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1)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2)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小题4: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弄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本题解析:略
参考译文:
花云,是怀远人。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勇猛无比。至正十三年,他拿着宝剑到临濠拜见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命令他带兵攻占城邑,所到之处便被攻克。太祖打算攻取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在前行走,花云也随之前往。突然遇到了数千个贼兵,花云在太祖身边护卫着他,拔剑跃马冲破敌人的阵地而进。贼兵大惊叫道:“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可正对他的锋芒。”(后来太祖的)大军到达,于是攻克了滁州。太祖带着部队渡江,花云一马当先。攻克太平以后,花云凭借着他的忠诚和勇猛,在太祖身边随身护卫。升任总管,领兵征战于镇江、丹阳、丹徒、金坛,都被攻下。经过马驮沙时,遇到凶悍的强盗数百名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行军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擒杀。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了枢密院的院判。花云奉命赶赴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达八天之多,众多群盗结伙阻拦。花云手持长矛,呐喊着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己身上却没有中一箭。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陈友谅带着水军来攻城。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好阵势迎战,朱文逊战死了。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花云,花云身体一阵,大吼一声,绑他的绳子全被绷断了,花云跳起来夺了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为何不快点投降!”贼兵大怒,打碎了他的脑袋,又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但花云)依然大骂贼兵,没有丝毫改变,到死他的骂声还十分雄壮,年龄只有三十九。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修建了忠臣祠堂祭祀他。当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祭祀家庙,拉着三岁的孩子,哭着对家里人说:“城一旦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我要守道义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可使花家没有了后人,你们好好抚养他吧。”花云被杀死后,他的妻子郜投水而死。侍从孙氏埋葬了她,抱着孩子离开,路上被人劫掠到了九江。孙氏连夜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付他们代养这个孩子。等到汉兵战败,孙氏又回来偷偷地带着孩子渡江逃跑,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弄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历经一年到达太祖所在的地方。孙氏抱着孩子儿哭泣着拜见太祖,太祖也跟着哭泣,把孩子放在他的膝上,说:“(这是)将军的后代啊。”赐孩子名字叫炜。其五世孙向世宗请求,追赠郜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修立祠堂祭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令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则芥为之舟——为:动词,作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④句相同,③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比喻说理,还是举例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之苍苍”的实例,“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重在论述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举例说理。自然界的万物逍遥,无论大小都“有所待”。鲲鹏“去六月息者也”,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呢?作者举人们熟悉的实例,山野里雾气的游动,空气中尘埃的飘浮,同样“有所待”,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意对即可)
4.这些实例和比喻侧重说明的是“世间万物的逍遥有所待,而这种有所待还要受它所依凭的条件的制约,条件的程度制约着逍遥的程度”这一道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