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小题1:这首诗颔联抓住了哪些情景?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 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4分)情景:“新著雨”、“欲开时”。(2分)特点:海棠花蕾刚着雨珠含苞欲放,色泽艳丽,娇娆而妩媚。(2分)
小题2:(2)(4分)作用: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侧面烘托海棠美丽;诗人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栖宿而产生了艳羡之情,这就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每个要点1分,共2分)情感: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每个要点1分,共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诗意概括题,比较简单,情景抓住诗中“新著雨”“欲开时”可知,特点抓住诗中的“秾丽”“娇娆”可得出答案。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和主旨的综合题目,先看主旨,答主旨题要结合诗歌题目、注释、诗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懒”“醉”“羡”三个词语,虽然是写别人,但也有作者的情感在里面,应该是喜欢。手法就是通过看花的人的反应来烘托花的美丽,属于衬托,答题是要结合诗歌内容详细解释如何衬托,有何效果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回答问题。
离骚(节选)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終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
B.忍尤而攘诟?攘:排除
C.背绳墨以追曲兮?曲:邪曲
D.夫孰异道而相安?孰:何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何方圜之能周兮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B.?①固时俗之工巧兮 ②固前圣之所厚
C.?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②退将复修吾初服
D.?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竞周容以为度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屈心而抑志兮
A.謇朝谇而夕替
B.固前圣之所厚
C.兰芝惭阿母
D.回朕车以复路兮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思想感情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退将复修吾初服
A.虽九死其尤未悔
B.吾将上下而求索
C.穷则独善其身
D.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答案:1、B
2、B
3、D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按要求背默本学期几篇古诗文中的名句。(6分)
(1)《登高》一诗的颔联:?,?。
(2)《蜀道难》中有用动物反衬蜀道高陡难攀的句子,请任写出其中一句:?
(3)白居易听了琵琶女自诉身世后,深有同病相怜之感,请写出表达这种感受的名句:
?,?。
(4)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根本上原因是:?。
参考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猿猱欲度愁攀援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①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对上面三首绝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首诗体裁相同,题材也相同,但诗人对历史人物一项羽、历史事件——乌江自刎的评价各异。
B.杜牧这首咏史诗不落窠臼,认为“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如果能“包羞忍耻”,采纳江东人士的忠言,重返江东,卷土重来,还是大有可为的。诗中表达惋惜之意。
C.王安石认为“百战”虽“哀”,败势是难回,但江东子弟愿意与楚霸王同心,再整旗鼓,同挽残局。诗中充满了对项羽的责怪、不满之意。
D.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就是这种看法的体现。李诗把项羽赞为“人杰”“鬼雄”,认为项羽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遣怀?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小题1:古人评论说:“愁眼二字,便见所怀。”“愁眼”所见的是什么?这两个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2:清人仇兆鳌说此诗“处处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请以二三联为例,从景与情的关系上进行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