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7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本题解析: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小题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
小题3: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小题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小题2: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
小题3: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
本题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跬、至、猱、萦等。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注:酒病:醉酒如病。
小题1:从全诗来看,诗人的“趣有余”表现在哪里?从诗人的“趣”中你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怀?(4分)
答?。
小题2:清代学者纪晓岚评价说“三、四两句景中有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作简要的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伴竹而居,观赏鹤蜂,饮酒读书,荷锄春种。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思想情怀。(4分)
小题1:同意,诗人用拟人手法,通过闲懒两字写出了鹤的悠闲,蜂的懒散,其实诗人是以境写人,以物观我,鹤的悠闲蜂的懒散正是诗人自己对恬淡自适的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问题。
临 江 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1)上阕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雁是“孤雁”,太阳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离别之痛,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的无限凄凉之感。(意对即可)
(2)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①颔联历来为人所歌咏,这两句寄寓了诗人什么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悟,也有人认为是“以乐写哀”,你认为呢?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说《旅夜书怀》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典范,试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颔联采用了“以乐写哀”的手法,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意对即可)
②诗歌前四句写旅夜之景:细草、孤舟、星、野、月、江等,蕴含着作者孤寂、渺小,颠连无告之情。后四句“书怀”却即景自况,人似沙鸥,飘零无依,情中藏景。从而达到“情景相生,互藏其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