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①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①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参考答案:
小题1:C(害:痛恨。)
小题1:C(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B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通过,经,由。C均为助词,的。D①连词,于是,便;②副词,反而,竟然。)
小题1:B(“刻廉刚直”是“廉洁无私,刚正不阿”的意思。④是说平原君意欲曲线救辟阳侯。⑤是说平原君为了使家人免受祸患宁愿身死。⑥说的不是平原君。)
小题1:C(“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的说法有误。朱建是为了使家人免受祸患而自杀的。)
小题1:(1)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为您拼死效劳。(3分。“厚”、“死”、“诚……则”各1分)
(2)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3分。“绝”、“及”、“而”各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烈女墓志铭?
(清)王猷定
扬州有死节而火葬于卞忠贞祠南十五步[1],为镇江钱烈女之墓。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日乃火。以家于忠贞祠,即其地为墓。当其死,告于父:“无葬此土,以尸投火。”父如其言。南昌王猷定客扬州,与里人谈乙酉事,辄为诗文吊之。岁丙申春,其父乞余铭,痛哭言曰:
“吾老人无儿,自吾女死,而老人不欲生也。城破,督师史公率兵趋东门,女决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刭,余挽其手;积薪以焚,余又夺去;结缳,丝绝,缳又断。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猷定为之感泣,时宾客闻者皆流涕。
又言曰:“呜呼!吾老人十年以来,头童然秃且尽,而视听茫然,而肝肺崩裂,如沸如屠。然每忆吾女吞药不得死,吾老人不知生之可恋而死之可悲也!兵入,以戈刺床下,数刺,数抵其隙,乃去,不知女反匿床下。药发,喘不绝,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女泣谓余曰:‘儿必死,无援儿为也。儿受生养十六年,父母又无男儿,不能与父母相养以生,相待以老,俾至于终身。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2],当与母勉图归计耳。’时注水庭中,立起,以头投水,水浅,自顶以上不及颈,余力持之起。目瞪,口泻水如注。是时雨甚,门外马蹄践血与泥,声溅溅[3]。比屋杀人焚炉,火四起。夜,女以纸渍水塞口鼻,强余手闭其气,令绝。余心痛,手不能举,又解衣带,强母缢之,母仓卒走出。闻足击床阁阁[4],呜呼,死矣!”
猷定闻益悲,忍不铭?烈女名淑贤,父为镇江钱公应式,母卞氏。公善医,活人者众。女死后,受兵梃刃数十,不死,兵缚公欲杀,以手格之,皆仆地,反得免。卞时病甚,亦受刃,久之复苏,人以为女之阴助云。
铭曰:三光绝,一炬烈!后土争之土欲裂。瘗尔于忠贞之旁,丽重离以照四方之缺。
[1]卞忠贞祠:在扬州南门内,为纪念晋代人卞壶而建。卞壶字望之,晋永嘉年间苏峻称兵叛乱,卞与苏苦战身亡,两个儿子也被害。谥忠贞。? [2]江南:指镇江。镇江在长江南,扬州在长江北。
[3]溅溅(jiān):水流声。
[4]阁阁:象声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如其言。如:依照。
B.辄为诗文吊之。吊:悼念。
C.女以纸渍水塞口鼻。渍:沾染。
D.比屋杀人焚炉,火四起。比:等到。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钱烈女“必死决心”的一组是(3分)(?)
①无葬此土,以尸投火。
②己持刀欲自刭。
③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
④强余手闭其气,令绝。
⑤目瞪,口泻水如注。
⑥又解衣带,强母缢之。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烈女死于明朝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天后火化。因为家住忠贞祠,靠近那块地修了墓。
B.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率领军队奔向东门,烈女执意要自杀,于是持刀自杀,被家人拉住。
C.烈女由父母生养十六年,却不能扶持他们到老,由此深感愧疚。
D.烈女死后,他的父亲遭到棍棒兵刃数十创伤,但没死去,士兵绑着他想杀他,又用手击打他,把他打倒在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4分)
?
(2)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3分)
?
(3)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当与母勉图归计耳。(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我恐惧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实在没有办法,就把毒药给她,说:“你姑且看事态发展的缓急情况(再做决定)也可以啊。” (2)我和老妻抱着她悲伤痛哭,用水强迫她喝下,她得以不死(或没有死掉)。 (3)(家族的)老祖宗们不能接受祭祀,家庭的世业(或我们的籍贯)在镇江,你应当与母亲尽力图谋回归的计划。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比:并,连。
小题2: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看清楚题干,题干是说:全部表现钱烈女“必死决心”的一组。①钱烈女遗言。③钱烈女对不能赡养父母深感自责。所以,选B。
小题3:D(“又用手击打他,把他打倒在地”跟原文不符。)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皇急”、“所出”、“予以药”、“缓急”各1分;(2) “恸”, “强饮以水”句式,“不死”主语补充,各1分;(3) “血食”、“家世江南”、“勉”各1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
C.桃李罗堂前(排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少)
D.复得返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动作涉及一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 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选自《资治通鉴·秦始皇三十七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愿君审计而定之审计:仔细考虑
B.以兵属裨将王离裨将:副将
C.扶苏发书发书:打开诏书
D.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节行:节制行为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胡亥、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直接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②毅当高法应死?③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④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⑤其势足以倍畔?⑥积功于秦三世矣
A.①②
B.②③
C.②⑥
D.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家三代忠信,为秦建立功业,为此蒙氏兄弟深得始皇的尊宠和信任,蒙恬在外统兵三十余万针守边关,蒙毅在内参与商议国事。
B.胡亥继位前慈仁笃厚,并能采纳赵高、李斯等人的正确意见;继位后却暴戾恣睢,拒绝子婴的善意劝谏,杀死蒙氏兄弟。
C.赵高心怀叵测,既诱引胡亥,又挑拨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实属子婴所谓的“无节行之人”。
D.蒙恬自知必死却还奉守节义,于家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可谓之“孝”;于君“不忘先帝的恩德”,可谓之“忠”。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5分)
(2)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身子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仍然足以进行反叛。
(2)虽然没有罪而被处死,仍能够宁死忠贞不渝,不生二心,这也还是很值得称道的啊。
本题解析:
小题1:节行:节操品行
小题1:要抓住赵高的“怨”和李斯感到的威胁这两点。①是说群臣诸将对蒙氏的畏惧,对象不对;④是赵高、李斯假造皇诏的话,不属原因;⑤⑥是蒙恬遭陷害后表白的话,自然不属直接原因
小题1:错误有二:一是“慈仁笃厚”是赵高的谄媚之词,二是赵高、李斯等人的篡位之策不能称这为“正确意见”
小题1:(1)“将” 译出“率领”1分,“囚系”译出被动句式1分,“倍”“畔”译出“反叛”1分,句意2分。(2)“见”译出“被”1分,“贰”译出“生二心”1分,“称”译出“称赞,称道”得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辛卯秋季, 七月,丙寅,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
当初,始皇尊重宠爱蒙氏兄弟,颇信任他们。蒙恬在外担任大将,蒙毅则在朝中参与商议国事,被称为忠信大臣,所以即使是高级将领或丞相,也没有人敢与他们一争高低。赵高犯下大罪,始皇派蒙毅惩治他,蒙毅认为赵高依法应判死罪。始皇因赵高办事灵活而赦免了他,并恢复了他的官职。赵高既然素来得到胡亥的宠幸,又怨恨蒙氏兄弟,就劝说胡亥,让他诈称以始皇遗诏之命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认为他的计谋很好。赵高于是会见丞相李斯说:“你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扶苏对你的信任,这五点全部拿来与蒙恬相比,哪一点比得上他呢?”李斯回答说:“都比不上他。”赵高说:“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扶苏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归故乡的结果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胡亥仁慈忠厚,最可以担当皇位继承人.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并作出决定!”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说得很对,便与他共同谋划,诈称接受了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用始皇的名义给扶苏诏书,责备他多年来不能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士卒大量伤亡,并且多次上书,直言诽谤父皇,日夜地抱怨不能获准解除监军职务,返回咸阳当太子;将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过失,却参与扶苏的图谋;因此都让他们自杀,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
扶苏打开诏书,随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便将他交给官吏治罪,囚禁在阳周;适逢蒙毅代替始皇外出祈祷山川神灵求福,返回,于是将他囚禁在代郡。
秦二世胡亥想要杀掉蒙恬兄弟二人。子婴规劝说:“赵王迁杀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都使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重臣谋士,陛下却打算一下子就把他们除掉。诛杀忠臣而扶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这只会导致对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对外使将士意志涣散啊!”秦二世不听从劝告,于是就杀掉了蒙毅及内史蒙恬。蒙恬说:“我们蒙家自我的先人起直至子孙,在秦国建立功业和忠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身子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仍然足以进行反叛。可是我知道自己必定得死却还奉守节义,是因为我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并表示我不忘先帝的大恩大德啊!”于是就吞服毒药自杀身亡。
扬雄《法言》说:有人问:“蒙恬赤胆忠心却被杀掉了,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说:“开山填谷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接辽水,威力不足而造成的死亡却有余,蒙恬的这种忠诚是不足以辅助君主的。”
臣司马光说:秦始皇正荼毒天下时,蒙恬甘受他的驱使,如此,蒙恬的不仁义是可知的。但是蒙恬明白人臣所应守的道义,虽然没有罪而被处死,仍能够宁死忠贞不渝,不生二心,这也还是很值得称道的啊。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