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过饰非是最苦痛的勾当。
B.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C.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D.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此为望文生义)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材料: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1)?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2)?。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3)?。
参考答案:(6分)(1)直接取法自然(环境、生活)(2)在于是否胸有成竹(3)构思与技巧相互结合(或:构思精巧和技能巧妙)(每处2分)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与材料中的“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相吻合,故可将(1)概括为直接取法自然;由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可知,(2)可概括为在于是否胸有成竹。由“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可概括(3)为构思精巧和技能巧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发酵(xiào) ?
B.讣(bù)告?
C.慰藉(jì) ?
D.联袂(mèi)
参与(yù) ? ?
歼(qiān)灭?
谄(chǎn)媚? ?
创(chuàng)伤?
内讧(gòng)?
恪(kè)守?
懦(nuò)弱? ?
腼腆(tǐan)
同仇敌忾(kài)? ?
垂涎(xián)三尺? ?
戛(gǎ)然而止? ? ?
莘莘(shēn)学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爱国学者。他在著作《日知录》中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其一生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写照。2013年7月15日是顾炎武诞辰400周年纪念日,其家乡昆山发起了网上纪念活动。请你在网上留言,表达颂扬和纪念之意。要求:仿照对联的形式写两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要求严格对仗。不超过40个字。
参考答案:示例:
1.著文章,播真理,鞠躬尽瘁,真正学问泰斗;挽狂澜,救国家,死而后已,岂止一介匹夫?
2.为民族而奔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天下为己任,殚精竭虑,名垂史册。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要求很明确:仿照对联的形式写两句话,上下句字数相同,运用对偶,不超过40个字。内容上要表达颂扬和纪念之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指出下列汉字的造字方法。
(1)几____ (2)腊____ (3)初____ (4)甜____ (5)伐____?
(6)帘____ (7)采____ (8)子____ (9)析____ (10)恭____
参考答案:(1)象形(2)形声(3)会意(4)会意(5)会意
(6)会意(7)会意(8)象形(9)会意(10)形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