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7-31 21:30: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自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心一也/(用心)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横渡)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D、君子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
B、则明而行无过矣/失其所与,不
C、吾尝终日思矣/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用亡郑以陪邻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划线句子正确加注标点。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子路问君子。(选做)
  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①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②,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注释】①孙:通“逊”。②难:后患。
(1)“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孔子“君子”人格观的社会价值和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境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顾乐之
  ②吾年未四十,视茫茫
B.①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类于予
C.①藏之久矣,待子不时之需
  ②舍汝而旅食京师,求升斗之禄
D.①其所止而休焉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
2.在《后赤壁赋》一文中,也有不少写景的语句,请找出来,与课文中写景的语句进行比较,看看两文在写景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安所得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而谋诸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文是作者在写了《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试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 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5、阅读题  读下文,完成1—4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②。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欲,如何?”皆曰:“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
  ②竞:解决;
  ③繄:yi,犹“实”。
  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
  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威齐民 劫:抢劫,
B.掠夺而绳之以盗贼之法 绳:管束,
C.处置重足屏之民 息:气息,出气
D.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②无恒产有恒心者
B.①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命往抚朕师
  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①又不可武竞
  ②?非挟太山超北海之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