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你认为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第三、四句是“柳暗花明”之笔,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蘸,是沾着水面。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桃花的鲜艳水灵仿佛是蘸饱了水分,生动、形象,意趣俱出;又侧写春天多雨,湖面水涨,距花枝很近,意境开阔。(意对即可)
(2)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人不渡”,就是游人不能渡过,对称心快意的湖上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岂不是柳暗花明吗?(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富·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令。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了比喻、排比(答对偶也可以)手法。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的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意对即可)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指春耕、夏耘、秋收。
(1) 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分析下阕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是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是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作者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①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
注:①蝴蝶:用典,出自“庄生晓梦迷蝴蝶”,指梦境的美妙快乐。②“自是”是“是自”之意。③五湖:用典,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小题1:颔联历来被名家誉为抒情佳句,试分析这一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5分)
小题2:本诗除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外,作者还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后两联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运用虚实相生(虚实对比或者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上联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家园,“蝴蝶”状梦境美妙和归家的快乐,下联写梦醒后三更半夜听到子规(杜鹃)鸟的哀啼,营造了一种悲苦凄凉的意境,梦中归乡是虚,子规哀啼是实,虚实相生(虚实对比),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的悲苦。(3分)(如果扣住上联答用典,抒发了作者思乡的悲苦之情给2分;扣住下联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的悲苦之情,给2分。上下联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感情正确给5分。)
小题2:“故园书动经年绝”表明作者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书,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家书,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作者因收不到家书的孤独愁苦之情。)(2分)“华发春唯满镜生”表达了作者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2分)“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表达了作者归乡还是漂泊,归隐还是宦海苟且的矛盾心理。(2分,)答渴望辞官归隐之情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可抓住颔联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由“梦”可知,上句为虚写,由“子规”“三更”可知,下句为虚写,故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从“蝴蝶”的典故,“家”可得出作者梦中归家的快乐;“子规”哀啼,渲染的是凄凉气氛,“三更”表现了作者的孤寂。综合起来便可得出答案。
小题2:可根据关键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书”“绝”表明家信很久没有收到,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渴望了解故乡及亲人的情感。由“华发”“满镜”可联想到诗人的年老,故可从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角度作答。可结合着“五湖”的典故,来理解“不归”“归”,“不归”应是指继续为官,“归”应指作者归隐或者归乡,由此可体会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5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塞角、泾河,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由“高、咽”“冻不流”可知,这首诗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的手法。边塞的角声、冻结的河流渲染了凄凉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