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1:48: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恶(zēng)言(zhēn)战战兢(jīn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 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
  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
(1)经过多年的   ,他终于   了足够的财富,实现了自己当老板的愿望。
(2)我们既可以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也可以   人类艺术的结晶。
① 聚积    ② 聚集   ③ 欣赏     ④鉴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鉴赏、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⑤《史记》中写道,“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
A.①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针对下面反方的表述,请从正方的角度,在《红楼梦》《三国演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的名单》中选一个人物,作为例子,写一个反问句。
反方:如果人性是善的,那么请问:周朴园会做出为克扣死亡抚恤金、故意在承包工程时让江桥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的事吗?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1)如果商人是唯利是图的,那么请问:辛德勒会几乎耗尽自己先前赚到的战争财富,去救助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吗?
(2)如果人性是恶的,那么请问:当贾府遭遇抄家,亲友躲避或心怀歹念时,刘姥姥这个乡村老妪怎会再进贾府救走巧姐?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审题,必须从“正方”的角度,从人性如果是恶的角度进行假设;运用列举文章中的人物(正面的)反向假设,达到驳斥反方的目的。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