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2:30: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高尔基: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本上。
托尔斯泰: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凯勒: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书籍是贵重的珍宝。
卡莱尔: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臧克家: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富。”
请以“书”为话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写作指津]
  这一篇话题作文,文体广泛,题材宽泛。从文体上看,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就题材而言,可以写围绕书发生的一件事来表达一定的中心;可以写读一本书或几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来表达对书的喜爱之情;可以写书籍的发展和演变,展示科技发展对书籍发展的影响;也可以论述读书的益处,不读书的危害等等。你可以记叙经历,买书的不易,借书的碰壁,抄书的艰辛,藏书的兴趣等等。不管什么文体,什么样的题材,本文都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借书来抒发对物、对人的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的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的见解。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与名人换位

也许是他酒喝得太多了,才纵身与汨罗江水拥抱。直到如今,人们仍在为他的死可惜,对他的选择也一直争议不断。
我,心里嘲笑着屈原的幼稚选择,重新站在屈原的位置上,回到楚国,去做个新屈原。
大殿上,楚王已不再重用我屈原,我空有满腹报国热情。我心痛了,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就要亡于奸人之手。我哭了,一天到晚喝酒写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看到了太多的疾苦与贫穷,我无可奈何,来到汨罗江边,纵身跳进江水之中,让我碎裂的心找个安歇之处。
汨罗江水静静流淌,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我发现我误会了屈原。他是对的,或许对某些人来说有些可惜。我终于明白了你——屈原。

“天生我材必有用”——他,随着一声巨响,出现在中国诗坛的峰顶,以他豪迈的气概,他自信的人生,为世人景仰。
有美酒侍候着,还有高力士提鞋,更有杨贵妃研墨,甚至有皇帝亲手喂给他醒酒汤,这样的生活应该满足了吧!可他却偏不愿享受,硬要以谢安自命去血战沙场。自己不懂政治,却偏偏要去搅和,以至成为阶下囚,好在有满腹才华,才侥幸躲过一劫。
太多的人骂他幼稚无知。于是我站在了李白的位置上——一代诗仙。
我从小的梦想便是为国效命,可老天却给我一副文人身躯。虽然当今皇上都和我亲近,我仍不满足。因为这不是我的理想,我要去征战疆场,我要去建功立业。可是我的一生大起大落,始终未能被重用。我失望了,也疲惫了,除了整天喝酒写诗还能干什么?曾经拥有过的荣华富贵我不屑一顾,因为那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似乎在一瞬间,我读懂了李白。自己的抱负始终不能实现,是多么痛苦啊!李白,我尊敬你的选择,你是对的……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被我们误会,其实,他们的选择是对的。他们的位置、环境、压力,我们都无法了解,又怎么能自以为是,胡言乱语?
我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与人换位便会发现另一种答案。
(评分:57分)
点评:
不同的位置便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处事方式。作者站在理性的高度,从“换位”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历史,反省后人的思维方式,给人以启示。文中角色的换位,叙事角度的变化,显得自然流畅。
重用自己
2001年9月11日,当恐怖分子的第一架飞机撞击美国世贸中心的双子塔时,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正在曼哈顿东北侧的一所公寓里。当第二架飞机撞击时,他赶紧拿起了相机,跑到烟尘弥漫的人群中,摄下了那一幕,用镜头将那一刻定格成为永恒。他,就是英国著名摄影师——哈里?本森。
儿时的哈里?本森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智慧。他是个非常令老师头疼的捣蛋鬼,有好几次校长都劝他母亲将他带回家。纵然如此,哈里?本森对摄影却是情有独钟,最终他选择了用镜头见证历史。他为了能捕捉到精彩的瞬间,经常与声名狼藉的人在一起,经常与流氓称兄道弟。他将生命的热情全都投入了事业之中。
哈里?本森对待事业有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志。他记录下了轮椅上了越南老兵与双腿截肢的美国士兵在河内的亲密握手;他重现了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与家人相对泪流满面时的辛酸无奈;他将里根总统与夫人亲吻的照片登上了《名利场》杂志;甚至在肯尼迪总统遇刺时,他也“赶”个正着。他再三叮嘱自己:“不要被自己搞砸了,这可是历史的见证啊!”他还告诫自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机会只有一次。”正是这种始终如一的信念、坚如钢铁的意志和破釜沉舟的勇气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事业。
在面对生活时,你是否有像哈里?本森那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斗志?你是否想过“机会只有一次”而自断后路、义无反顾?你是否已告别了“弹性生活”而勇往直前呢?许多人在生活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而时常抱怨生活没有给予他太多。试问:一个不能将自己在生命长河中正确定位的人,一个不能给自己鼓勇气、增信心的人,能奢望到什么吗?他只会在激烈紧张的竞争中感到疲惫而看不到成功;他只会像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的行人而看不清前方;他只会被生活折腾得遍体鳞伤而感到困顿不堪却丝毫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温暖;他只知道怨天尤人。愤怒和不平只会空耗生命的激情,唯有将自己正确定位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重用自己,才能让生命闪光并绽放遥远的美丽。
(评分:55分)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从人生定位与事业成功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正确定位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前三段对哈里?本森的事例叙述详略适宜,后面的议论水到渠成,语言不蔓不枝,简练有力,堪称佳构。
(点评:李华波)
定格在历史的长河
滚滚波涛,流去的是虚华的混浊;幽幽薄雾,笼罩的是刺目的丑恶;唯有匆匆流走的时间长河中,沉淀的才是不朽的精华。
于是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还记得乌江边上的悲剧吗?还记得英雄美人凄凉而甜蜜的生死离别吗?还记得李清照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篇吗?……
是的,没有人愿意忘记。的确,他只是历史长廊中多如牛毛的君王中的一个,而且还是个失败的君王。然而,却没有人敢说他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为什么?因为他的刚直,他的桀骜,他的柔情……于是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楚霸王。历史的长河将他沉淀在熠熠闪光的那一页。
还记得呀呀学语时,爷爷教你的那首《静夜思》吗?还记得“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呐喊吗?还记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藐视丑恶的康慨心声吗?……
是的,没有人愿意忘记。的确,他没有显赫的政绩,更没有轰天动地的疆场征战。然而,却没有人敢说他不是一个“神”。为什么?因为他直抒胸臆的呐喊,他吞吐宇宙的豪情,他光照千秋的才华……于是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诗仙。历史的长河将他沉淀在熠熠闪光的那一页。
还记得他“三起三落”后依然坚定的步伐吗?还记得那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了中国的大地上吗?还记得香港回归的盛况吗?……
是的,没有人愿意忘记。的确,他没有高大伟岸的身材,没有强健的体魄。然而,却没有人敢说他不是一代伟人。为什么?因为他坚毅顽强,他的雄韬伟略,他的远见卓识……于是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邓小平同志。历史的长河将他定格在熠熠闪光的那一页。
……
的确,他们都已逝去。然而,历史却将他们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伴着时间这条江河,直到永远,永远!
(评分:58分)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厚重感的文章。作者撷取了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的三位杰出人物,揭示了使他们最终得以骄傲地闪耀在人类社会精神星空(亦即在历史上杰出的位置)的原因。这似乎也在启示读者:如何才能让自己也在人类的精神家园中拥有一席之地呢?
(点评:李华波)
流浪?寻找?位置
天苍苍,路漫漫,人在人海里流浪。
——题记
我一直在流浪,因为我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我站在小河边,问奔流不止的河水:“你这样匆忙,是在寻找你的位置吗?”河水叮叮咚咚的声音传过来:“不是寻找,百川东到海,我已经知道自己的位置了,所以我正在努力向那里奔跑啊!”“那祝你快一点到达,可你能告诉我我的位置在哪里吗?”可是我听不到回答,我只能怅然地离开。
我站在旷野中,问无边的绿树青草:“看到你们这样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位置上,我真的很羡慕。你们可否告诉我我的位置在哪里啊?”没有人回答我,它们都幸福地生活着,没人会在意我。我默默地为它们祝福,我只能无奈地离去。
我站在大街上,人潮涌动,喧哗吵闹。“位置?你问我位置?这还不简单,多巴结巴结领导,提升、加薪还不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你想要什么位置还不是由着你选?”“势利。”我别无他话。这样的人群让我窒息,我只能逃走,逃得远远的。
我回到学校里,孤独地站着,不知道问谁。我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说:“成绩决定你的位置。”“冷漠!”我说。老师说:“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你将来的成就决定你一生的位置。”“现实!”我只能这样说。原来这里也找不准我的位置,我只能走开。
我到底该在哪里?我茫然了。一扇门打开:“孩子,进来吧!无论你在外面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你要记得:无论何时,家里都会给你留一个位置的。你永远都是属于这儿的。或许你还可以找到别的位置,但这儿永远为你保留着。”
哦,我这时才明白,有一个位置我早已遗忘,可亲人们依然为我永远珍藏!
(评分:55分)
点评:
作者写出了自己初涉人生的迷惘:如何在历史中定位,如何在人生中定位,如何在社会上定位,如何在学习中定位……这一切都困扰着这颗涉世未深的心。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亲情的定位,是它让一颗疲倦的心得到些许安慰。


本题解析:
“位置”不能等同于“位子”,其基本含义是“所在或所占的地方”。从题干所提示的内容来看,作文应扣住其比喻意义来构思,即:在人生、社会、历史中所处的地位。“位置”具有确定性,不同的位置意味着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也意味着将有不同的行为原则;“位置”也有局限性,它束缚了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广度和深度。这道题目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对“位置”的理性认知程度将是决定作文高下的关键。
文章的构思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从人与人的位置关系考虑。这种构思可涉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他人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等。
2、从位置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入手。如位置与成就的关系,位置与能力的关系,位置与心态,位置与利益等。
3、可将位置理解为人生目标,写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或者写为得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而碰得头破血流的惨痛教训。
4、就像一枚硬币一样,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从不同的位置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种构思有点类似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
5、可将人生理解为寻找合适定位的过程,只有能恰当为自己定位,才能成就非凡,高估或低估都会带来遗憾。
6、在人海茫茫中,能够拥有一个位置,便能带来一份安适。可这种安适往往也能局限人的视野,束缚人的意志。若安于一个个既有的位置,心便也就老了……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写作(共7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两个台湾的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
面对同样的境况,不同意念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若是你,又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呢?请你就上述材料,展开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呈现的是面对很坏路况的不同看法。材料后的提示语说的较为明确:“面对同俗人境况,不同意念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若是你,又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呢?”就是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态度。这是本题作文的立意所在。
点评:乐曲要有主旋律,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了好立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以“生活是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诠释又各不相同。有人说生活是一出戏,有人说生活是一幅画,有人说生活是享受,有人说生活是磨炼,有人说生活是开创。那么,在你眼中,生活是什么呢?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师有言:“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虽是出自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则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熟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