛死寂凄凉,烘托的是人世的渺小,人生的无助。更何况,墓地还常常笼罩着晦气的、不祥的氛围,是许多邪恶事物的发生地或背景。墓地出现时,总是和阴森、恐怖、阴谋、恶意等连在一起。一句话,墓地不论是具体的真实的存在,还是作为一个意象、一种修辞,都是蓬勃欢乐的生命的反面,意味着死亡对美和生命权利的剥夺和虚无化。
⑥ 然而在这里,在快乐墓地,映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大相迥异的一幕。我们丝毫感受不到身后世界的令人不快的消息,被消解掉的,是所有那些臆想的、自我恐吓的情景和情绪,甚至生者对死者的怜悯--他们已经通过豪迈爽朗的画面和文字,表明他们不需要怜悯。相反,大加张扬的是现世生活中的美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缕缕留恋。你不由得会想,这些画面,在生平写照之外,更是死者对生者的殷切寄语,仿佛在说:活着的人们,珍惜生活吧。我们在这边等待着你们到来时,带来曾经真实地、充实地生活过的好消息。我们曾经那样热爱它们,你们也不要辜负上天的馈赠啊。
⑦ 看来,将此处命名为“快乐墓地”,的确是名实相副。在数不胜数的墓地陵园中,它无疑是一个异数。早已化为骸骨的亡灵们,在九泉之下,在阻隔阴阳的那堵看不见的墙壁之后,还在赞美生命的快乐。它将死亡映衬得衰弱无力,至少成为一种当其降临时可以坦然领受的状态。所有这些,和我们观念中的死亡,以及与之有关的种种,产生了巨大的对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1.联系全文,理解“有一些这样的地方,它们的存在,似乎是为了帮助人解答生命中的某些大谜”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第⑤段中,作者写到了南京明孝陵、北京十三陵,还写到了俄罗斯的《墓地上空》,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围绕“快乐墓地”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快乐墓地和“我们观念中的死亡,以及与之有关的种种,产生了巨大的对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像快乐墓地这样的一些地方,它们的存在像是老天故意安排的,是用来帮助人们想明白关于生和死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意对即可)
2.(1)写这些墓地或与墓地有关的艺术品,是为了表明即使是建造得富丽堂皇的帝王陵墓,即使是应该传递美感的艺术作品,如果主体是墓地,带给人们的也是一种肃杀萧瑟,这与快乐墓地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快乐墓地带给人们的与 众不同的放松和快乐的感觉。
(2)引用这些,增强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意对即可)
3.(1)写墓地的位置、墓碑的排列,特别写了墓碑设计(造型、色调)充满了民间艺术的意味,没有阴冷凄凉的感觉。
(2)写墓碑上的照片和文字充满着快乐,没有痛悼、哀伤、凝重的气氛。
(3)写快乐墓地一反常见的萧瑟阴森恐怖之感,大加张扬现世生活中的美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缕缕留恋,是在赞美生命的快乐。(意对即可)
4.我们观念中对于死亡有着本能的恐惧,快乐墓地传达给我们的感觉则是死亡是一种降临时可以坦然领受的状态,是不值得恐惧的。(只要是就对生死问题的态度发表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