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A.何令人之景慕 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 B.岂不以有周公之风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C.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D.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拜谒;B项,穷尽;C项,被。
小题2: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类;B项,介词,因为;C项,介词,在/介词,向;D项,连词,就/连词,却。
小题3:③⑤说的是和韩荆州有关的事。其他说的都是李白表达自信的句子。
小题4:A项,李白自荐可以成为韩荆州门下的人才。B项,李白自诉自小有才学,与名人显贵有交往。D项,各位贤士对韩荆州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怀恩感慨,忠义奋发。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少年荣辱观呈“大是小非”状态
奥运会上,当中国国旗升起时,有91%的南京青少年感到骄傲自豪;公交车上,如果遇到老弱病残,91%的南京青少年会主动让座;职场竞争中,77%的南京青少年不会因为利益而背叛朋友,81%的南京青少年认同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
但有83%的南京青少年闯过红灯,其中13%的人经常闯,21%的人认为这是小事,谈不上违法;在如何看待艰苦朴素问题上,27%的南京青少年认为只要条件许可,为什么不能穿名牌?有5%的人认为,现如今艰苦朴素已经过时。
去年,团南京市委为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与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共同建立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它通过在学校、社区等青少年聚集场所建立的监测点,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针对不同群体,就各种社会热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生理、心理等问题进行动态跟踪和调查研究,以及时掌握了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工作。
目前,这一监测体系已在南京市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校设立了20个监测点,定期不定期地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热点、难点,以调查问卷、座谈、个体跟踪监测、网络调查等各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监测。
在向社会发布这一监测结果的同时,团南京市委还举行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此次监测显现出来的南京青少年思想道德“大是小非”现状作了深刻分析。
对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服务人民、诚信守法等“大”问题,广大青少年都有明确的认识,说明南京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取得了成效。
但在一些比较具体的“小”问题上,部分甚至数量不少的南京青少年认识模糊。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知行不一、认为对待小事可以随便造成的。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大家都能认识到应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德,但具体到做不做家务这样的小事上,54%的人只是有时帮父母做家务,10%的人是“从来不做”;在“闯红灯”问题上,几乎没有人认为可以闯,但却有多达83%的南京青少年闯过红灯。
一些教育专家说,知行不一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如闯红灯就往往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所致。有专家提到,他所教的学生曾说:“小学的时候,我不但自己不闯红灯,还主动劝他人不闯;初中的时候,我力争做到自己不闯,别人就由他去了;到了高中,我自己也开始闯了。因为大人都在闯,我形单影只,不闯红灯还会被人家笑话。”
专家建议,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重视研究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中的“大是小非”现状,要引导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切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位长期从事中学教育的专家说,要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到,仅有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热爱是不够的,还要把这种热爱落实到具体的小事上、行动上。要引导青少年认识到大事很大,但小事不小,认知和行动一致更重要。
也有专家表示,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创新教育方式,从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事做起。他举例说,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老是讲过去的故事。80年代,中学生学习课文《高玉宝》时,老师流泪,学生也流泪;90年代,老师流泪,学生开始木然;到了现在,再讲《高玉宝》,学生会哄堂大笑。
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研讨会上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包含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内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受成年人的影响,也直接反映了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调查中反映的“大是小非”的问题,成年人中或多或少也有所体现,因而也应当重视对成年人的监督、教育,不断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才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两段把调查情况摆出来,对比鲜明,为后文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B.共青团南京市委主要在青少年比较集中的学校建立监测点,以调查问卷、座谈、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对青少年的思想进行全方位监测。
C.共青团南京市委不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大是小非”现状进行跟踪调查,还组织专家对这一现状作了深刻分析。
D.有专家认为孩子在小学、初中时都力争自己不闯红灯,甚至劝诫别人不闯红灯,到了高中却受成人影响而闯红灯。
E.有专家认为,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重视教育形式的创新,从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事做起。
2.根据文章第1、2段的调查结果,简要概括出南京青少年荣辱观呈现的“大是”“小非”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造成青少年“大是小非”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本,探究如何改变青少年荣辱观中“大是小非”这一现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D
2.“大是”的方面:南京青少年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小非”的方面:南京青少年存在着价值观多元化现象,甚至荣辱观模糊、认识不清。(意对即可)
3.①知行不一,认为对待小事可以随便;②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意对即可)
4.示例:①注重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开展青少年荣辱观教育要创新方式,寓教于乐,利于青少年接受;③注重知行一致的教育;④加强对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改变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结合其中一点,或几点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选自《荷塘月色》
小题1: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分析选文中第一处划线部分的妙处。(5分)
小题2:这么美丽的荷塘,为什么会让作者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运用了通感这种修辞手法。(2分)这种幽雅淡远的感受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有,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运用通感这种手法,意在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3分)
小题2:作者触景生情(2分),想超然却无法超脱,借思乡排遣内心的忧愁苦闷(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
寒山寺
谢宗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渔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变得透明纯粹起来。
正因为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参拜寒山寺的意愿。后来终于在世纪末最后的那个月,那个名副其实的“夜半”,我去了寒山寺。那时的心情呢,更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觉,那时我刚从医院的手术刀下出来。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想象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都飘渺着隐隐雾气。但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所以得名,只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
想象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江面很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观的东西。
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福泽世代。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样啊!
冒着熏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角挣扎出一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
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砺的创伤,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
我原以为在寒山寺会碰上一些心仪心近之人,萍水相逢,便可呼酒买醉!然而没有。独宿姑苏,我只好举杯邀月了。万物皆异,惟月独古。酒到酣处,我恍惚听见“咣啷”一声,我猜,应该是那个叫张继的诗人随月光魂魄,从时空隧道中伸出手来,同我碰了一杯。?(选自《新散文周刊》,有改动)
小题1: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作者的心头为什么一直缭绕着这股意绪?这首诗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
?
小题2:“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作者游览寒山寺,在哪些方面感到出人意料?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答案文字不超过40字。)(6分)
?
?
小题3:“陌生人”的一席话,使“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作者从“陌生人”的一席话中领悟到了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4分)
?
?
小题4:文章结尾又写到诗人张继,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因失意而长期浸淫在诗歌哀婉的意境中。②摒弃种种功利声名,心灵变得透明纯粹。
(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相关的信息区域,从中筛选并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组织答案文字。这一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就在题干引文所在的段落中。)
小题1:现实环境与主观想象不同,眼前景色与诗作描写有别,清幽的寺院如同俗世的闹市。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五、六、七三段,但三段内容各有所侧重。第五段侧重于自己先前的主观想象,现实的环境与想象有出入;第六段侧重于诗意的品悟,眼前的景色与诗意不相同;第七段写本应清幽的境界却如同闹市,与自己的情趣与追求相异。)
小题1:世事变化,我们无法强求现实的境界与古人的诗意相同;在与世俗的抗争中,我们应该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诗意追求。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照抄原文不符合“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要求。“领悟”的应该是道理,不能还是就事说事,因而要对原文的叙述有所概括和提升。)
小题1:①文章开头从张继的诗歌说起,结尾又写到张继,首尾照应,使结构更为严谨。②想象诗人赞赏“我”的看法,对文章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也使文章更富有情趣美。
(本题主要考查对思路的分析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是首尾照应,二是想象,对用意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识记字音》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