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A.秃顶是基因变体造成的,通过寻找95%的秃顶人士都拥有的一种基因变体便可以预知受检者过早秃顶的几率。 B.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了该公司找到的那种影响秃顶的基因变体,那么受检者就有可能在40岁前秃顶。 C.该检测还可辨别另一种不太常见的基因变体,该变体抑制着秃顶的发生。 D.如果受检者拥有他们辨别出的那种不太常见的基因变体,那么在40岁前就不大可能秃顶。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渡头闲想
施蛰存
①乡间的小径把我引到这渡头来了。我该说它是古渡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似乎以古渡较有诗意,然而恐怕这个渡头未必古;倘若说是野渡呢,“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未尝不妙。无奈这里的渡船上明明有人,船也忙得没有横的工夫,喔,让我想来,还有什么形容渡头的现成字眼呢?虽然花工夫翻几部书,也许会搜索出一些来的,可是一个形容词又值得了几文钱!
②当我走到渡头时,在我前面的三个人都已经下了船。我立在岸上,看着这三个静静地站立在船中的渡客和把着橹的舟子。说不定这时候他们对于我的怀疑比我对于他们的更大,这是从舟子招呼我的语气中可以分明地听懂的:摆渡吗?——在没有回话之前,我先在自己心中照样问了一句,“摆渡吗?”于是我摇摇头。这摇摇头,在那舟子眼里,一定是以为我表示了并无摆渡之意,而实际上呢,我只是一种蒙蒙昧昧的不置可否的举动。
③何以不置可否?那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摆渡的意味。我知道在一刻之后,这渡船就会撑到对岸去的,船里的这些渡客也会在对岸上了岸,继续他们的行程。但我呢?我非但不知道对岸是什么地方,就连现在我伫立着的究竟是什么处所也全不熟悉。我将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呢?
④当我沉思的一刹那,已又有四五个乡人从田垄走来,相扶着下船。小小的渡船的两舷,已经贴着水面了。那舟子摇动着橹,发着轻柔的欸乃声,于是这渡船横流而去了。
⑤“容与乎中流”,“春水船如天上坐”,我以为通常的情形下,坐船是一种人生的逸趣,不管坐船的或撑船的是忙人抑是闲人,是快乐人抑是忧愁人,当他在这飘浮之际,我想他一定能有至少十分钟来欣赏这乘船的滋味的。可是我觉得这乘船的趣味却不足以描绘那些摆渡的客人们。
⑥你试回头一看那渡船上的情形怎样?渡船的行程是不自然的,它的橹自如一把截断江流的利剪。然而它又并不爽快地剪,它还得防备着拦腰而来的船头,因此只好曲曲折折地剪过去。那些渡客们既无风景可看,又无并行的船舶可以引为伴侣,而且更无那样闲逸的兴致。只因他们在下船的时候,心中就想到了上岸。他们乘船的观念,是无异于在岸上匆急地步行的——不,恐怕还更为严肃一些,你看他们各自静悄悄地鹄立着,即使是相识的同行者,也不再像在岸上步行时那样地谈笑自若了。
⑦至于那舟子呢?他的命运也不同于普通的舟子。他没有浮家泛宅的乐趣,却又必须每天生活于水上。他终日沉默地摇着橹,从此岸到彼岸地转运着一些匆急的旅人。“逝者如斯夫!”而他却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真是单调的生涯啊!
⑧我想,做渡船上的舟子的,必须是个头脑简单的人,或是乐天安命的人。我想起以前所见到过的许多摇渡船的,他们好像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也许他们并不觉得生涯之单调,他们并不嫌厌他们的职业。看他们漠不经心地等候着渡客,又漠不经心地摇着船到对岸去,又漠不经心地从船板底下取出一瓶酒来仰头饮着——是的,他们大多是喝酒的,这种对于生活的恬淡态度,真使如我这样为衣食而奔走的人觉得不可理解了。倘若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白痴,就一定是一个善于处世的哲人;然而这两种人在外表上是本来没有什么差异的。
⑨现在,他已经从对岸渡了一船的客人回来了——回来?喔,我不知道这在他可算得是回来否?一左一右的欹侧着,这笨拙的渡船已经在渐渐地迫近了。我分明看见,那舟子老是望着我。我知道他不能了解我,也许更甚于我不能了解他。明明走到了渡口,却决无渡江之意,既然如此,那么独自匆急地踱到渡头来做什么呢?至于既非觅渡,又不回步,这样痴呆地立在岸上,又是什么用意呢?我想这喝饱了老酒的舟子恐怕未必会感觉到我因为正踟蹰于生命的江流的渡头,而不禁有单调之感吧。
⑩客人们一个个地上岸了。他们各人付给了渡资——并不交与舟子的手掌中,他们都很熟悉地把铜元放在船板上,兴奋地一跃上岸,继续各人的行程了。这使我偶然想起德国诗人乌兰的《渡头咏》?的末一节来:
哦,船夫,拿去吧,
我出三倍的摆渡钱。
因为除了岸边的我,
还有你所看不见的一双魂灵在我身边。喔!这样说来,或许每个人都负载着灵魂行路,做人的责任也太重得可怕了,四野苍茫,我真凛然于这出三倍渡船钱的客人身旁看不见的一双魂灵了。
注释:乌兰,一般翻译为乌兰德,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诗歌及民谣有民间传说的风格。本诗描绘了一个人带着自己(以及友人)的灵魂摆渡的情形。
1.从全文看,第③段中“摆渡的意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写了通常情况下泛舟的“逸趣”,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⑦段与第⑨段末尾,作者都用了“单调”一词,但含义不同。
第⑦段的“单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⑨段的“单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从不知如何形容眼前的渡口入笔,开篇诙谐幽默又引人入胜。
B.第④段欸乃的桨声,既写眼前景况,又起到引出作者思绪的作用。
C.文章第②段与第⑨段相互照应,表达出作者恨无知音的沮丧之情。
D.第⑩小节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渡船上客人们的淳朴与诚信。
E.文章由渡口所见引发感慨,展现了一个文人苦闷迷茫的精神世界。
F.文章引用古诗文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又丰富了文章内涵。
6.文章结尾引用了德国诗人乌兰的《渡头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人生存于实况,却又不满足于实况,于是常常产生一种幽微的情意。这种情意有所求,是处于十字街头而向往象牙之塔。这样的情意就是诗情。本此情而创造各种形式的象牙之塔,所创造的就是诗境。诗情诗境源于人类的“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人都有的,即使不会表现,不肯表现或不能表现。而文艺作品中或浓或淡的诗情,或隐或显的诗境,则决定其品位的雅俗。诗情诗境关系密切。诗情中有诗境,只是还欠明朗,欠固定;诗境画成,欣赏,神游,感受的仍是诗情。深而言之,诗境“象”是在外,却只有变为在内时才能成为现实。如“白云生处有人家”,实况中有,是实境,不入诗句就不能具有想像中的纯粹而明晰之美;而诗句只是文字,须经过领会、感受才能成为诗境。因此,谈诗词,兼顾内情外境,可以总称为诗的意境。意境是所想见的一切境,包括不美的和不适意的,而诗的意境则不能是不美的,不适意的。
人所经历,如果都称为境,可分为实境、梦境和意境。午饭吃烤鸭是实境,夜里梦见吃烤鸭则是梦境。实境自然是大户,但清规戒律多,如烤鸭,钱袋空空不能吃;梦境就可以,如庄周梦为蝴蝶。但梦境有个大缺点,是醒前欠明晰,醒后即断灭。实境和梦境的分别,前者实而后者虚,前者外而后者内。诗的意境,离实境较远而离梦境较近,因为它也不在外而在内。但它与梦境又有大分别。诗的意境是主动的,而梦境不是。因为是人所造,就可以从心所欲,取舍适意。它是选择之后经过组织的,所以简洁而明晰。别于梦境的繁芜模糊这一点,使诗的意境大有作用。时间短的,吟“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心里会一阵子飘飘然;时间长的,一些所谓高士真就踏雪寻梅去了。如果没有诗的意境,生活要枯燥得多。这样,为诗的意境定性,我们未尝不可以说它是“现实的梦”。
人,不免于惆怅而言,都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生涯只此一度,实况中无能为力,就只好作梦,以求慰情聊胜于无。黑夜梦太渺茫,所以要白日的,即现实的梦。诗词的创作或吟读,都是在作白日梦。这或者是可怜的,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希求而不能有既是常事,就只好退而安于其次,念念“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以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之类,以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苦短时间能够“化”。化是移情,移情就是移境。比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类,短时间因念彼而忘此的情况就更加明显。由人生的角度看,诗词的大用就在于帮助人们取得这种变,纵使只是片时的“境由心造”。
小题1: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A.诗情诗境源于人类的“欲”,是人类与生俱来,人人都有的。
B.诗情的浓淡,诗境的隐显,决定着文艺作品品位的雅俗。
C.诗情诗境关系密切,总称为诗的意境。
D.诗的意境是美的,适意的。
小题2:对“诗境‘象’是在外,却只有变为在内时才能成为现实”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诗情中已有尚欠明朗固定的诗境,而透过诗境感受到的仍是诗情。
B.外在实境用诗句加以描绘就成为诗境。
C.外在实境经过领会和感受就成为诗境。
D.将实境写入诗句,再经过领会和感受就成为诗境。
小题3:从第二段文字中,概括“诗的意境”的特点是:?(3分)
小题4:“由人生的角度看,诗词的大用就在于帮助人们取得这种变”,从文意看,“变”指的是什么?试另举一句诗词作简要说明。(3分)
5、阅读题 梨花满山
尚彦
①静是我的表姐,矮矮的个子,平凡的五官。从省林校毕业后,分配到林厂厂部工作,找了个本单位的男友,在单位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集资房,结了婚。谁都以为静的日子会安稳平静地过下去。三年前,单位改革,平凡的静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夫妻双双脱离原岗位,承包了单位的一片梨园。亲戚朋友阻拦,没用。因为静既是我的表姐,又是我的同学兼好友,母亲让我去试试。静说:“我们两口子都是学林业的,办公室里抄写填表的工作不适合我们,眼前这个既是自己热爱的事业、又是能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好机会,我们不能放弃。”我认为静的话很有道理,想好的劝说变成了祝福。
②后来,各自为生计奔忙,少了联络。消息却陆续从前去探望的亲戚们口中传来。
③和丈夫一商议,决定到梨园看看。看看亲戚们口中“水深火热”的静两口子。
④选择了一个晴朗的天,来到了梨园。好一派农家乐的景致:一栋青砖青瓦的房舍坐落在路边,背后是整齐的果树,前面是碧绿的茶山,房顶上白色的电视卫星接收器格外耀眼。房前屋后,到处是跑动觅食的鸡,房子两侧的猪厩里,左边躺的是三头活泼的架子猪,右边躺的是一头老母猪,一群小猪哼哼唧唧在吃奶……
⑤我和丈夫正在兴奋地看着,议论着,突然,一黑一白两条狗吠咬着,从梨园里冲了出来,我们还没反应过来,马上传来呵斥声,斥退了两条狗。原来,静和丈夫荷着锄头,收早工回来了。
⑥久不相见,自是格外亲热,一边拉家常,一边做饭。我和静吃罢饭,丢下两个喝酒的男人,漫步梨园。静一一指给我看:哪里是梨园的起止点;哪一片是嫁接好的梨树;哪一片是酥梨,哪一片是金秋梨;哪一片是新培育的油桃;哪一棵树上挂果了……我静静地看着静,脸庞是晒黑了,可眼睛里却光芒四射,话也多了,看上去非但没有老了几岁,反而更多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还有一样:自信。
⑦爬到山腰,我俩坐到一株梨树下,静说:“这片梨树已经是七龄了,按常理早该挂果了,由于以前属于公有,管理不善,一直没有挂果。去年,我们给果树重新嫁接,补了一年的水和肥,开花时,把花打掉了,没让挂果。今年,留了一些强壮的,挂了果。”停顿了一下,她指着房子背面屋檐下的木箱给我看:“知道那是什么吗?”我摇头。“是蜂箱,给果树授粉的。”我这才明白过来,怎么会看到那么多的蜜蜂。
⑧望着洗尽铅华一副村妇模样的静,我问:“姐,苦吗?”静沉默了一会儿,把她的手和我的手放在一起:“比比就知道了。”平时我稍显粗糙的手在她的手的映衬下反倒显得细腻白嫩,静轻轻地吐了口气说:“苦我倒不怕,怕的是失败。去年我养的老母猪下了11头小猪,由于没经验,夜里接生完,我想小猪要吃奶,就把小猪留在了老母猪身边,第二天一早起来一看,被老母猪压死了9只,我蹲在猪厩里哭了一上午。年初,我们按着科技书找来材料,自制了一个温箱孵小鸡,开始,一切正常,可小鸡刚要出壳时,突然停电了,毁了我400多个蛋不说,也毁了我发展电孵鸡的信心。”“后悔吗?”我问。“不后悔!以前在办公室上班,遇到点儿挫折就很灰心,现在可不。电孵鸡不成我改用老母鸡孵,还不照样是几百只鸡,并且全放养,属于绿色生态鸡。猪厩里的猪你看过了吧?现在我摸索出一套养猪的方法。再看看这些梨树,都是我们一棵棵嫁接、施肥、浇水,长势都不错。现在是苦点儿,因为没钱,很多事都得自己做,可眼光得放长远点儿,将来梨树全部挂果,产生的效益,再加上科学养殖的猪、鸡,收入会很好呢。”“姐,想没想过要是不成功呢?”静答非所问地说:“前几天我们刚把房产证拿去抵押贷款,贷来的钱我们打算修个水池,再买台抽水机,这样,果树缺水的问题就解决了。剩下的钱,买农家肥,今冬请几个工人给施上,明年,果树就可以全部挂果了。”说着说着,静的声音低了下来:“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所有的钱、精力、希望都投入在这片果园里了,我们也谈论过,如果真有什么天灾人祸,我们也认了,毕竟我们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过。”
⑨望着静,我觉得她变了,成熟了,同是二十八九岁的人,她的脚踏实地,她的思想见地让我自愧不如,同时我觉得:亲戚们错了。
⑩一转眼,从静那儿回来已有大半年,现在已是阳春三月。正想找个地方去踏青呢,静打来了电话:“彦,梨花开了,满山的雪白,快来吧,别忘了带相机。”
那夜梦里,梨花满山。 (选自2008年5月4日《云南交通报》)
1.第3自然段说,亲戚们传言静两口子的日子过得“水深火热”,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水深火热”的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结尾画线句子的含意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本文人物外貌描写都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