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0:43: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B.巴赫的音乐,面对的是每个听者的心灵。它总是如微风细雨,轻柔曼妙;总是如涓涓细流,清清地、浅浅地流淌—-安详,恬静,圣洁。
C.古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以致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因此,古人通常一日两餐是可信的。
D.《济宁历史文化丛书》主要包括《鲁国历史与文化》《孔府孔庙文物珍藏》(上、下)等,共七卷九册,资料丰厚,内容翔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题考查常见标点的常见用法在语言中的辅助表达作用,要根据句子内容关系确定标点用法。A“棉苗”“玉米”后的顿号改为逗号,因为“高粱”“玉米”之间用顿号表示了更小层级的并列,那么三个“那”引出的短语并列则用逗号;B破折号应改为冒号,此处根据句意,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总结,破折号一般不表示这种关系,所以改为冒号更好;D丛书名称用引号,书籍报刊名、文件文章名、歌曲影视名都用书名号,但丛书、电视栏目名用引号。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6个,分别填入下列文字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6分)
栖息?即便?进化?发源地?表明?并存
生息?如果?演化?发祥地?证明?共存
人类最好的天堂和最舒适的伊甸园就是我们赖以?、繁衍的地球。尽管我们并不否认可能有外星人存在,但是?有外星人的话,也是他们已经??和适应了千万年或上亿年,已经适应了他们那个星球的环境,正如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适应了地球的生活一样。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之一。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 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答: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


参考答案:①生息?②即便?③进化?④发祥地?⑤证明?⑥并存
(“生息”,生活生存,生长繁衍,多指人口;“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即便”,表假设和让步;“如果”只表假设。“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发展变化。“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指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表明真实性。“并存”指同时存在;“共存”,指共同存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东方的精神思想可以“静观”二字代表之,儒家、佛家、道家都有这种倾向。
②这种东方的“静观”和西方的“进取”实是东西文化的两大根本差点。
③佛家还有“寂照”两个字描写他。
④东西虽对流,其原因不同。
⑤一是流动趣静流,一是静流趋动流。
⑥我们了解他们的本质和动因,然后才有确当的批判,才许以相当的价值,不至于趋向极端了。
A.①③②④⑤⑥
B.④⑤①②③⑥
C.④⑤⑥①③②
D.④⑤①③②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③句中“还有”承接①句,先排①后排③,②句中“这种”引出“东西文化差点”,②句在④⑤句之前。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个诗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每个诗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例句:
阴云密布的时候,风儿在舞动,安慰我,阳光必将朗照。
黑夜笼罩的时候,星星在眨眼,告诉我,曙光必将闪耀。


参考答案:(1)寒风肆虐的时候,梅花在起舞,告诉我,春天必将睡醒。
(2)沮丧弥漫的时候,大海在呼唤,告诉我,成功必将来临。
(每句3分,其中内容1分,句式1分,修辞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也涉及连贯和修辞。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理逻辑。本题从题干要求看,所写句子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从例句来看,所写内容应是借助自然现象反映人生哲理,句式上采用“……的时候,……在……告诉我,……必将……”的形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所有作者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
B.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C.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有“爱心天使”美誉的护士黄卉和电视台记者杨洁两位女性,除了跟男性志愿者一起参加活动外,还到福利院为老婆婆们清洗衣物。
D.针对我国现有社保体系“划疆而治”的分割局面,发改委课题组选择绕开“体制难点”,提出了包括借鉴欧盟“分段计算”在内的一揽子操作性政策建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成分残缺,“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的后面,应加上“的情况”;B项,主宾搭配不当,“影片……是……重要措施”不通,应去掉“和重要措施”;c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黄卉是“爱心天使”.也可以理解为黄卉和杨洁都是“爱心天使”。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