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
参考答案: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本题解析: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参考译文】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
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 (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客民输木,橔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①;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改大理寺,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书。徙知陕州。盗聚青灰山久不散,遣牙吏持榜招谕之,盗杀其党与自归。徙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货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②,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计。若谷乃制石版为岸,压以巨木,后虽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③,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囊。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婚、无赖委妻去,为立妻,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注】①赇:贿赂。②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秫秸、芦苇捆绑而成。③芍陂:què bě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葺兵营,课民输木葺:修缮
B.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程:日程
C.洞庭贼数邀商人船邀:拦截
D.每贷死,隶他州贷:宽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游学于洛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欲苛苦输者,因以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官仓依山而贮谷少
泉涓涓而始流
D.使塞堤,盗决乃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滑州任上,黄河堤坝出险,若谷亲临现场指挥,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
B.李若谷不惧豪强,他曾调动寿州豪族堵塞决口,打击了他们决堤自保的行为。
C.若谷给那抛下妻子的人规定了期限,过期不回家的,允许他们的妻子改嫁。
D.若谷为官调动频繁,政绩突出,最终成为朝廷大员,死后得到朝廷充分肯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B(程,意思是“标准”“尺寸”。)
小题2:D(乃,都是副词“才”的意思,表示后一事是前一事的结果。A两个“于”都是介词。第一个“于”表处所,意为“在”;第二个“于”表比较,意为“比”。B第一个“因”介词,意为“趁着”;第二个“因”介词,意为“凭借”。C两个“而”都是连?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
小题3:A(“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非滑州任上事,而是延州任上的事。)
译文
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年少时父亲过世,他到洛下游学。考中进士,补任长
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规定百姓交纳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收缴。而属吏以不合尺寸为由,
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尽苦头,趁机来获得贿赂;李若谷估量木材,
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后来)改任大理寺,任
宜兴县知县。官家收购湖洑茶。茶叶质量差的,旧时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把这质量差的
茶叶还给百姓,准许转手买卖来补偿所缺数量。(后来)调任陕州知州,强盗啸聚青灰山久久
不散,(李若谷)派遣衙门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盗贼杀死同伙自己来归顺。调任潭州
知州,洞庭湖贼人屡次拦截商人船只,杀人后总是把尸首投入水中。曾经捕获过(贼人),因
为没有尸首作为验证,每每(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又逃回来,
重新以抢劫为业,李若谷抓来他们,在市上行分裂尸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后来
李若谷)做到太常少卿,任滑州知州。黄河侵蚀韩村堤,(李若谷)夜里驱马前往,督促士兵制作大埽,到早晨河堤完好无损。(李若谷后来)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
个城夹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
岸,用巨大的木头压住,后来虽然河水涨,(河岸)不再毁坏。官家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
少,李若谷就让制作露囤,这种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大多采用他的办法。(后
来)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
季雨水泛滥毁坏田地,他们就偷着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
决口,就调动靠近 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后来)
兼任贤院学士,做江宁知府。沿途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后来)
改任枢密直学士,做并州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后来)
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官拜参知政事。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于是)免去(原职)
改任资政殿大学士。(最后)以太子少傅职位退休,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
号康靖。李若谷本性端直庄重,在政府工作,发表论议常常近于宽容仁厚。管理百姓花费很
多心智思虑,和乐平易,仁爱待人。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