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赖大仁?
文艺批评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更重要的还在于,站在这个时代应有的价值立场上,对当代文艺现象进行审美评判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个时代的文艺发展趋向,给予规范与引导。当前的问题是文艺批评界自身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这种责任,由此造成了当今文艺批评的某些缺失,这种缺失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缺少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真正的文艺批评不能只就文艺现象谈论文艺现象,而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在对当前文艺现象的观照中,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趋向性的问题,对此加以评析讨论,辨明是非。随着社会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新世纪以来文艺现象显得更为复杂多样:一方面,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蓬勃兴起,与当代文学艺术相互影响渗透,并且在市场消费主义的作用下,文艺现象极为芜杂,乃至存在种种“乱象”,让人眼花缭乱迷茫莫辨;而另一方面,理论界一些人又不管现实情况如何,不断把西方流行的所谓“文学消亡论”、“艺术终结论”等各种时髦理论引进来大加炒作,把文艺界搞得莫名惊慌无所适从。面对这样的现实,当今的文艺批评有责任认真研究分析一下。
二是缺少对文艺价值观的认真探讨和积极引导。当今文艺已经充分开放多元发展,从创作题材到创作方法、文艺形式的创新都已经不成为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文艺究竟表现和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究竟形成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导向?毋庸讳言,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乐化、消费化、娱乐化、游戏化现象的影响下,一些文艺创作一味迁就满足这种现实需求,放弃了应有的价值立场,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价值观的迷乱;而文艺中这种迷乱的价值观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公众,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更大混乱。面对这样的现实,文艺批评理应担负起价值引领的责任。
三是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和批判精神。文艺批评的本质是评判,其中既包括对好作品的肯定性评价,更包括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评,从后一个方面而言,文艺批评不能没有批判精神,否则就丧失了它应有的品格和功能。实际上当今文艺界的消极现象仍然存在,媚俗之风比较盛行,然而文艺批评似乎并没有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批判精神不断弱化。另一方面也还有批评人格上的问题,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缺少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对于真正的文艺批评来说,包容不能没有原则,宽容不能没有底线,一切都应以保证文艺的健康繁荣发展为价值诉求。 ?
应当说,当今文艺批评所缺失的东西,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是保证文学艺术健康繁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值得我们文艺批评界反思。(节选自2012年2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不仅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还规范与引导对当代文艺现象进行的审美评判与分析。
B.它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对在当前文艺现象观照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评析讨论,辨明是非。
C.真正的文艺批评可以有“包容”与“宽容”,应以保证文艺的健康繁荣发展为价值诉求。
D.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乐化等现象的影响下,当下文艺批评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2.对于“文艺”与“文艺批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艺现象复杂多样,当今的文艺批评对这样的现实有责任认真研究与分析。
B.文艺批评中的批判精神是保证文学艺术健康繁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C.当今文艺现象中的媚俗之风较盛行,文艺批评应该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
D.文艺批评最应担负起引领文艺创作题材到创作方法、文艺形式的创新责任。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的蓬勃兴起,带来了文艺现象的种种“乱象”。
B.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是批评人格上的问题。
C.在对好作品的肯定性评价及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评中,体现了文艺批评的批判精神。
D.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可以形成与建构正确的文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入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A.中国银行业
B.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3、阅读题 湖畔的珍珠?兰守亭
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年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3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1847年他才回到康科德城。1854年,梭罗的《瓦尔登湖》出版,该书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这一段隐居生活。此书已经出现了两百多个版本,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梭罗于1862年病逝,年仅44岁。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梭罗对工业文明和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心里的呼声。《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在“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
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是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他声称要将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奉献到公共福利上来。
在许多人看来,梭罗落落寡合,喜欢孤身独处。如果仅仅是这样认为,也许是对他的曲解。梭罗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不是避世,不是隐居。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倡导过“公民的不服从”的思想,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单从这些就可看出他也是积极走向人生的。
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著追求的表现。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想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时,他就来了,觉得住够了时,就又走了,没有任何的伪饰和造作。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说梭罗的生平“耐人寻味”,是强调梭罗一生的追求值得人们仔细体会。
B.梭罗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又向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柄斧头,可见梭罗尝试写作是受了爱默生和奥尔科特的影响。
C.梭罗选择了瓦尔登湖,事实就是选择了简朴,他在这种简朴的生活中,放逐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甚至超越了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
D.《瓦尔登湖》在“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这表明美国人喜爱独处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