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是故事修而谤兴 D.而后可以动于险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我这儿有一斗酒,已经存放很久了,是为您临时的需要而准备的。
或:我有一斗酒,收藏很久了,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2)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任其漂流,任凭停在哪里就在那里休息。
本题解析:
小题1:虬龙:指长有两角的龙
小题1:B使动用法;A 意动用法; C 动作名,诽谤的话; D 形作名,危险的地方。
小题1:B已经,副词;? A ①于是,副词;②却,连词。? C ①我,代词;②他, 代词。
D ①表承接,②表修饰
小题1:(1)关键词:以——用来,连词;待——准备,预备。不时——临时,随时,不定时(2)关键词:反——通“返”,返回;放——放任;听——任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2:下面“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3分) (?)
A.吾其还也。
B.以其无礼于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3分)(?)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①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时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②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却要伤害人家,(这是)不仁义的。
③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要的土地呢?
本题解析:
小题1:A行李,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小题1:A项是语气词,后三项都作代词。
小题1:①③不是烛之武所言,⑥并没有表现他的智慧。
小题1: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也。少孤贫励志。太祖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邯、任令,所在称治。文帝践阼①,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涿郡太守。
涿北接鲜卑,数有寇盗,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②。时或有不愿者,观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于是吏民相率不督自劝,旬日之中,一时俱成。守御有备,寇钞以息。明帝即位,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中、平者。主者欲言郡为中平,观教曰:“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主者曰:“若郡为外剧,恐于明府有任子③。”观曰:“夫君者,所以为民也。今郡在外剧,则于役条当有降差。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时观但有一子而又幼弱。其公心如此。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
明帝幸许昌,召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时多有仓卒喜怒,而观不阿意顺指。太尉司马宣王请观为从事中郎,迁为尚书,出为河南尹,徙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祈家屋精。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赐爵关内侯,复为尚书,加驸马都尉。高贵乡公即位,封中乡亭侯。顷之,加光禄大夫,转为右仆射。常道乡公即位。进封阳乡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司空,固辞,不许,遣使即第拜授。就官数日,上送印绶,辄自舆归里舍。薨于家,遗令藏足容棺,不设明器,不封④不树。谥日肃侯。子悝嗣。,成熙中。开建五等,以观著勋前朝,改封悭胶东子。
(选自《魏书卷二十四》)
[注]①践阼:gp位,登基。②京候:隙望台。③明府:指王观。任子:把孩子作为人质。④封:聚土筑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屯:聚集
B.但敕事讫各还?讫:完成
C.后送任子诣邶?诣:去,到
D.不封不树?树:树木
9.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王观正直的品格的一组是?(?)
①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
②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
③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
④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
⑤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
⑥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征召王观为丞相文学掾,出任为高唐、阳泉、都、任等地的官员,在任职的地:疗都有善于治理的称誉。
B.涿郡北边连接着鲜卑,多次有贼寇侵扰,王观命令边境百姓十户以上,聚合居住在一起,修筑了嘹望台。
C.主管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说涿郡是中等安宁,但王观坚决反对,他的做法为百姓减轻了徭役。
D.王观为官正直,并且功勋卓著,多次得到提升。他的儿子王悝也因此受到恩惠,被封为胶东子。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5分)
翻译:
(2)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5分)
翻译:
参考答案:8.D
9.A
10.C
11.(1)这个郡边界接近境外的胡人,多次有贼寇侵害,为什么不说属险恶的郡县呢?
(2)王观要求自己清廉朴素,带领下属俭省节约,同僚下属秉承这种风气,没有小勉励自己的。
本题解析:8.“树”应为动词,种植树木。
9.①②体现的是王观的智慧,治理郡县的才能;⑤是间接体现王观的正直。
10.主管官员是为了不让王观的儿子去作人质,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11.(1)“滨”“数”“云”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共5分。
(2)“帅”“承”“自励”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共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观字伟台,是东郡廪丘人。小时候孤独贫苦,但意志奋发。太祖征召他为丞相文学掾,出任为高唐、阳泉、郧、任令,在任职的地方都有善于治理的称誉。文帝登皇帝位,入朝做了尚书郎、廷尉监,出任为南阳、涿郡太守。
涿郡北边连接着鲜卑,多次有贼寇侵扰,王观命令边境百姓十户以上,聚合居住在一起,修筑了晾望台。当时有不愿这样做的人,王观就派遣朝廷官吏,让他们回去帮助子弟,不规定期限,只下令事情办完后各自返回。于是官吏百姓相互都不用监督就互相勉励自己,十天之间,就已经全部完成。防御有了准备,贼寇也就停息。明帝登皇帝位,下诏书让各郡县分列为险恶、中等、安宁三者上报。主管官员想说涿郡是中等安宁,王观教诲说:“这个郡边界接近境外的胡人,多次有贼寇侵害,为什么不说属险恶呢?”主管官员说:“如果本郡属边境险恶一等,恐怕您就得把孩子送到朝廷作人质。”王观说:“有道德的人,都是为了老百姓。现在涿郡属边境险恶一等,那么在提供徭役的条例上就会降低等级。难道可以因为太守之私欲而辜负了一郡的百姓吗?”于是报告属边境险恶的郡,然后把儿子送到邺作人质。当时王观只有一个儿子并且年幼体弱。他一心为公的心就像这样。王观要求自己清廉朴素,带领下属俭省节约,下属受到他的影响,没有不勉励自己的。
明帝到了许昌,征召王观任治书侍御史,主管行台的监狱。当时明帝经常喜怒多变,而王观并不迎合顺从他的意图。太尉司马宣王请王观为从事中郎,升为尚书,出任河南尹,转任少府。大将军曹爽派材官张达砍伐修建住宅的木材,以及各种供私用的物品,王观听说知道后,皆登记没收到官府。少府统管三尚方御府内收藏的供玩赏的宝物,曹爽等人奢侈放纵,经常前来索取,害怕王观严守法度,就调任他为太仆。司马宣王杀了曹爽,派王观带领中领军,占据曹爽的弟弟曹羲的军营,赐爵位关内侯,恢复尚书官职,加授驸马都尉。高贵乡公登皇帝位,封王观为中乡亭侯。不久,加授光禄大夫,转任右仆射。常道乡公登上帝位,进封为阳乡侯,增加食邑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二千五百户。升任司空,坚决推辞,皇帝不答应,派遣使者到王观家授职。任官几天,送上印绶,就自己乘车回老家。在家中去世,遗嘱吩咐坟墓只需容得下棺材,不要设置随葬的物品,不垒坟头不种树木。谥号称肃侯。儿子王悝继承爵位。咸熙年间,设立五等爵位,因为王观在前朝功勋卓著,改封王悝为胶东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