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小题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太绝对,原文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小题2:A(“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不准确,原文是说“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小题3:B(原文是说“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孙犁的世界
叶兴
孙犁的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小说《荷花淀》,甚至后来还衍生出了以此命名的文学派别。能够把激荡的战争风云映衬在白洋淀的月光苇影以及冀西山地的红袄明眸之中,从而发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值得珍视的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他的审美情趣在那个时代显得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在处理激烈的战争题材时,却饱蓄世间真情,畅抒人文关怀。他的战争题材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竟没有多少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甚至用了好几百字细致入微地描写那样的时空里,一朵瓜蔓上的稚花如何静静地绽放自己。他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如此斗争残酷、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里,也挡不住人们心底真情的自然流露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不是亲临芦苇万顷、淀泊碧翠的白洋淀,或许很难真正理解孙犁的似水柔情以及对人性美的执著追寻;也只有摇上一尾渔舟,穿梭在苇子的世界里,你才能够明白孙犁当年为何把带着生命温暖的笔端,一次次地投向那些开朗纯情、率真无邪的村妇、少女身上。从白洋淀回来后,我特意找来一些孙犁的著作和传记,试图走进他的世界,与大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接。
其实,孙犁一直在用笔构筑一个世界,一个柔情似水、质朴无华的世界。在那里,充满了自由与关爱、纯洁与理想,令人无限神往。孙犁更是在用心、用整个人生来叙述、描摹一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早已先他而实实在在地存在。那个世界,就是他的故乡——白洋淀。可以说,孙犁倾其一生的精力与才华,就是为了用文字还原一个诗情画意、旖旎秀美、民风淳朴的白洋淀。他做没做到,我不敢肯定。我只知道,他的文字给白洋淀镀上了一层耀眼的人文光芒,如同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存入历史的银行,让那里的淳朴乡民至今都在享用由此而带来的丰厚利息;我只知道,他因这种一以贯之的文学信仰和文字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道独特的熠熠生辉的风景线。我相信,今天的许多人就是因为孙犁而去造访白洋淀这片神奇的芦苇荡的,一如我是怀着敬意而不是带着某种目的或任务去走进孙犁的世界一样。
历史上,一个人俨然成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象征的,孙犁不是唯一。古今中外,并不鲜见。比如孔子之于曲阜、屈原之于汨罗、乔伊斯之于都柏林、鲁迅之于绍兴、沈从文之于湘西,等等。
相对于同时代盛年辍笔、改弦易辙去研究衣饰文化的沈从文,孙犁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能够在晚年重理旧业,焕发青春,将自己一生许许多多的思想、智慧、学识、感悟、观点及不可多得且不可替代的个人生命体验,积淀在芸斋系列、耕堂随笔等十余册看似零碎、实则厚重的文字里。其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豁达的心境、洗练的文笔都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令人耳目一新,也打破了许多现当代作家后期创作始终超不过自己当年成名作的怪圈。
当然,孙犁的世界还远不止局限在文学艺术范畴这一隅之地,他的淡泊处世,达观做人,奖掖后进,甘为人梯,同样为人景仰。作家林斤澜写过一篇短文,说孙犁当年曾有一次出国机会,众人垂涎欲滴,但他轻易就放弃了,原因竟是不会打领带。其实,这只是借口,关键是他并没有将出国当做是享受。孙犁的享受是什么呢?在他晚年作品《书衣文录》里有云:“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人生的享受有许多种,但真正的享受与金钱、地位无关。不过,要认识到这一点,全看我们有怎样的情怀。在现代人的享受观越来越趋同的今天,这或许是孙犁留给我们的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吧。
(选自2009年9月18日《工人日报》,有改动)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孙犁的“审美情趣在那个时代显得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中画线短语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只有摇上一尾渔舟,穿梭在苇子的世界里,你才能够明白孙犁当年为何把带着生命温暖的笔端,一次次地投向那些开朗纯情、率真无邪的村妇、少女身上。
(2)从白洋淀回来后,我特意找来一些孙犁的著作和传记,试图走进他的世界,与大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接。
小题3:作者说孙犁俨然成为了白洋淀的“象征”。你认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4分)
小题4:这篇文章不止一处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并结合文本与生活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在激荡的战争风云中,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重点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心底真情的自然流露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共4分。“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的内容,各2分。)
小题2:(1)指孙犁用饱含对白洋淀的似水柔情、真挚情感和对人性美的执著追寻。(2分,意思对即可)(2)指作者通过研读有关孙犁的著作和传记,探究感悟孙犁的自由与关爱、纯洁与理想内心世界。(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作者的依据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孙犁倾其一生的精力与才华努力用文字还原诗情画意、民风淳朴的白洋淀;孙犁的文字给白洋淀镀上了一层耀眼的人文光芒;今天许多人因为孙犁而去造访白洋淀。(2分)
小题4:这篇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比如,文章第四段用“许多现当代作家后期创作始终超不过自己当年的成名作”与孙犁晚年作品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对照,表现了孙犁晚年作品突出的文学成就。(或答:文章最后一段用“众人”对出国机会“垂涎欲滴”与孙犁只因不会打领带就轻易放弃出国形成对照,表现了他淡泊达观的情怀。)(如果答:“文章用沈从文盛年辍笔去研究衣饰文化与孙犁晚年能够重操旧业做对比,说明孙犁还算是幸运的”可给3分。如果只举孔子、屈原、鲁迅等例子,可给1分,因为这些是类比而不是对比)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往事(一)
——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冰 心
一
将我短小的生命的树,一节一节的折断了,圆片般堆在童年的草地上。我要一片一片的拾起来看,含泪的看,微笑的看,口里吹着短歌的看。
难为他装点得一节一节,这般丰满而清丽!我有一个朋友,常常说,“来生来生!”——但我却如此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又是满足的了!”
第一个厚的圆片是大海;海的西边,山的东边,我的生命树在那里萌芽生长,吸收着山风海涛。每一根小草,每一粒沙砾,都是我最初的恋慕,最初拥护我的安琪儿。
这圆片里重叠着无数快乐的图画,憨嬉的图画,寂寞的图画,和泛泛无着的图画。
放下罢,不堪回忆!
第二个厚的圆片是绿荫;这一片里许多生命表现的幽花,都是这绿荫烘托出来的。有浓红的,有淡白的,有不可名色的……
晚晴的绿荫,朝雾的绿荫,繁星下指点着的绿荫,月夜花棚秋千架下的绿荫!
感谢这曲曲屏山,它圈住了我许多思想。
第三个厚的圆片,不是大海,不是绿荫,是什么?我不知道!
假如生命是无味的,我不要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七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面屋里母亲唤我,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十四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每次和朋友们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一次和弟弟们在院子里乘凉,仰望天河,又谈到海。我想索性今夜彻底的谈一谈海,看词锋到何时为止,联想至何处为极。
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舟……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
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我不觉笑问,“这话怎讲!”
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地阴沉!”
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一番话,带着画意,又是诗情,使我神往,使我微笑。
楫只在小椅子上,挨着我坐着,我抚着他,问,“你的话必是更好了,说出来让我们听听!”他本静静地听着,至此便抱着我的臂儿,笑道,“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我肃然——涵用折扇轻轻的击他的手,笑说,“好一个小哲学家!”
涵道:“姊姊,该你说一说了。”我道,“好的都让你们说尽了——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
杰笑道,“我们不配做女神,也不要‘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他们都笑了——我也笑说,“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我的话太乏味了,楫的头渐渐的从我臂上垂下去,我扶住了,回身轻轻地将他放在竹榻上。
涵忽然说:“也许是我看的书太少了,中国的诗里,咏海的真是不多;可惜这么一个古国,上下数千年,竟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从诗人上,他们的谈锋便转移到别处去了——我只默默地守着楫坐着,刚才的那些话,只在我心中,反复地寻味——思想。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三十一日
(节选自《冰心散文》,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小题1:“这一片里许多生命表现的幽花”中的“幽花”一词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七”部分可分成三层,请分别写出起止和层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十四”部分开头两次写“我嫌太单调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篇散文体现了冰心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联系全文探究并加以概括。(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幽花”即幽深、幽逸、幽情而难以探寻的花;②用了比喻的修辞,指童年某个时期丰富多彩、不易发现价值而有意义的生活。(意思对即可)
小题2:第一层①—③:回忆红莲往事。第二层④—⑦:荷叶雨中护红莲。第三层⑧—⑨:升华主题,讴歌母爱。(每层2分,起止、层意各1分)
小题3:①欲扬先抑,以“我”的思想单薄来衬托弟弟思想的自由、质朴、丰富与灵动;②引出“我”与弟弟谈海的情节;③彰显主旨,突显“我”对大海的深厚感情、对大海的丰富内涵的独特理解和“我”的人生追求;④说明人的思想的单调,局限了对事物的认识。(每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应明确“幽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然后指出其喻体即可。文章“一”部分主要是关于生命意义的感悟。
小题2: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大意,需要弄清文段的基本内容。“七”部分围绕“母爱”的主题,采用倒叙的方法,讲述了荷叶为红莲遮蔽大雨保护红莲的事情,并由此感悟到伟大无私的母爱。理清这个事件的过程即可正确划分层次。
小题3: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技巧。关于“海”的话题,“我”嫌单调,常常默然无语,而弟弟们却是由此想象奇异,两者对比鲜明。此外,还应从主题的表现、情感等角度来思考。
小题4:此题考查探究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文章由三个既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部分组成,紧紧围绕“生命的爱”这一严肃主题。第“一”部分,作者反复强调“今生的趣味”。那么“今生的趣味”是什么呢?文章后面两部分就是答案。第“七”部分在以荷叶遮蔽红莲的具体事件中来表现伟大的母爱,这其实正是生命趣味的重要内容。第“十四”部分则通过兄弟关于“海”的谈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亲情的爱犹如大海般博大。从这三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的积极乐观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警惕文化全球多元主义?
许江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也进入全球化境域。在前一种全球化中,中国自强不息,很多时候是获益的。但面对文化的全球化,却是我们要警觉的。因为欧美的强势文化,会遮蔽我们民族很多优秀的东西。在这种背景下,简单地强调我们民族的东西,提倡多元主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这个文化的全球境域中,情况已经十分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全球多元主义。
②这种多元主义就是要把各个民族的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当成一种全球资本扩张的工具。我打个比方,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品牌,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一定会把中国的文化符号高举在前面的。比方说麦当劳、肯德基等,这是跟中国饮食传统毫不相干的美国快餐。但是它们现在炸油条,卖稀饭。麦当劳前任总裁说,我们就是要把各个地方的本土文化,结合在我们产品里头,成为一种多地方主义。这种麦当劳的多地方主义,就是要“吃”掉全世界。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孩子如果习惯了这种口味,将来吃油条,他会到美国快餐店去吃油条,甚至认为那才是正宗的中国油条味道。
③再好比电影《功夫熊猫》。这个功夫熊猫身上中国真正的武侠精神并不多,更多的是美国街头的嘻哈精神。再比方说,电影《阿凡达》拍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它里头吸收了很多东方泛灵泛神的思想,那些山水、那些景色,充满了中国的元素。但是我们要警觉的是,它所有的东西包装的都是美国式的家园观,最后还是那种西方式的救世英雄从天而降拯救濒临毁灭的家园。
④在这样的全球环境下,我们当代文化怎么办?再把门关上?做不到!老百姓也不答应。我认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我们主体的创造力量,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所谓主体精神,是指我们这个民族在创生新事物的时候,那个根源上的东西。它包括中国传统的智慧结晶,也包括100年以来我们吸收的西方优秀的成果,以及今天还涌现在我们生活中具有深度的思想精髓。
⑤如果这一点没有挖掘好、看护好的话,就很容易把我们的文化只当作一种旅游商品去展销。如果这样的话,外国人会替你来卖:他的功夫熊猫替你卖,他的阿凡达替你卖。就像是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那里充满了所谓的全球风情,有的酒店风格是埃及文化,有的是东南亚文化,有的是威尼斯文化,但精神只有一个,美国式的“胜者王”。
⑥文化跟别的东西不一样,它的果实很难量化。文化不可以治病,但可以养心,像细雨润物般养成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心灵。所以,文化的质量,在于它恰到好处的品质,而不是简单做加法。我们不能一味注重文化成果的数量,而是要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探寻与建设真正代表我们民族文化与尊严的东西。
小题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文化进入全球化境域时,简单地强调我们民族的东西,提倡多元主义,是远远不够的。
B.麦当劳、肯德基出售中国传统食品,其目的是把中国的本土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结合在他们的产品里头,成为一种多地方主义,最终完成他们在中国的资本扩张。
C.中国文化的主题精神,是指我们这个民族在创生新事物的时候,那个根源上的东西,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智慧结晶。
D.我们不能一味注重文化成果的数量,而是要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探寻与建设真正代表我们民族文化与尊严的东西。
小题2:面对文化的全球化,需要我们警觉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陈述。(6分)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在文化的全球化环境下,应该如何建设我们的当代文化?请概括作答。(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①在文化进入全球化境域的同时,我们民族很多优秀的东西会被欧美的强势文化遮蔽。(2分)②多元主义把各个民族的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表面上举着其他各民族的文化旗帜,实际上是把其当成一种全球资本扩张的工具。(2分)
③多地方主义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才是地道的中国文化。(2分)
小题3:①我们要警惕全球多元主义把我们民族的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当成它进行全球资本扩张的工具。(2分)
②我们要培养我们主体的创造力量,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2分)
③我们要在注重文化成果数量的同时,也注重文化成果的质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智慧结晶”错,原文为“它包括中国传统的智慧结晶”,也包括……优秀成果,以及……思想精髓。
小题2:每点2分。
小题3:每点2分。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