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0:33: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0;                  (   )
A.《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
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不可能的。
B.升学率这根指挥棒指挥着教育行为的一切环节:音、体、美——所谓“小三门”成
了次要的课程。
C.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
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D.“杨志的故事”在《水浒传》里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

刀、得官、失陷“生辰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冒号改为逗号;C括号里的句号删去;D顿号一律改为逗号,因为它们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段落;两组引号都去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赏鉴尝试赔偿如愿以尝
B.俊美竣工峻岭严刑峻法
C.点缀辍学拾掇慑泣
D.勾通沟通钩结勾心斗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如愿以偿;C啜泣;D.勾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这首律诗的顺序已经打乱,请调整句序,将其复原。(只写序号)(3分)
①天涯轩雪霁寒霄 ②夷歌数处起渔樵 ③三峡星河影动摇  ④人事音书漫寂寥
⑤野哭几家闻战伐 ⑥五更鼓角声悲壮 ⑦卧龙跃马终黄土  ⑧岁暮阴阳催短景


参考答案:⑧①⑥③⑤②⑦④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语句排序,题干明确这是一首律诗,给它排序就要按照七言律诗的格式要求和诗句之间的关联关系去对应。律师有偶句押韵(有的包括首句)和颔联颈联对仗的要求。再则,诗歌还有起承转合的结构,通常有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的表达方式。把握以上常识并综合运用即可。本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阁夜》。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画线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夫晋,何厌之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是定语后置句 ,其余三句是是宾语前置句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仿下例讲一幽默故事。要求:动物要改换,对话的句式要近似。(5分)
示例:熊猫问超市门口站着的袋鼠:“怎么不进去啊?”
“保安不让进,他们说商场规定要先存包。”
答:                                                                            
                                                                             


参考答案:知了问机场安检门退回来的螳螂:“过不了关啊?”“安检不让过,他们说登机禁止携带刀具。”(5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注意题目要求“动物要改换”,对话金丝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