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07-17 21:56: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现代文,完成1—4题。
麻三爷和他的鹰
仲维柯
  山连着山,岭靠着岭。山岭之上满眼里苍松翠柏,直指天际。这是鲁西南最大的一片天然林,管理它的则是双城岭林场。
  林场驻地设在双城岭的脚下,十多间老式的石头房子,七八个其貌不扬的员工。可别小瞧他们,他们可都是直属于市林业局单位的国家正式员工。
  麻三爷是林场的护林员。他在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40年,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了这片山林,而今三爷就要离开这片山林,到市“老年公寓”安享晚年了。听说,这待遇是林业局局长特批的。 ?即将离开林场的三爷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不知如何安置那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老山鹰。
  说起三爷与这老山鹰,那还真有不少故事呢。
  那还是三爷来林场的第二年。当年轻的三爷巡林到老虎崖时,捡到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雏鹰,心慈的三爷就把它抱回林场养了起来。用药水擦拭伤口,喂水喂肉,清洗羽毛……三爷慈母般呵护着雏鹰;用棍棒敲羽翅、脚爪、钩喙来锻炼筋骨,一次次从高处抛下来练习飞翔……三爷严父般训练着雏鹰。终于,雏鹰成了能翱翔于蓝天的老山鹰,可它总不肯离开三爷。三爷巡山,山鹰便在三爷上空盘旋;三爷休息,山鹰便落在三爷脚边嬉戏:三爷走到哪儿,山鹰便飞到哪儿。
  那年,木材价格飙升,市场上松柏木的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就有不少人动了盗伐山林的歪主意。那天,当三爷巡视到跑马岭时,只见五六个光头后生正挥动着刀斧肆无忌惮砍伐着林木。三爷大声制止,他们非但不听,还挥动着工具缓缓靠过来。“喔欧”一声尖利长鸣,几个后生的头皮被重重挠了一把,随即血流满面,惨不忍睹。后生们捂着伤口,惊恐地望着空中乌云般的山鹰,撒开两腿朝岭下逃去。?
  还有个冬天,雪下得很大,三爷巡山不慎跌落老龙峡。山鹰便盘旋在老龙峡上空,凄厉的叫声就是在十多里外都能听到。听到老鹰鸣叫的人都说,那叫声揪心,瘆人!救三爷回来,人们发现山鹰的嗉子里全是血!
  商议老山鹰归宿的问题,几个月前就开始了:跟三爷回城里“老年公寓”,恐怕人家不接受;留在林场,除了三爷,它不跟任何人接近;送给爱心人士饲养,这一天三顿肉,谁喂得起?……老山鹰可顾不了这些,只管“嘭嘭嘭?”地敲击着它那粗大的钩喙和爪子。
  这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钩喙和爪子了。一厚层灰白色硬如石头的物质像枷锁一样,套在山鹰的钩喙和爪子外面,使之不再尖利,不再灵活。那次三爷让山鹰追前面不远处一只半大野兔,几番搏斗后,野兔竟从老鹰爪下逃脱了……
  几番周折,市动物园总算答应收留这只年过古稀的老山鹰了,离开的时间与三爷离开林场同日。明天就要离开了,林场特地给三爷摆了欢送宴。喝酒、吃肉、唱山调子,三爷没有半点情致,整个心像被掏空了似的
  耳膜里挥之不去的是老山鹰“嘭嘭嘭”的撞击声。三爷提了些水拿了些肉打开了山鹰住的小棚。只见老山鹰甩动粗壮的脖子,重重击打钩喙;抬起硕大的脚趾,狠命地摔打鹰爪。三爷蹲下身,紧紧抱住山鹰脖子,悲戚戚流了好一阵子泪。
  嘭嘭——嘭嘭——三爷数着山鹰的“嘭嘭”声直到天明。
  太阳刚刚露出整个圆脸,市老年公寓、动物园的车也就到了林场。
  当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打开山鹰住的棚子时,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场所有人:山鹰的爪子、钩喙全都白森森的,微微滴着血,那层厚厚的灰白色的硬东西,像一套精致的模具静静地摆在人们面前。
  “太不可思议了,老鹰复生的传说还真有!”动物园来的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感叹道,“当一只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能一击而制服猎物;它的爪子会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传说真正的雄鹰,会忍着饥饿和疼痛日复一日敲打喙,直到脱落;然后用新长出来的喙将老化的趾甲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趾甲……当这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获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于天空。”
  三爷呆呆地听着,眼都不眨一下。
  催三爷上路的喇叭声再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竟变卦了:“我的山鹰有勇气重获新生,它理当属于山林;我虽然年老了,但还比得上一只山鹰。不走了,都不走了!——在这林子里,让这鹰再陪我30年!呵呵……”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8期)
1.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分析麻三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用不少笔墨写鹰,对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叙写了麻三爷和他的鹰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排比、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答出2点即可)形象地写出了麻三爷离开林场前内心的复杂感受:舍不得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山鹰;舍不得自己生活和工作了四十年的林场。(意对即可)
2.①在深山老林一待四十年,至今仍孤身一人,体现了他公而忘私的可贵品质;
  ②捡回折翅的雏鹰并精心治伤、喂养,表明了他善良的性格;
  ③为保护林木,与盗伐人作斗争,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④本该到老年公寓养老而最后变卦,表现了他不服老的精神。(答出两点即可)
3.写鹰从侧面刻画麻三爷的形象。如:
  ①鹰与麻三爷形影不离,折射出麻三爷对鹰的慈爱呵护;
  ②鹰攻击盗伐人、为麻三爷呼救,反映出麻三爷工作环境的艰险;
  ③鹰年过古稀抓野兔不成功,暗示了麻三爷的衰老;
  ④鹰敲喙拔爪重获新生,激发了麻三爷坚守山林的斗志。(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①肯定无私奉献的品质;
  ②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推崇追求不息的精神;
  ④唾弃破坏环境的行为;
  ⑤肯定感恩回报的行为。(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 干:得罪
B.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究:学问
C.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见:接见
D.未下车,即辟荀慈明辟:征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令人景慕 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
B.岂不有周公之风 愿君侯不富贵而骄之
C.皆欲收名定价君侯 安敢不尽君侯哉
D.一登龙门,声誉十倍 积成卷轴,欲尘秽视听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白“充满自信”的一项是(  )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③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 ⑥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提醒韩荆州不要因自己富贵就蔑视地位低微的人,他们人数很多,其中一定会出现像毛遂那样的奇才。
B.李白十五岁流落楚汉时爱好剑术,冒犯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写了许多文章,又与很多卿相显贵有矛盾。
C.李白认为韩荆州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作品一经他的品评认可,自己就可以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
D.韩荆州对各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非常感动。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拜谒;B项,穷尽;C项,被。
小题2: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类;B项,介词,因为;C项,介词,在/介词,向;D项,连词,就/连词,却。
小题3:③⑤说的是和韩荆州有关的事。其他说的都是李白表达自信的句子。
小题4:A项,李白自荐可以成为韩荆州门下的人才。B项,李白自诉自小有才学,与名人显贵有交往。D项,各位贤士对韩荆州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怀恩感慨,忠义奋发。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少年荣辱观呈“大是小非”状态
  奥运会上,当中国国旗升起时,有91%的南京青少年感到骄傲自豪;公交车上,如果遇到老弱病残,91%的南京青少年会主动让座;职场竞争中,77%的南京青少年不会因为利益而背叛朋友,81%的南京青少年认同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
  但有83%的南京青少年闯过红灯,其中13%的人经常闯,21%的人认为这是小事,谈不上违法;在如何看待艰苦朴素问题上,27%的南京青少年认为只要条件许可,为什么不能穿名牌?有5%的人认为,现如今艰苦朴素已经过时。
  去年,团南京市委为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与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共同建立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它通过在学校、社区等青少年聚集场所建立的监测点,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针对不同群体,就各种社会热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生理、心理等问题进行动态跟踪和调查研究,以及时掌握了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工作。
  目前,这一监测体系已在南京市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校设立了20个监测点,定期不定期地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热点、难点,以调查问卷、座谈、个体跟踪监测、网络调查等各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监测。
  在向社会发布这一监测结果的同时,团南京市委还举行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此次监测显现出来的南京青少年思想道德“大是小非”现状作了深刻分析。
  对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服务人民、诚信守法等“大”问题,广大青少年都有明确的认识,说明南京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取得了成效。
  但在一些比较具体的“小”问题上,部分甚至数量不少的南京青少年认识模糊。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知行不一、认为对待小事可以随便造成的。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大家都能认识到应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德,但具体到做不做家务这样的小事上,54%的人只是有时帮父母做家务,10%的人是“从来不做”;在“闯红灯”问题上,几乎没有人认为可以闯,但却有多达83%的南京青少年闯过红灯。
  一些教育专家说,知行不一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如闯红灯就往往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所致。有专家提到,他所教的学生曾说:“小学的时候,我不但自己不闯红灯,还主动劝他人不闯;初中的时候,我力争做到自己不闯,别人就由他去了;到了高中,我自己也开始闯了。因为大人都在闯,我形单影只,不闯红灯还会被人家笑话。”
  专家建议,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重视研究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中的“大是小非”现状,要引导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切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位长期从事中学教育的专家说,要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到,仅有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热爱是不够的,还要把这种热爱落实到具体的小事上、行动上。要引导青少年认识到大事很大,但小事不小,认知和行动一致更重要。
  也有专家表示,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创新教育方式,从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事做起。他举例说,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老是讲过去的故事。80年代,中学生学习课文《高玉宝》时,老师流泪,学生也流泪;90年代,老师流泪,学生开始木然;到了现在,再讲《高玉宝》,学生会哄堂大笑。
  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研讨会上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包含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内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受成年人的影响,也直接反映了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调查中反映的“大是小非”的问题,成年人中或多或少也有所体现,因而也应当重视对成年人的监督、教育,不断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才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两段把调查情况摆出来,对比鲜明,为后文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B.共青团南京市委主要在青少年比较集中的学校建立监测点,以调查问卷、座谈、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对青少年的思想进行全方位监测。
C.共青团南京市委不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大是小非”现状进行跟踪调查,还组织专家对这一现状作了深刻分析。
D.有专家认为孩子在小学、初中时都力争自己不闯红灯,甚至劝诫别人不闯红灯,到了高中却受成人影响而闯红灯。
E.有专家认为,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重视教育形式的创新,从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事做起。
2.根据文章第1、2段的调查结果,简要概括出南京青少年荣辱观呈现的“大是”“小非”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造成青少年“大是小非”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本,探究如何改变青少年荣辱观中“大是小非”这一现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D
2.“大是”的方面:南京青少年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小非”的方面:南京青少年存在着价值观多元化现象,甚至荣辱观模糊、认识不清。(意对即可)
3.①知行不一,认为对待小事可以随便;②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意对即可)
4.示例:①注重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开展青少年荣辱观教育要创新方式,寓教于乐,利于青少年接受;③注重知行一致的教育;④加强对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改变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结合其中一点,或几点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选自《荷塘月色》
小题1: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分析选文中第一处划线部分的妙处。(5分)
小题2:这么美丽的荷塘,为什么会让作者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运用了通感这种修辞手法。(2分)这种幽雅淡远的感受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有,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运用通感这种手法,意在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3分)
小题2:作者触景生情(2分),想超然却无法超脱,借思乡排遣内心的忧愁苦闷(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
寒山寺
谢宗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婉的象征。就算偶有疏狂偷欢之时,但只要一面对残月、啼鸦、寒霜、寺庙、渔火,或者是恰逢夜半,甚至是看到姑苏这个词,我都会立刻陷于一种莫名的凄婉之中。浸淫在这种意境中久了,竟是不想出来,就当在参一种苦禅,浮世的种种功利声名都幻成了过眼烟云,而心灵在这种冷冽清远的意境中也变得透明纯粹起来。
正因为这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参拜寒山寺的意愿。后来终于在世纪末最后的那个月,那个名副其实的“夜半”,我去了寒山寺。那时的心情呢,更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觉,那时我刚从医院的手术刀下出来。
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
想象中的寒山寺一定是在一座山上,山上有古树参天,冷石嶙峋,一年四季,林石间都飘渺着隐隐雾气。但真实的寒山寺却在一处毫无坡度起伏的平地上。四周给一堵黄墙围着,附近不见一棵稍有古意的树。而寒山寺之所以得名,只不过是寺中曾有一个老和尚叫寒山罢了。怪只怪自己的肤浅了。
想象中的江枫渔火,一定是遥遥相对,江面很宽很阔。残月虽然西沉,但满天星斗倒影江面,夹杂着闪闪渔火,就算诗人以愁眉相对,也至少可以开阔心境和梦境罢。但谁知现实中的江面已经窄成了小河,驾舟其中,长篙在握,就可以抵点两岸。而且水流浑浊,根本映照不出星星和残月。所谓枫桥,也只是江南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或者有些典故吧,不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的是一些感观的东西。
寺庙有名或无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来判断。但寒山寺因诗出名,照例说应该保持清幽的诗意,寺庙中经年只有几个和尚,在闲扫落叶,清煮茗茶。可现实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扩建,已不再地处郊外,早与闹市杂合了。慕名而来的芸芸众生,不远千里赶来,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炉,以求升官发财,福泽世代。殊不知寒山寺仅仅是失意文人参悟浮世苦味之地,前来寒山寺应该是乞求解脱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现在的这样啊!
冒着熏眼的烟雾在寒山寺转了一圈,只有旁庭五百怒目而视的罗汉与我心有戚戚焉。面对满目俗人俗物,不怒目才怪呢。免去了听导游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免去了排队敲寒山寺钟,免去了寺前留影的机会,我在唇角挣扎出一朵苦笑,然后嗒然离去。
同车的一个陌生人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便笑道:“如果你是冲着那首诗而来,来是一种遗憾,不来是更大的遗憾。世事变化,沧海桑田,诗中的意境只存在诗人一刹那间的意念之中啊!”
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是的,假若诗人当年弃船宿寺,恐怕就写不出那份意境了,何况是千年后的我前来寻踪呢?既然现实中的寒山寺已充满了世俗杂气,我更应该珍惜心中那份圣洁的意境,以此来对抗俗世粗砺的创伤,就像久抿一杯苦茶,抿到最后,苦味渐失,清爽自然而来。
我原以为在寒山寺会碰上一些心仪心近之人,萍水相逢,便可呼酒买醉!然而没有。独宿姑苏,我只好举杯邀月了。万物皆异,惟月独古。酒到酣处,我恍惚听见“咣啷”一声,我猜,应该是那个叫张继的诗人随月光魂魄,从时空隧道中伸出手来,同我碰了一杯。?(选自《新散文周刊》,有改动)
小题1: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意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作者的心头为什么一直缭绕着这股意绪?这首诗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
?
小题2:“但谁能料到,寒山寺居然会是这样的呢?”作者游览寒山寺,在哪些方面感到出人意料?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答案文字不超过40字。)(6分)
?
?
小题3:“陌生人”的一席话,使“我心一怔,胸境顿时开阔”。作者从“陌生人”的一席话中领悟到了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4分)
?
?
小题4:文章结尾又写到诗人张继,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因失意而长期浸淫在诗歌哀婉的意境中。②摒弃种种功利声名,心灵变得透明纯粹。
(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相关的信息区域,从中筛选并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组织答案文字。这一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就在题干引文所在的段落中。)
小题1:现实环境与主观想象不同,眼前景色与诗作描写有别,清幽的寺院如同俗世的闹市。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五、六、七三段,但三段内容各有所侧重。第五段侧重于自己先前的主观想象,现实的环境与想象有出入;第六段侧重于诗意的品悟,眼前的景色与诗意不相同;第七段写本应清幽的境界却如同闹市,与自己的情趣与追求相异。)
小题1:世事变化,我们无法强求现实的境界与古人的诗意相同;在与世俗的抗争中,我们应该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诗意追求。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照抄原文不符合“用你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要求。“领悟”的应该是道理,不能还是就事说事,因而要对原文的叙述有所概括和提升。)
小题1:①文章开头从张继的诗歌说起,结尾又写到张继,首尾照应,使结构更为严谨。②想象诗人赞赏“我”的看法,对文章主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也使文章更富有情趣美。
(本题主要考查对思路的分析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是首尾照应,二是想象,对用意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识记字音》考点..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