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7-31 22:00: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阅读经典的目的不在于为了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B.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和出口低于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
C.文学经典的阅读,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读者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
D.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A 句式杂糅,删去“为了”;B 主宾搭配不当,“种种迹象”“是”“重大事件”; D 偷换主语,在“成为”前加上“使之”。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椅子在,坐它的人去;笔在,用它的人去;书在,读它的人去;文章在,写它的人去。
或人在,爱去;爱在,人去;人与爱都在时,青春去,岁月去,美好时光去……
(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一张海报,其中在用字准确、用词得体、语法规范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海?报
①为配合我校金帆文学社举办的“抒写青春,放飞理想”征文活动,②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欣赏和写作,③我们邀请了我县著名青年作家王朝刚先生莅临我校讲座。④时间为本月29日下午3时,地点在学校多媒体报告厅。⑤届时欢迎同学们勇跃光顾。
华侨中学金帆文学社
2011年6月16日


参考答案:② “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欣赏和写作”之后添加“的水平”。③“讲座”应改为“讲课”或“举行(开设)讲座”。 ⑤“勇跃”应该为“踊跃”。 ⑤“光顾”改为“参加”。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①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②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③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孟子·尽心下》14)
【注】①穿逾:穿穴逾墙(行窃)。②尔汝:轻贱之称。③餂(tiǎn):探取,取利。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性本善,恻隐羞恶之心都是人的本心所围有的,所以会有所不忍和有所不为,这是仁义的发端。
B.人人都有忍不住的时候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还能忍耐下去并坚持去做,就可达到仁义的境界。
C.“无欲害人之心”“无穿逾之心”“无受尔汝之实”都只是人的善端,必须加以扩充,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
D.用沉默的手段来探取对方隐藏于心的东西,从而获得好处,这种做法和人所共见的小偷行为一样的可耻。

小题2: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言语(说话)有什么讲究。(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B(对“不忍”“不为”的理解有误)
小题2:(3分)说话要得体适当。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注意说话的时机,以免失掉友人(错失人才)或说错话:也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注意说话是否符合“义”,不得存有试探取利等不良动机。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干 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那么无论到哪里,(言行)都是符合的了。士人,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
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友人(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说,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掉友人(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莫衷一是计日成功纷繁芜杂钉是钉,卯是卯
B.仗义执言闲情逸致火中取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正经危坐卷佚浩繁文恬武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流连忘返顶礼莫拜披抄拣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计日程功 铆是铆   C正襟危坐 卷帙浩繁  D顶礼膜拜 一张一弛。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