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八)
2017-07-17 23:10: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出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A 乃喟然叹曰? B是非君人者之言也?C左右请除之?D以为寡人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礼”从政治上讲,指国家制订的政治法律制度。从伦理上讲,指国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人们日常行为准则。荀子说:“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悖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小题1:分析本则材料中荀子强调的“礼”的作用。(6分)
答:?
小题2: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礼”的内涵也有了发展,简要谈谈你对“礼”的认识。不超过120字。(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在政治方面的作用:正国,即治理好国家。第二、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即人尽所能,各得其所。第三、在教育规范的作用:修身,达到通达、和谐、文雅的境界。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小题2:内容能够紧扣“礼”来回答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解答此问题就没有什么难度,“从政治上讲,指国家制订的政治法律制度。从伦理上讲,指国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人们日常行为准则。”从此,即可以看出其中包含3点内容。再从正面来看,“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可概括出礼可正国;“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可概括为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等,以此类推。
小题2: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可主要围绕对“礼”的作用的认识,主要是对当今社会的作用来谈。可以集中谈其一点,也可以围绕礼来谈礼的内涵的变化及其作用。但不管哪样,都要观点鲜明,言之有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翻译句子(6分)
(1)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也,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译:?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译:?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与例句中加粗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今者出,未
A.近者奉伐罪
B.何
C.卮酒安足
D.动以朝廷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道济馈以粱肉,而去麾:指挥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致:招致,使……来
C.贵贱之者,有酒辄设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耻:以……为耻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B.
C.
D.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同志。
小题4:文言文中,传主陶渊明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1) 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2)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小题4:卓尔不群、任性而为、率真质朴、清高自傲、钟情田园、厌恶官场等。一点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 “麾”通“挥”,甩掉,扔掉。
小题2:本题考查了“为”“其”“以”“之”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A项,以:连词,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为:介词,因为,为了/介词,被;C项,之:音节助词/动词,到;D项,其:都是代词,他,指陶渊明。
小题3: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1) “费”“力”“薪水”“善遇” (2)“苦”“同志”。
小题4:该题考查了对文中人物“传主陶渊明”的形象鉴赏、性格把握。要提炼人物的性格,一定要结合文中事例或人物的言行去概括,不要脱离原文去做。如,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天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到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