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3:03: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论语》
(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论语》
(3)谨庠序之教,申之于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孟子》
(4)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
(6)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参考答案:(1)于我如浮云
(2)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羁鸟恋旧林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参考答案:(1)长路漫浩浩
(2)侧身西望长咨嗟
(3)环珮空归夜月魂
(4)鸡豚狗彘之畜
(5)响穷彭蠡之滨
(6)登东皋以舒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学而》)
(2)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1)患不知人也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6分)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③但以刘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④愿陛下?,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⑤《谐》之言曰:“?,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参考答案:①门衰祚薄
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③气息奄奄
④亲 之 信 之 则 汉 室 之 隆 可 计 日 而 待 也 用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默写。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______________,草木为之含悲,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2)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浩气四塞? 风云因而变色
(2)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