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7-31 22:37: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2009年湛江一模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
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入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F.我们的诗人“要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这样,现代汉诗才能免遭质疑,才能发展提高。
2.下面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3分)(?)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
B.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
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
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3.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分别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
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
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
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小题1: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你认为作者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2:小说写了叶三是鉴赏家,写了四层,按照下面的示例,对另外三层进行简要概括。(3分)
①叶三看画 ②?③?④?
小题3:“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4: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为什么?(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智障人沦为奴隶是社会耻辱的记录
刘洪波
  再次看到奴役劳动,虽然媒体报道说的是“做工”。
  新疆托克逊县,佳尔思绿色建材化工厂有十余名工人被奴役:工人们逃跑就遭毒打、干活如牛如马、吃饭与狗同锅、没有工钱…
  近代以来,人们对血腥的非人道劳动最强烈的控诉,不过是“工人是有人身自由的,靠出卖劳动实现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而不能实现作为人的自我发展”。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做工的人没有人身自由,所获只够“体力再生产”,完全沦为劳役的工具。
  这些奴隶多数智障.他们被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组织成“残疾人自强队”,通过“劳务协议”输送到新疆,除了一次性费用,他们还为乞丐收养所赚取每人每月300元工资,同时“劳务协议”还规定每丢失一人赔偿1?000元。
  奴隶出租协议使用了“劳务协议”这个体面的名称,如同奴隶工厂挂上“绿色”的招牌。
  现代社会,肢体和智力残障的人应当得到救助。如果救助缺乏,国家需要表示自己有心无力,这是文明与人道价值对国家责任作出的要求。
  然而,我们再次看到残障者变身奴隶。此前,山西、河北、安徽曾有过“黑砖窑”奴役智障者,所谓的“严厉查处”,不足以使残障者沦为奴隶并被出卖的现象绝迹。益有进者,这次我们还看到拥有并出租奴隶的主子被表彰文件称为“十多年来先后收留社会流浪者、聋哑残疾人、弱智乞丐150人”,并担任县工商联的执委。
  这样的奴役劳动,与其说使我感到愤怒,不如说使我感到耻辱。
  愤怒总是有对象的,这里当然提供了很多愤怒的对象。那个工厂,那个收养所,那些长期以来未能发现奴隶工厂光天化日的秘密的政府部门,那些对陷残障人于奴隶境地的人进行表彰的机构……愤怒是完全有处可去的。
  然而,我想奴隶与奴役劳动,更应当是一个耻辱的记录。
  这个耻辱属于每个人。不仅是园为每个人都会被奴役劳动加以外在的标记,更在于这样的耻辱使人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利润、发展对一些人已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伦、人性、不忍之心、怜恤之道都已失陷,以至于能够让人类最古老的悲悯和现代世界的基本价值一锅端掉、齐根拔除。
  耻辱,不仅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奴役劳动时有出现的环境之中,而且我们自己也未必不是那环境的一部分。那些奴隶,不过是因为极端的手法引人震惊,但这种震惊可能就像重刑主义者震惊于凌迟的残酷。只要人仍然被视为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价值和目的,程序不同的奴隶化与被奴隶化就不会绝迹。(摘自2010年12月15日《齐鲁晚报》)
1.文章开头第一段似乎是一个不完整的语句,作者为什么要以此句作为开头?
?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新闻评论中智障者沦为奴隶被强迫劳动的原因。
?
3.作者为什么说“这样的奴役劳动,与其说使我感到愤怒,不如说使我感到耻辱”?
?
4.面对智障人员沦为奴隶,过着猪狗一样的生活的现状,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感到震惊和愤怒,但震惊和愤怒并不是勰决问题的方法。请你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几条解决问题的方法。
?



4、阅读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带刚的梅、抑郁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C.《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个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
D.《白光》中的陈士成是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旧知识分子的形象,他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白光“象征了陈士成对幸福美好世界的向往。

E.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最大的特色。桑提亚哥打鱼生涯是强者与强者之争,
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照。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饮用水安全检测仪将亮相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只要在待测水样中加入微量青海弧菌,半小时内就能知道饮用水是否安全。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医学检测方法相比,这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不仅速度快,灵敏度高,而且成本低廉。著名的发光细菌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文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徐亚同合作并带领团队,于日前完成了利用青海弧菌检测水质的世博科技专项课题《快速检测饮用水中有害物质综合毒性的传感仪研制》。
  “在两年多的时间中,课题组通过对市场上销售的饮用水中的多种重金属、常见农药等污染物的检测研究,形成了检测饮用水的全套技术规范方法。该项成果现已转化投产,进入市场。”利用淡水发光细菌进行毒性物质检测,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朱文杰对其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检测材料,青海弧菌Q67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朱文杰告诉记者:“有一种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青海弧菌就是这样的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所以只要在水样中加入微量青海弧菌液体,用便携式监测仪读取相关数据,在半个小时内就能知道测出饮用水是否安全。这种发光细菌,不仅将在世博会饮用水安全检测中发挥作用,而且早就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都得到应用和科学验证。
  “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我们都走遍了,最终于1985年8月在青海省的青海湖中发现了青海弧菌。其实,海洋才是发光细菌的主要栖息地,绝大多数的发光细菌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来看,均是海洋性的。”目前已经命名的发光细菌共18种,其中2种为淡水发光细菌。
  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发现,如果要用海洋发光细菌进行检测,为了满足海洋发光细菌的生理需要,必须在淡水样品中添加食盐达到3%。但如此高浓度的钠或氯离子,会影响某些有毒物质的生物学毒性表现,因此根据细菌的发光情况来判断水质就会产生偏差。这是海洋发光细菌的一个重大不足之处。而利用淡水型发光细菌检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这样的偏差。青海弧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种非致病的淡水型发光细菌,因此是难得的水质检测好材料。
  “发光细菌在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朱文杰说,“现在,科学家对发光细菌利用技术的开发依旧如火如荼,比如食品卫生的快速检测、化学合成物及其降解物的毒性检测、分析有机合成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不同取代基对毒性的影响等等,也有科学家在基因克隆的实验用细菌发光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多采用我们国家研究人员自己研发的发光细菌检测技术和相关仪器。”(2010年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
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和传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医学检测方法相比,用青海弧菌进行检测不仅速度快,灵敏度高,而且成本低廉。
B.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
C.华东师大学者完成世博会科技专项课题,其成果已转化投产,进入市场,并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得到应用和科学验证。
D.发光细菌主要来自海洋,目前已经命名的发光细菌共18种,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来看,绝大多数的发光细菌,均是海洋性的。
2.下面对于青海弧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海弧菌是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饮用水安全检测仪的关键部分,它的出现将确保上海世博会饮用水安全。
B.青海弧菌作为饮用水安全检测材料,其检测结果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是由Q67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保证的。
C.只要在水样中加入微量青海弧菌液体,读取相关数据,在半小时内就能知道饮用水是否安全。
D.青海弧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可靠的饮用水安全检测材料,它可以快速检测出饮用水中的毒性物质。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淡水发光细菌进行毒性物质检测,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B.另一种淡水发光细菌有可能取代青海弧菌,成为检测饮用水是否有毒性物质存在的安全检测材料。
C.发光细菌在应用方面前景广阔,不仅是饮用水的安全检测这一方面,其他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
D.科学家对发光细菌利用技术的开发如火如荼,但在此之外的研究领域,可能还有更好的饮用水安全检测技术和相关仪器出现。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