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请用四个短语概括下面文字所表述的瑞安鼓词的主要特点。(4分)
关于瑞安鼓词的具体形成时代,一说始于南宋,持此说者以当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作为分析论证的依据;一说源于明代或明末清初。依据是清代赵钧的《过来语》。如是,瑞安鼓词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由于瑞安城关方言喷口重,宜辨别,声调多变,富有音乐性,同时瑞安城关方言音韵部少,这就使每韵部包含的字数多,善于表达内容及便于艺人记忆背诵,因此瑞安鼓词以瑞安方言音韵来演唱。瑞安鼓词以一人演唱为常见。表演时,艺人端坐椅上,左手持鼓签,敲奏琴、鼓、梆、锣,与此同时,表演者兼生、旦、净、末、丑于一身,要求吐字清楚,情节交代分明,神态掌握准确,人物刻划逼真,若非苦练,确实很难成功。
???????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二月,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B.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把他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D.来到学校住宿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到了上晚自习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下面是某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后所写的总结中的一段话,在词语、语法、表达等方面有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四处,将序号和修改的内容填入横线上
我对农村妇女①抱有无比深厚的感情。②在难忘的与那位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③邻居的两个大嫂无微不至地④关心我,照顾我。⑤她俩在我下地劳动时,手把手地教我施肥,又教我播种;我烧火做饭,她们送来了⑥刚摘下来的新鲜的瓜果和蔬菜……
序号 修 改
& #160;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
A.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
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B.他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
田园。
C.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
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D.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么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