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万石雅量
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①举谢掷地,自复坐。谢冠帻②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瞠③沮。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④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后,二人俱不介意。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
①褥:座垫。②帻(zé):头巾。③瞠(chēng):瞪着眼睛,形容愤怒的样子。④殆(dài):几乎。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蔡子叔前至
(2)蔡暂起,谢移就其处
(3)蔡还,见谢在焉
(4)因合褥举谢掷地
小题2:分别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
(1)谢万石雅量
(2)安帝雅闻
(3)及见,雅以为美
(4)諮诹善道,察纳雅言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万石后来,坐小远。
(2)卿奇人,殆坏我面。
小题4:为什么谢万会对蔡子叔说“卿奇人,殆坏我面”?
参考答案:
小题1:(1)在前面?(2)起身?(3)那里?(4)与……一起
小题2:(1)宽宏的度量(2)素常,向来 (3)很?(4)正确的意见
小题3:(1)谢万石在后面到,坐得稍微远了些。(2)您是个奇特的人,几乎碰坏了我的脸面。
小题4:当时场面确实让谢万石尴尬。在这种情况下谢万石“神意甚平,不觉瞠沮”,真不容易,而且没有指责吵嚷,可见他度量之大。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译文】
支道林要从建康返回余杭山,当时的名士都到征虏亭为他送行。蔡子叔先到,就坐到了支道林身边;谢万石在后面到,坐得稍微远了些。蔡子叔暂时走了一会儿,谢万就移动到他的位子上。蔡子叔回来后,看到谢万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连着座垫一块把谢万掀倒在地,自己再坐回原处。谢万(被摔得连)头上的纶巾都掉落了,他便慢慢地爬起来,整理下衣服就坐回了原位,神色很自然平稳,看不出愤怒或沮丧的样子。坐好后,就对蔡子叔说:“您是个奇特的人,几乎碰坏了我的脸面。”蔡子叔回答说:“我本来就没为你的脸打算。”之后,两人都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二)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夫人之相与 与:交往、结交
B.终期于尽 期:到
C.夫夷以近 夷:平坦
D.其孰能讥之乎 孰: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力足以至焉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B.不如因善遇之 或因寄所托
C.然力足以至焉 于是余有叹焉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此余之所得也。
A.死生亦大矣。
B.而又不随以怠。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段一阐述了想要到险远之处,看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志、力、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B.文段一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 C.文段二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快乐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D.文段二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 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由平静转向激荡,由乐转为痛。
参考答案:1.D
2.A
3.A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选自《四部丛刊》本《荆川先生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芟而去焉——芟:砍
B.辄不惜数千钱——辄:总是
C.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孑孑然:傲慢的样子
D.吾重有所感矣——重:重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以资政殿学士行
B.甥其为我记之——其皆出于此乎
C.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助对竹子生长特性及一般人对其喜好不同的描写,赞扬了任君偃蹇孤特,不谐于俗的高尚情操,流露了作者对这种情操的赞慕。
B.文章前两段通过京师之人的贵竹与江南之人的贱竹、极边远之地的人的贵竹与内地人的贱竹和内地人对奇花异石的喜好与极远之地的人们对奇花异石的轻视等三组对比,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的结论。
C.作者应舅父任君之约为竹园写记,因此将笔墨重点落在 “竹溪园”本身的结构、布局等情况上。
D.作者对任君高尚人格的赞慕,则蕴含在对任君爱竹的描述中,更蕴含在文章结尾的“吾重有所感矣”的深沉感叹之中。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C
4.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
5.(1)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所以人们就更加珍爱它。
(2)恐怕(任君)惟独对竹有深厚的爱好,却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是【?】
A.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B.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C.作地势,高下九则。
D.以身作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名词,等级;其余名词,准则、法则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
A、父老苦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B、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所以:用来……?
C、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用酒食招待人,犒劳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内:通“纳”,接纳
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 ]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C、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生气,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D、鸿门宴前夕,项王的军队说是四十万人,其实达到百万。沛公的军队说是十万人,其实也有二十万,但沛公还是不如项王有实力。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