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2017-07-31 21:08: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我们看到的颜色相同吗?
有些人对某些色彩高度敏感。科学家称这些人为四色视者,和我们这些三色视者不同,他们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也许普通人很难想象四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学家的描述来窥探一下。
视觉学家告诉我们,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感光细胞,分别用来感知蓝、绿和红,每种能分辨100个颜色等级。然后,大脑可以凭借指数递增的方式对这些参数进行叠加,从而让我们普通人分辨出100万种不同的色彩。一个真正的四色视者会在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多出一类感光细胞,其增加的100种颜色等级能在理论上使其分辨出多达1亿种颜色! 对于不同河流,一个四色视者可以通过辨别细微的色差说出它们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而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望尘莫及的。
并且,只有女子才会拥有这种超颜色视觉,这与基因相关,因为控制红绿两种视锥细胞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而只有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只有女性才会拥有真正的四色视觉。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早已拥有四色视觉,但关键的区别是,它们的第四种色位或在红外区或在紫外区,而我们人类仍在可见光区徘徊。
虽然人们依旧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但却扩展了色彩的丰富度,所以还是可喜可贺的。而对于幸运的四色视者来讲,我们三色视者恐怕就是色盲了,因为我们无法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三幅似乎一致的米黄色油漆作品,三色视者看不出其中的不同,而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这三幅作品掺杂了不同的金黄、灰色和绿色。所以,当我们同样面对海上夕阳下落的美景,由于感光细胞各有不同,我们眼睛中所呈现的色彩也许是不一样的。
但是即便你我都是三色视者,都可以看到绿色树木、红色太阳和蓝色天空,那我们对色彩的内心感受就会是一致的吗?可能未必。因为有些东西只属于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当我们一起看到某些蓝色的东西,我们之间的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我们的所见不仅融合了我们眼睛所接收的信息,还融合了各自的感受和记忆,这可能导致我们对蓝色很宁静,还有人感觉蓝色很广阔。其他颜色也是如此,同样的红色,有人看到兴奋和热烈,有人看到了血腥与残酷;同样的黑色,有人看到了黑暗,有人看到了深刻。我们使用相同的词语,用它们来分享彼此的感受,但实际上没人看到完全一样的夕阳景色,也没人对同样的景色有着完全相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可能永远不能体会他人所能看到的独特色彩,因为这世上没有人可以拥有相同的思维。
(摘自《大科技》2012年12期)?
小题1:下面关于“四色视者”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色视者对色彩高度敏感,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而这种能力是普通人群中三色视者望尘莫及的。
B.四色视者能说出不同河流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借助的是他们在大脑中将颜色等级多次叠加后形成的色差辨别能力。
C.四色视者能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是他们视网膜某个区域比普通人多出了一类感光细胞。
D.四色视者都为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基因中拥有的两条x染色体上,具有能控制红绿视锥的细胞。

小题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普通人的感光器官分别能感知蓝、绿、红三类色彩,每种分辨100个颜色等级,这些颜色等级又能让人们分辨出许许多多的不同的色彩。
B.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四色视觉与人类的四色视觉的重要区别在于,两者第四种色位所处的光区不同。
C.由于三色视者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相对于四色视者就是色盲,但他们在可见光区,仍可辨识1亿种色彩。
D.一般情况下,三色视者难以分辨颜色比较接近的油漆作品,但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其中掺杂了不同颜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能看到各种景物和颜色,这都不只是靠眼睛来接收的信息,还有每个人各自心底的感受和记忆。
B.尽管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词语来分享彼此对颜色的感受,但同样的景色在每个人眼里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C.我们看到的颜色之所以存在不同,客观上,是每个人个体视觉能力的不同,主观上,是我们的感受各异。
D.无论三色视者还是四色视者,对同样的颜色和景物产生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相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可从文章中找到论述“四色视者”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与之进行比较做出判断。A 项,“对某种色彩高度敏感的人”而不是“对色彩高度敏感”;B “多次叠加”与原文不符;C对象误用,应为“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而非“视网膜”。所以选D。
小题2: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删个,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项,“辨识1亿种色彩”应是四色视觉者,且是“理论上”判断。所以选C。
小题3:可将选项带入原文,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是否正确,B项,“但同样的景色在每个人眼里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不恰当。原文为“可能未必”。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两只狼狗
陈永林
老坎的花狼狗总被村长的黑狼狗咬得遍体鳞伤,花狼狗落荒而逃后,黑狼狗高亢雄壮的欢叫声落满村里的沟沟壑壑。
村长听了黑狼狗的欢叫,就知道黑狼狗又打了漂亮的胜仗,几丝满意的笑容便在村长的脸上跳跃不停。可老坎的脸变成了苦瓜脸,他狠狠地猛吸了几口烟,随后,沉重而无奈的叹息和着烟雾一圈圈从嘴里喷出来了。
片刻,花狼狗呜呜地叫着一跛一跛地来了,狗的脸上掉了块肉,骨头都露出来了。老坎的心痛得痉挛成一团,泪水也涌出了眼眶。老坎的女人说,还是把这条狗送人,省得它三天两头遭罪。老坎却舍不得把狼狗送人。这条狗曾救过他的命。他以前在林场当护林员,一回在林中巡逻时,遇到了一只狼,幸好狼狗拼死相救,才把狼打跑了。前两年,老坎被林场减员增效减下来了。林场领导问老坎有什么要求,老坎说,我想把狼狗带走。林场领导一口答应了。老坎每月只拿一百多块钱的基本生活费,可老坎要养活一家人。老坎便求村长分他一点田地。村长很爽快分给了老坎四亩田地。尽管那四亩田地都是村人不愿种的,但老坎很是感激村长。
老坎没想到他的狼狗总是同村长的狼狗打架,而且村长的狼狗身上每回挂彩。村长便不高兴了,村长便对老坎说,老坎,村里人对我把田地分给你意见很大,我的工作很难做。老坎的女人忙给村长下面条。后来老坎把好话说尽了,村长才说回去研究研究。村长出门时摸着老坎的狼狗的头说,你的狼狗好厉害。
村长走后,老坎狠狠教训了一顿花狼狗。
后来,花狼狗同黑狼狗打架,打赢了,必定遭到老坎一顿毒打。花狼狗起初很纳闷,再同黑狼狗打架,它佯装败了,想不到老坎竞奖赏了它几块骨头。花狼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主人只想它打架打输。从此,花狼狗只有一忍再忍……
但让老坎震惊的是村长的狼狗有一天竞被人毒死了。
村长黑着脸说,让我查出来谁毒了我的狗,我决饶不了他。村长说这话时,那闪着刀刃寒光的目光在老坎脸上落了落,便移开了。老坎低下头,浑身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村长准以为他的黑狗咬了老坎的花狼狗,老坎记恨在心头,便对村长的狼狗下了毒手。
晚上,老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宿,还不时叹气。女人也被吵得睡不着。女人说,我们没毒死村长的狗,怕啥?老坎说,可是村长以为我们毒死了他的狗。女人说你跟村长说他的狗不是我们毒死的。老坎又叹气。
第二天一早,老坎还是丢了村长家。村长还没起床,老坎站在村长的床前说,村长,你可千万别怀疑我毒死了你的狗,我对老天发誓,我如毒死了你的狗,那我全家都让雷打死。村长一般早晨要睡个好觉,可睡意被老坎弄没了。而且一清早,老坎又说这晦气的话,村长很不高兴,说,老坎,你回家吧。我知道我的狗是谁毒死的。我心里清楚,村长说着转过身,给老坎一个冰冷的脊背。老坎的腿一软,扑通一声,给村长跪下了:村长,我真的没有毒死你的狗,我哪有那么大的胆?村长掀起被子坐起来,大吼:老坎,你还有完没完,我又没说你毒死我的狗!老坎竞哭起来,村长,你一定要相信我……你不相信我,那我就一直跪着。
老坎从村长家出来,心里极清楚,村长还是怀疑我毒死了黑狼狗,怎样才能让村长相信他没毒死黑狼狗呢?
老坎把放有老鼠药的肉包子扔给狼狗时,狼狗嗅出了异味竞不吃。老坎便把肉包子放在手上说,还是吃了吧!其实我也舍不得你离开我,我欠你的恩情,下辈子你变成人我变成狗来还你……老坎哽咽得说不下去,狼狗的眼里汪着泪,呜呜地呜咽两声,眼一闭,一口吃掉老坎手里的肉包子,狼狗蓄在眼里的泪水也滚落下来。老坎的心剜样痛。老坎紧紧搂着狼狗的脖颈,哽咽着说,我对不起你,你心里准恨我,你狠狠地咬我一口吧,我不是人..?…狗的身子很快变冷变硬了,老坎便嚎啕大哭起来,这是哪个千刀万剐的毒死了我的狗……
村长也被老坎的哭声引来了,老坎见村长来了,哭得更凶了,村长劝老坎。死了就死了,哭不活的。老坎抬起满脸是泪水的脸,我这狗可救过我一次命。我们不知道得罪了谁?他竞毒死我们的狗。村长出门时对老坎说,村里还多了两亩水田,不知道你还想不想种?老坎忙说,种,我当然想种。
小题1:第二段中,老坎听到黑狼狗的欢叫为什么发出“沉重而无奈的叹息”?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小题2:小说为什么反复强调“这条狗曾救过他的命”?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6分)
小题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坎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你怎么评价老坎这个人?(6分)
小题4:老坎为了消除自己的嫌疑,毒死自家的花狼狗,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1)村长真的怀疑老坎毒死自己的狼狗吗?结合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2)老坎毒死救过自己命的花狼狗来消除村长对自己的嫌疑,你认为这一情节安排合理吗?请阐述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因为老坎明白黑狼狗为啥欢叫,他是心疼自家花狼狗。②与前面村长几丝满意的笑容形成对比,揭示权力重压下的百姓只能一声叹息。③引出下文对花狼狗的介绍和自己跟村长之间微妙的关系的介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概括要全面。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小题2:①引出关于狗的故事,强调了他和狗特殊的感情。②表现花狼狗强悍的一面,在自然界中花狼狗是英雄,而今在小村落里输给黑狼狗,这是被主人训练的结果。③与下文老坎最终毒死花狼狗形成对比,写出老坎在重压之下矛盾痛苦的心情,暴露了人性的某些缺点。(注重在内容安排上、表现人物情感、人性等分析,每点2分)
小题3:(1)憨厚老实,胆小怕事;又因为被欺负怕了,就处处设防,多疑。(2分)村长的黑狼狗和自家的花狼狗打架,老坎为了让村长有颜面,就想法子让自家的花狼狗不能赢,只能被黑狼狗欺负;村长家的狗被毒死了,老坎就自危,夜里辗转难眠,深怕村长以后刁难。(1分) (2)老坎可爱、可悲、可怜、可恨。可爱的是老坎的实在,可悲的是老坎的胆小,可怜的是老坎的最终的解决方法,可恨的是老坎的软弱。(2分,答出“可爱”、 “可悲”、 “可怜”、 “可恨”任意两点即可给分)从老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权力挤压下人性的萎缩和人格尊严的丢失。(1分)
小题4:(1)言之成理即可,必须结合人物性格和小说相关情节具体分析。(3分)
(2)合理。①从客观实际看,牺牲一只狗远比让一家人挨饿强得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篇小说也是很现实的反映小老百姓老坎的真实生活。(生活实际)②老坎胆小怕事,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毒死救过自己命的花狼狗来消除村长对自己的嫌疑,符合他的性格。(人物性格)③和花狼狗体谅主人形成对比,人性不如狗性,对比中可见人在社会中生存被扭曲,被践踏的毫无尊严的生活现状,突出主题。(主题需要)④优秀的小说作品都是真实客观的反映社会生活,以引起生活者的共鸣。这个情节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艺术效果)(只答“合理”不给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的原因也给分。)(5分)
不合理。①这只狗是对老坎有救命之恩的狗,何况老坎一直念念不忘花狼狗的恩,让它受村长家的狗欺负,已经非常内疚了;毒死它,与情理不合。②老坎虽然胆小怕事,但他憨厚老实,与人为善,毒死花狼狗无异于伤天害理,老坎做不出来。③老坎毒死了花狼狗,也不一定消除村长的疑虑;就村长相信他,依然会欺负他。因此毒死花狼狗,不会有用。④安排这一情节,夸大了人的自私冷酷,与社会倡导的风气不合。(只答“不合理”不给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的原因也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作为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皇会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探求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提供了翔实的佐证。皇会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很高的遗产价值。
②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的体现。天津不仅是个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五方杂处,“比闾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而且还是一个既沿海,又有运河的港口城市,“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这里,并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成为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相对天津人来说,妈祖是一位外来的神明,但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妈祖文化在天津扎根,内在的感情因素大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千百年以前,天津曾是退海之地,历史的遗存从情感上使天津人对海洋情有独钟;二是移民城市所特有的环境,需要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构建一种共同的信仰;三是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好符合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因此传入天津的妈祖文化,形成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圈,并创立了天津独有的皇会民俗。
③皇会是基于民众需要而形成的。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长期面对汹涌无情的大海,本能地急需寻求一种安全、佑护和寄托,同时,将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对家庭团聚、对幸福的愿景等等全部情感都依附于对皇会活动的参与。而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农耕自然经济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广大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些便塑造了他们热爱生活,企冀安定,向往祥和圆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维系着人们对家园的感情,经过长期感化的结果,即是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此外,人们还充分利用皇会,把她当作情感的黏合剂,借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因而,皇会的歌舞升平是如此美妙动人。
④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无论从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还是皇会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特别是皇会民俗中就有将天后的神像用黄轿抬至象征她娘家的天津闽粤会馆,这一被天津人称为“老娘娘回娘家”的风俗,一次次宣传了孝顺美德。且皇会的每一个表演内容几乎都是以一个美好的民间典故为依托,把自己对生活的愿望编演成一个个寓意美好的故事,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正是因为皇会所具有的这种内涵丰富深刻的寓意赋予了她不衰的艺术魅力。
小题1: 下列对于“皇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会是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人们只有积极参与皇会活动,才能在妈祖的保佑下,获得安定、祥和、圆满。
C.皇会的形成是基于民众需要,人们借她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
D.皇会中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以及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能够使人们体会到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热爱生活,向往幸福,这种心理,是天津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
B.妈祖文化是天津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妈祖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珍爱生命,热爱家庭,憧憬幸福的心灵依祜。
C.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天津,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本土文化,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
D.皇会的表演内容几乎表现的都是民众们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这能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比如,“老娘娘回娘家”的风俗,宣传的就是中华民族孝顺的美德。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天津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这是妈祖文化传到天津后能够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的一个原因。
B.妈祖文化,是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她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
C.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D.妈祖文化信仰是天津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她的存在,其中一个原因是天津的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需要构建一种共同信仰。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2: C
小题3: B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读全文,尤其是第二、三段可知B选项中“人们只有积极参与皇会活动,才能在妈祖的保佑下”属无中生有。
小题2:通读全文,从原文第二段中的说法“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可知C选项说法“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本土文化”错误。
小题3:通读全文,从原文第四段中“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可知是皇会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故B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武汉的冬天不像南方那么暖和,冷起来寒风刺骨。人睡在床上,上面盖了两订被子,再压上一件厚衣服,半夜仍会感到很冷。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
A.武汉的冬天很冷
B.在武汉,冬夜难眠
C.武汉的冬天比南方冷得多
D.武汉的冬夜睡在床上很冷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阮籍之哭
  《晋书?阮籍传》中记述了阮籍的三次大哭,其中后两次分别如下:
  其二: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其三: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兵家的女儿既有才华,又有美貌,但还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认识她的父兄,却莫名其妙前往哭丧,把心中的哀伤哭尽之后,才自个儿返回家。《晋书》的作者房玄龄是这么评价这件事的:“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可事实上,一个无论多坦荡真淳的人,也不会做出这种荒唐的举动来吧?那么阮籍这种狷狂的举动,除了千年之后贾宝玉似的痴情外,还有别的喻意吗?
  当然有。阮籍为什么要为兵家之女而哭?一是此女有才貌,二是此女未嫁而亡。可以说,这两条理由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兵家之女有才貌,但已作人妇;或者兵家未嫁而亡,而才貌平平,都不会吸引阮籍前去哭丧。阮籍明地里是哭兵家女,暗地里哭的却是他自己。兵家之女既有才又有貌,还没等到慧眼识珠的情郎,便香消玉殁。而阮氏自己同样才德兼备,却一直流光空耗,等不到可以报效的明主。而光阴飞逝,韶华飞渡,人生这东西就像春花般短暂,兵家女的夭折,不就是明例吗?阮籍感同身受,自然会号淘大哭。这哭一是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二是也可以用这个事例来加强世人对自己“不拘礼法”的印象。
  阮籍是当时软弱文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那个草菅人命的时代,阮籍要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他必将学会变通与圆滑,掌握与世间邪魔歪道斡旋的手段,小范围内牺牲自己外表的清洁,以保全内心深处绝对的高贵。
  阮籍只活了五十四岁,就死掉了。一生除了留下八十二首咏怀诗外,其它毫无作为。其简短而苍白的人生轨迹,比起过早夭折的兵家之女也好不了多少。也许在阮籍为兵家女哭泣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才华一生只能注定在岁月的幽炉里空焚。
  阮籍“穷途之哭”的喻意更为明显。此哭被后世好多文人所引申。千古以来,失意文人每每吟咏此句,常惆怅满怀、清泪满面。
  恨天低,大鹏有志愁难展。“山道之穷”让阮籍很自然地想到了“仕途之穷”,驾车出门,不管东西南北,总有无路之时;而一生历经数位强权者,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投效的明主。理想就像一棵被巨石压住的草芽,竟找不到一点冒尖的空隙,此时不哭,更待何时?
  都说乱世造英雄,阮籍的一生看起来机会多多,但他却像一只被关在玻璃房里的蜜蜂,四面八方都有亮光,但当他朝四面八方飞去时,四面八方传来的却是砰砰砰的碰壁声。
  阮籍人生的真正悲剧在于:内心的高洁容不下当时社会的污秽。如果他能真正做到逐波随流,那么他有的是官当,甚至还能成为皇帝的姻亲。文帝司马昭当初曾求婚于阮籍,想让阮籍的女儿嫁给武帝司马炎。可阮籍故意大醉六十天,让文帝司马昭派去人没有跟他说话的机会,才不得不止了这种念想。
  酒是阮籍的朋友,既是他的软武器,又是他的伪装道具,一碰到难以解决的尴尬局面,他就将自己喝醉,让对手莫可奈何。可以说,阮籍烂醉之时,也是他最为清醒、心机最缜密的时候。阮籍不是醉于性情,而是醉于谋略。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但这种和稀泥式的“武器”毕竟当不得长久之用。到了司马昭假心假意,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请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看不惯这种伎俩,便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以为可以像上次拒绝联姻一样逃过这一关。可上次的联姻对司马氏而言,并不是太重要,派下来的使者见阮籍醉了,转身就告辞了。待使者下次来时,阮籍有时间重新喝醉。可这一回,事关重大,非同小可。使者见阮籍醉了,就一直待在他家里等候。阮籍酒醒之时,见一批批使者站满了大厅,没有办法,他只好挥笔草就。由于太有才华了,违心之话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劝进书》写得“辞甚清壮”,被当时的人们所器重。
  阮籍是当时名士的代表人物,此文一出,便为司马昭谋取帝位扫清了舆论障碍,司马昭的阴谋很快就得逞了。可以说,这篇《劝进书》是阮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阮籍高洁的心灵容不下自己的这个污点,写完此文几个月后,便郁郁而死。而他的意味深长的哭声却在历史的横梁上久久缭绕,千百年来都没断绝。
  ?(选自谢宗玉《阮籍三哭》,有删改)
  (1)下列对人物短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阮籍为兵家之女痛哭的狷狂举动虽与贾宝玉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本质是借机表达自己政治理想和治国才华难以施展的痛苦。
B.之所以把酒当做最好的朋友和武器,是因为只有在烂醉的时候,阮籍才能排遣内心的郁闷,头脑才最清醒,心思才最缜密。
C.无可奈何之下,连违心话都能说得文采斐然,让人敬服,这说明阮籍除了举世无双的才华外,其心理也有潜在的两面性。
D.阮籍最后的郁郁而死,一方面表现了他对自我人格的完美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在向严酷现实妥协之后的愤懑和不甘。
  E.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评价者个人的性情及价值观有关,在对阮籍为兵家女痛哭原因的分析上,本文作者比房玄龄略高一筹。
  (2)阮籍的两次痛哭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在那个草菅人命的时代,阮籍要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他必将学会变通与圆滑,掌握与世间邪魔歪道周旋的手段,小范围内牺牲自己外表的清洁,以保全内心深处绝对的高贵。”阮籍的处世态度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结合原文谈谈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