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7-31 22:25: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就巡抚擢:提 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免除
C.病风痹已:已经
D.不减粜:卖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①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5分)
?



2、单选题  下列各项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 ?期:日期。 ?
B.当? ?权:权且,暂且。 ?
C.汤来吃? ?将:取。 ?
D.参? ?谨:小心,谨慎。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12分)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为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注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①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马彦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马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晋书·郭崇韬传》
注:继岌:即李继岌,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太子,是刘皇后的亲生儿子,当时被封为魏王。
小题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以材干称见:被
B.崇韬之,无异皇居第:等级
C.因与从袭等共之构:陷害
D.崇韬以为然遂:于是,就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来犯,郭崇韬认为应该乘士气高涨之机,主动迎战,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契丹。
B.庄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认为不能只图一个人享乐,力谏不可,宦官乘机在庄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C.向延嗣诬陷郭崇韬把蜀地的宝货据为己有,并有谋反的意图。庄宗对此大怒,就派马彦圭传圣旨处死了他。
D.破蜀后,郭崇韬就派遣使者招抚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
(2)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方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
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博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àn):审判定罪。
(选自《汉书.朱博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B.咸掠治困笃掠:抓捕
C.博心知之,告外趣驾趣:赶快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②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③博心知之,告外趣驾?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友。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能以自己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斩杀了组织者,然后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对一些迂腐文官所做的空洞文件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译文:?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小题1:第一段作者对黎安二生的评价是?;对苏轼的评价是?。(2分)
小题2:黎生赴任前为什么提出“请予言以为赠”?(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3:根据文意,黎、安二生的“迂”是指?;我的“迂”是指?(2分)
小题4: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是作者的朋友,他到了京城后写信给作者,并向他引荐了黎安二生。
B.黎、安二生携带极富才情文章来拜访作者,他读后感到自愧不如的羞辱。
C.作者接受黎生邀请作序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早就在内心里熟悉了黎生。
D.如果黎生听作者的话,不仅难以阻止乡里人的嘲笑,还可能遭受更多的责怪。
小题5:文章两次重复“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