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①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 ②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 ③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 ④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⑤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 ⑥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曾经在安远作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敌寇到了,就又挺身骑马速往前线,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为他效力。
(2)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臣有今天,就是因为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
本题解析:
小题1:A为,表被动
小题2:B ①是表明狄青作战勇猛④是表明狄青因功受人敬仰⑥是范仲淹劝勉狄青要读书
小题3:C因正逢敌兵进犯,并未召回。
小题4:(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得分点:尝、战安远(状语后置)、被、驰赴、为用,各1分(2)这个句子中得分点:以、擢、门第、所以、劝,各1分。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的考查,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2个小题,首先要理解“深沉有智略”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狄青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深沉有智略”。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文言文参考译文: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D宝元 初期,西夏李元吴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饪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敌军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挢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曾经在安远作故,他受伤很童,但听说敌寇刭了,就又梃身骑马速往,士兵因此也争先恐后,为他效力。临敌作故时,坡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敌人均望风城靡,没人敢挡。
尹洙任经略判官时,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见,尹洙与他谈论军事,很欣赏他,便推荐他给经略使韩琦、范仲淹,并说:“这是良将之材。”二人一见狄青,便认为是个奇才,对他厚礼相待。范仲淹教他读
《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终于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积功升任西上阁门副使,后又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想要召见他并向他询问军国大计,遇上敌寇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画出军事地图送上来。西夏元昊称臣降服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后才显贵起来,当时脸上还留有黑疤。皇帝曾劝狄青敷药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有今天,就是因为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后以彰化军节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枢密副使。狄青任枢密使四年,每当他出现时,士卒总会指着他互相夸奖赞叹。
嘉佑年间,京师发大水,狄青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朝廷便降狄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离京出任陈州知州。第二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疮,病死。皇帝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为“武襄”。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尤其喜欢将战功推给辅佐将领。熙宁元年,宋神宗给近世将帅排名次,认为狄青从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为人深沉而有谋略,又能谨小慎微,保全名声,有始有终,对狄青颇为感慨和思念,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①,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②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③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选自《海峰先生文集》)
【注】①临朐:地名;冯公: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②欹:歪斜、倾斜。③朘:剥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在廷时无可訾/訾:非议
B.而榜其堂曰/榜:门上的匾
C.而累其土以成山/累:堆积
D.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胜:美景
2.?下列对本文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真正的贤能大臣是没有闲暇建造别馆供自己享乐的。
B.冯溥任职时虽没什么大事值得称赞,但其修建的“万柳堂”却为后人留下一处美景,作者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C.作者认为“士”应当有自己的追求,对于身外富贵不必羡慕。
D.本文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堂”一事,因“游”而“记”,借“记”而生发感慨,叙议结合,而遣词造句极为精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1)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钱财)。
(2)第三次去,凡是那园中所植养的柳树都象被斩掉了一样,没有一棵留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宋]范仲淹
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予尝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君时任鄜州从事,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石,工徒拱手曰:“是不可井矣。”君曰:“过石而下,将无泉耶?尔攻其石,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耗。万人欢呼曰:“神乎!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用是复作数井,兵民马牛皆大足。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域,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复就迁供备库副使:旌其劳也。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须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自给。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土卒无不感泣。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上悦,降诏褒之曰:“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君乃周行境内,入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即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命。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及终,史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呜呼种君,生于贤门。吾志必立,吾力是陈。捍虏之志,义边之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生则有涯,死宜不泯。(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
[注]①瘳(chou):病愈。②义(少):安定。?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遗:埋没 ?
B.尔攻其石,屑而出之/攻:开凿 ?
C.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易:代替 ?
D.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署:委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子泣血请铭于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B.请因其废垒而兴之/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
C.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种世衡有勇有谋,他率军民筑青涧城坚守边塞,凿井以解无水之患,击败了隔河对峙的敌军。他恩威并施,收服了环州的属羌部落。
B.种世衡视兵如子。他专门派一个儿子去探视伤病的士兵,负责他们的饮食治疗,到期没能治愈还要责罚儿子,士兵都大为感动。
C.种世衡治绩卓著,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一致推许。皇帝下诏褒奖他,长官大力举荐他逝世之后,吏民百姓、外族酋长都来吊唁他。
D.范仲淹认为,种世衡是名门之后,既立有大志,又努力作为,他捍卫边疆,安定百姓,日夜辛劳,忠于职守,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壁牛羊赏诸有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D?
4.(1)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任命种君主管修城的工役,种君与军民一起风餐露宿数月,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修筑城池。?
(2)招募商人让他们来贩卖商品,有时先借给他们本钱,加快货物的流通周转。?
(3)(兀二部落)一半被消灭了,一半归降了,种君把他们的土地和牛羊全都用宋奖赏各位有功的将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