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让____的____
要求:①仔细斟酌,完成上面这个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②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八百字的作文。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佳作示例:
让我们的灵魂站在高处
走过生命犹如走过一条河流。
河流中有许多精巧别致的卵石,这犹如生命历程中的成功。这时我们只需要弯下身,将最近的那枚石子拾起,或许这并不是你最初想要的,但只要你用心品味,它们同样有价值。
同样,当你还没有获得所期待的成功,不必叹息,让身体站在高处,眼睛会望得更远;让灵魂站在高处,让心灵面对世俗,可以变得超然。
一位女教师曾对她的学生讲过: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位伟人,当我长大后,我发现这不大可能;于是,我就再次梦想成为一位伟人的妻子,但如今我已结婚,丈夫是一个平凡的职员;于是,我继续梦想,让自己成为一位伟人的老师。也许将来,这个梦想不一定会实现。虽然这并不是我最初所希望的,但我依旧感到欣慰和富足。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克里斯特说:“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你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愿无愧地做了其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了云彩中最详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滴,却能滋润万物;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足够了。
这不是消极,这不是悲观,这只是你的心灵趋于平静,趋于自然。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我自一笑而过。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拥有一份祥和的心态是难能可贵的。在行走当中,我们的心难免会受到伤害。面对心灵的伤害,需要让你自己的灵魂站在高处,让自己的超然迫使困难在你面前低头。这个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处世。这也便是真正的为人处世了。”
怀着勇气和力量,在大千世界中冲锋陷阵,然后奋力到达了某个高度,不必在乎你是不是最高的,因为在你向终点逼进时,你的灵魂已达到了一个挺拔的高度!
点评:
本文靓扮标题,抢人眼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本文以议论的笔调向我们阐释灵魂站在高处是人生的一种超然境界更是意高一筹,让人读来发人深省。作者在说理的过程中,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得本文说理透彻,论述严密,可谓以理服人。本文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和排比句,使得本文说理更加生动形象,并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打造出本文最为耀眼的亮点。本文是一篇十分经典的议论文,精读这篇考场佳作,也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本题解析: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 独具匠心的半命题作文。它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让限制与开放完美结合,束缚与自由高度统一,这种自由直观体现在对不完全题目的补充上,意在考查考生标新立异的创造性才能,因此写好此文,一定要注意如下方面:
精心打造铸特色。
这道半命题作文选材十分广泛,可写自然风光、社会生活、成长经历、人生感悟、品行美德等,体裁也可形式多样,可写散文、童话、戏剧、小说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技高一筹方能取胜。可见三思而后作尤为重要,我以为可从如下方面来精心打造:①选材求新。中考作文只有走进自我,然后走出自我,才能别有洞天。因为真实是作文的第一生命,只有选材真实,才会有独特体验与感悟,这便是新意之所在,因此作文中亮出自我,便可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走出自我便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与概括,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让自我的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便能在精益求精中更有新意,从而夺得高分;②结构求新。结构新体现在记叙方法的灵活运用上(大多考生写的是记叙文),作文之时不妨运用倒叙,去巧设悬念,妙用插叙,使文章一波三折等。结构新体现在运用多种体裁来创新上,比如去写散文、寓言、童话、戏剧等,在大胆创新之中显示出自我的创新精神。结构新还体现在对常见构思技法的使用上,比如在文章中运用分设小标题、彩线串珠式、镜头剪接式、书信日记式、段落排比式、运用对比式、尺水兴波式(运用抑扬手法、虚实结合、巧设悬念)等技法,使文章跌宕起起伏,引人入胜。另外,倘若写记叙文,一定要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对于生动的细节要精雕细刻,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得它成为作文动情的亮点。并要多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写景之后,发点感慨,可使情景交融,理趣无穷;记事之后,画龙点睛,会使主旨凸显,中心升华;边叙边议,可使说理深刻,有理有据。在作文之前,若能如此思考,便可凸显自我特色,张扬自我个性,使其作文魅力无限!
好此文其语言既要鲜活又要有个性。唯有如此,才能一鸣惊人!鲜活的个性化语言一定是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自我灵动的“情愫”的语言,是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在作文时,要努力去“刷新”大众化的“公共话语”,尝试运用具有独特自我角色意识的“个人话语”,要能根据不同的性格、职业、年龄、心境来使用不同的语言,打造出富有个性的语言。比如同是一怀愁绪,有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人是“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正是在这“不同”之中,显示出个性的光彩,使得语言异彩纷呈。还要从用语的新鲜、叙述的巧妙、句式的别致、修辞的运用、炼字炼句等方面来美化自我的语言,挥洒生命的才情,富有活力地使用具有新思想、真情愫的个性化语言,使其作文色彩亮丽,文采飞扬,流光溢彩!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 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巅的劲松/就做一颗谷中的小树吧/但要做一颗溪边最好的小树/如果不能成为小树/就做一丛灌木吧/如果不能成为灌木/那就做一片小草地/给道路带来一点生气/成败不在乎大小/只在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请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关于《灰姑娘》的另一段对话,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灰姑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
理解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出错并不可怕(例文)
某考生
孔子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因此,出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人都会犯错,就连伟大的作家也是如此。大家熟知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也曾出过错——《灰姑娘》这篇童话大部分都很完美,唯有一点,灰姑娘的水晶鞋在十二点之后并没有变回原样——根据安徒生的安排,精灵的魔法只能到十二点,十二点之后,所有的魔法都将消失,所有的东西都将变回原样。由此可知,安徒生在结尾时,忘记了自己的安排,犯了一个错。但是这个错误并不可怕,这个美丽的错误反而保护了读者的憧憬。历史证明:出错并不可怕。
既然出错并不可怕,那什么才是可怕的呢?
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出错了,明明知道不改正的后果是不堪设想,却仍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像人们熟知的钓鱼岛事件——有大量的历史证据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但是日本顽固不化,坚持认为钓鱼岛应属于他们,甚至日本政府出面强制性地向中国购买钓鱼岛,日本明明知道钓鱼岛本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明知道强制购岛是错的,但他们仍旧不吸取历史教训,执意不改,做出了一件可怕的事——犯错不仅不承认反而更“理直气壮”地去坚持它。我们相信日本最终会自食其果,为自己曾做下的可怕的事负责。
还记得吗?从小学起,老师便在课堂上不只一遍地提起:出错并不可怕,只要你勇敢一些,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改正,那就会成为一件美好而有意义的事——在学校,时而发生这样的事,某位同学犯了一个错,他发现之后,立即改正,虽然多多少少造成一些负面效果,但老师仍旧不会责怪他,反而会嘉奖他,并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有错就改的精神——身边小事最能看出其本质——不断地有事例证明:“出错并不可怕。”
就像孔子所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偶尔的出错是可以被谅解的,是不可怕的。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文题中提供的材料本身是有教育内涵的,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主旨。题目要求学生“理解材料所表达的主旨”,这材料基本框定了立意范围:1、难免会犯错,2、不要怕出错,3、出错不可怕,4、努力少犯错,5、知错可防错,6、认错改错,可以提升自己,超越前人。以上各点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作为文章立意。但是写成“犯错不能避免”“犯错无所谓”等,都不符合材料中的教育意图。
题目明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是希望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真切理解写作主旨,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不空发议论,泛泛而谈。能谈出自身体验,独创、独特、独到,有个性,有创意,更好。
题目中的“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是提示学生选材的方向,也是明确要求学生自选文体,并注意文体特征。可以夹叙夹议,尽量避免前叙后议,各占一半,或叙不足,议来凑。不允许叙议不分,混乱夹杂,或叙议脱节,各行其是。
犯错和如何认识犯错,是一个普遍性话题,不分年纪大小,不分知识多寡,是一个人人都能谈,还能谈出个人体会的话题。高中生正处在不愿犯错,不妨犯错,不怕犯错的人生阶段,他们难免犯错,容易犯错,需要犯错,以便认识犯错。选择这个话题,是希望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从此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要求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