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700字;2.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倾听
每个人都这样认为:世间万物,除了人之外其他的生物都不会说语言。当然,大自然也不例外。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身临其境用心去体会,领会大自然的话,你会猛地发觉原来世界每个角落都有生命,都有语言。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丰富多采的大自然为生命增添的乐趣。
春雨连绵不断地从哭泣的天空上落下来,轻轻地抚摩着嫩绿的叶子上,然后安心地奔向大地母亲,发出“滴答”之声,好象对自己的决定作了个肯定的坚决回答。而小草、树木上新抽出的芽则好象听懂了似的,为了不辜负春雨,大口大口地吸着春雨奋力向上生长,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切。 春雨过后,大地万物在春雨的洗礼下全都变得生机勃勃,这不正是对春雨的回报么?
不知不觉中,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我们带来了夏的讯息。在夏天的酷热中,它们总是放开喉咙地歌唱,以释放它们身上的狂热,到了中午和晚上,知了们总是要几十个聚在一起开个会,到底有什么事要如此高调呢?它们的会开得可真是热闹,把整个世界弄得那可是天翻地覆。到了晚上,那些蟋蟀啊青蛙啊啥的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蹩脚的歌声展现在我们面前。青蛙沉重的声音加上那蟋蟀刺耳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倘若再加上那河水清越的流水声,简直妙极了......
秋天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收获的幸福季节,大地到处洋溢着喜庆的味道。特别是在果园里,嘻嘻哈哈的声音和笑开了花的脸是最好的见证,果实咱不说,就连那树叶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一不小心,冬天趁着我们的不注意,已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大风的怒吼,嘲笑着我们的粗心,让人们一个个打喷嚏......天气一天天冷了起来,世间万物都显得死气沉沉,都伴随着那催眠似的风声进入了梦乡。只剩下那风猛烈地吹、疯狂的怒号,好象是世界惟我独尊。
大自然的声音是丰富多采的,有时是美妙的、有时恐惧的、有时更是不可思议的,只是咱平时没留心观察罢了。还在犹豫什么?让我们一起亲近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或许你我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题解析:
立意方向:
(1)倾听天籁之音,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2)倾听长辈忠告,可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3)倾听逆耳之言,可利己之行;
(4)爱倾听的人,才会有心灵的朋友;会倾听的人,才会悟到生活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哲学上“秃头论证”的理论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千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已走向了反面。
?全面理解上面材料的含义,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则材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哲学问题。而哲学的命题也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总结。那么,我们就可以引证古今中外,或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事例,来阐述如何提高对事物的预见性,做到抓住事物的苗头,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例如我们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减少,能在旷野见到零星的树木却再也见不到森林的情景即将发生;动物正在消亡,能在动物园中见到狮虎豹象却再也见不到野兽的情景悄然来临;空气、水质正在恶化,臭氧层空洞正在扩大。也许,在21世纪20年代或50年代或80年代,地球人蓦然回首,才体味到生活已面目全非。
综上分析,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量变与质变。必须时时注意高度警觉,防止由量变发生质变。2.防微杜渐。必须时时注意掉下的每一根头发,细致“根”由,及早采取措施。3.反思。必须时时注意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点滴小事、每个环节抓起。4.环境保护。环境的不断恶化警示我们要及时进行环境保护,否则巨大灾难不可避免。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是写作的角度很多,这类题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经常做这样的训练,我们的思维必然会敏捷,深刻,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以“春的脚步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内容不得脱离命题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海边,有一个捡贝壳的小男孩,他想为自己寻找一只最美丽的贝壳,但每捡一只,他都认为不是最好看的,便随手抛弃了。黄昏来临,他愁眉不展,因为他的篮子里是空的。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文体明确,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参考作文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捡贝壳的小男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常常追求完美,却不知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至善至美的东西。于是,我们便又有这样的话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取其长,而避其短呢?
被人世人奉为经典的儒家学说,却也有着许多不合时宜的封建思想在里面,然而我们又怎能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千年前得经典呢?曾经,这些学说被一些推崇新学说的学者全盘否定,却不知这是一种怎样极端的方法呢?什么是经典?流行即经典,但经典不一定流行。在历史的长河中千淘万漉而遗留下来这已是不简单了,而让世人去追寻,去学习,这更是不简单了。面对着这样的经典,我们又为何不学会去粗取精,而一味的否定呢?
成就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曾经提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观点。他以民为本,尤其善于倾听他人的纳谏。他广开言路,收集良言。然而,自古都是如此,良言逆耳,良药苦口。人们都习惯于听好话,即便是愿意倾听他人的批评之语,心中也是不太快活的,这便宛如唐太宗和魏征。魏征曾多次在朝廷之上,毫不顾忌唐太宗的颜面,跟他唱对台戏,使得唐太宗龙颜大怒。然而,唐太宗是聪慧而大度的。他懂得孰重孰轻,懂得人间真情,他紧紧抓住了魏征善于说真话的这个有点,把他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从此照出了一个贞观盛世。
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每个事物的亮点都不同,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发现。别人说:“垃圾就是放错了的宝贝。”世间万物都是富有灵性的,只在于我们以怎样一种眼光去发现它的亮点。
张飞勇猛,关羽沉着,刘备智慧,你能说他们谁不如谁吗?同样,你也不能说他们谁是十全十美的。而泰山奇,黄山险,峨眉秀,你能将他们逼出一个高下吗?你能说泰山不如峨眉美吗?同样,你也不能说峨眉不如泰山秀。世间万物很多是不可比较的,只在于我们以怎样一种眼光去看待。
而当我们去看待这一切的时候,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抓住其精华,遗弃其粗俗,做到取长补短,集最优最美为一体。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例。每个家长看别人的孩子总能发现自己孩子许多不如人家的地方,比如相貌,比如学习成绩,比如反应能力。于是,他们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自卑感。当孩子稍有不让他们满意的地方,家长就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你要是有××一半的聪明我就满足了!”“你怎么这么笨呢?”“你要是再高点,脸再长点就好了。”须不知,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在这样的比较之中给孩子造成了多少的伤害呢?与其去挑自己孩子的缺点,不如去发现他的优点,给他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他原来还有很多无人能及的地方!
提到孩子,其实与之相似的便是家庭生活。虽然,钱钟书在《围城》里写着:“结婚仿佛金膝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飞进来,笼内的鸟想飞出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即便这样,人们还是纷纷走入婚姻的殿堂。也曾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坟墓爱情会死无葬身之地。”许多人能够与自己的爱人相濡以沫的度过一生,也有许多人因为彼此的不合与不解,而将婚姻走向了尽头。
那既然无法接纳对方,当时怎么又会对自己现在的爱人穷追不舍,一刻不离呢?只因为相处的时间长了,一切都回归平淡了,我们便开始挑三捡四,开始没事找事。我们不再温柔,不再宽容,也没有耐心。可是,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够再去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而对那些本来微不足道的缺点多包容一下呢?我们常常以过高的眼光去要求别人,却很少以这样的要求来鞭笞自己,如此便有了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你是不是也正在以挑剔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呢?请把心放得开一点,眼睛放得明亮一点,因为你可以取一切事物的精华,去掉其粗相。如此,一个新的、美的世界又等待着你的探寻!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作文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内容看捡贝壳的小男孩想为自己寻找一只最美丽的贝壳,由于他过于追求完美,最终一个贝壳都没有得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于追求完美你可能一无所获;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我们可以从“过分追求完美你将一无所获”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两个解读构思立意,举例阐述作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