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0:43: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答:在___________添上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在第二个“成功”之前添上“比”。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所增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增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B.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前后矛盾。僧多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B项,望文生义,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D项,对象不对。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要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0分)
【文段一】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小题1】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单举例说明。(2分)
【小题2】文段划线部分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引用(做比较):如“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2)打比方:如把荔枝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3)举例子: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小题2】说明荔枝品种多;跟前文中“大多数”呼应,表达更准确严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本题,可根据学过的关于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知识,对文段进行分析。文段中,“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是引用;“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是打比方;“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是举例子。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回答此题,首先要分析画线句子的内容。画线句子讲了两种颜色不同的荔枝。“也有”二字同前文的“大多数”相照应,说明了荔枝品种之多。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对相关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前半部分写登高见闻,后半部分重在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描绘巫山落木、峡中江流的雄伟气象,颈联从时空两方面表现出诗人忧思的深广,尾联抒发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和备尝艰难潦倒之苦的无限悲凉之情。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诗人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就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句采用融情入景的写法,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凄清的画面,这幅画面又出现在特定时刻——“酒醒”之后,整个画面充满凄清的气氛。
D.《声声慢》的词眼是“伤心”,“伤心”的情感溢满全词的字里行间。全词七组叠词,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仇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气的音韵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声声慢》的词眼应是“愁”。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工在一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据此可知,诗眼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话而言是某一个字。第一,?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①全诗的主旨所在;②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③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第二、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诗眼一般是:①“句中眼”,即精炼生动的一个字,多指运用了一些修辞格的字或词类活用的一个字。②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极大的一个字,尤其是点石成金的动词。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杨振宁曾赞《国文》课本中一副酒馆的楹联为“绝对”,其上联为王维 《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请从李白的《将进酒》中遴选出一句作为下联。并简述你选择该句为下联的理由。(3分)
(1)你认为这句应该是(?)(1分)
A.莫使金樽空对月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与尔同销万古愁
D.但愿长醉 不复醒

(2)你选择该句为下联的理由:___??


参考答案:(1分)C(2)“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劝君更尽一杯酒”,既意蕴相通又对仗工整。ACD平仄不对且对仗不工整。(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