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①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②。
【注释】①定:究竟。?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6分)
小题2:诗歌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2分)“春堤杨柳发”触景生情,(1分)交代了春天这一时间背景,“杨柳”勾起了诗人对昔日离别情景的回忆,“发”字有绵延生长之感,(或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增添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1分)
小题2:
草木一句承接诗歌首联“杨柳”意象,诗人临景而生发哲思,表达心中的无奈;(2分)以草木荣枯喻人生苦短,以草木无意衬人间有情,为后文表达思念之情起势。(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把握诗歌情感要综合考虑题目、诗句、注释中的创作背景,题目“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中“寄”,诗句“忆与故人期”“江上日相思”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要考虑景与情基本的概念: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于景、乐景反衬爱情、以景结情。结合具体句子判断合适的作用,结合意象具体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的结构思路,是较少出现的题型。古人作诗构思讲究“起承转合”四字,对应绝句的四句或者是律诗的四联。从文学作品共性规律看,与上下文的联系是基本两个角度:①承接(或照应)前文,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伏笔、蓄势)。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和内容大体,切忌只写以上的术语关键词。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半闻横管
南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笛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①。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委:落下②金谷:此处代指金人占领下的北方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笛声?请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①夸张手法。(2分)笛声穿越层云,将树叶也纷纷振落,表现笛声的高亢。(2分)
②对国土沦陷的悲痛(2分)以及对故土的深深怀念。(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金桥感事①
吴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②。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③?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注:①此诗写于公元891年。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②“饮马”: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③周平王迁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
2.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
?
参考答案:1.引用典故的手法。作者借用伊川之叹来表达自己对唐朝国家命运的担忧,借对魏绛的“五利”之策的肯定,表达了自己寄希望于朝廷能采取“和戎”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也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行为。
2.诗歌的尾联融情于景。描写了夕阳西下,诗人于长亭处似乎听到了在战火烽烟中传来哀笳一曲,在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充满忧愁。尾联以景结情,在充满凄凉的战乱之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王朝发动讨伐李克用这场战争的忧愁:战争势必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带来创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潜山道中① (清)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参考答案:①B?②A?③B
本题解析:①“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②“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也一样运用了这种手法。③原题中有“多病”“葬花”等词,从而确认为林黛玉。本题从“月”这一意象出发,考了意象、表现手法和文学常识,是一道比较新颖的题目。冷月葬花魂,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是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的最后一句。此句意境优美,宛若天成,甫出黛玉之口便语惊四座,使得湘云认输,妙玉叹服。不仅是潇湘妃子才思敏捷的集中体现,更是她一生悲剧命运的影射,可谓寓意无穷,妙不可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