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2017-07-31 23:02: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为主簿?辟:征召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骄傲
C.世祖性严察,深之?衔:包容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喜悦
2.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
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4、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怒而飞? 怒:愤怒
B.胜友如云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穷且益坚? 穷:穷困
C.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猥以微贱? 微:低微
D.形影相吊吊:悼念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②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孔子在本章中阐述了一个什么原则?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注]弟子:晚辈,这里指儿女。先生:长辈,这里指父母。曾:难道。
小题1:在孔子看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
小题2:行“孝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



3、阅读题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①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既号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又定州流人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弟思安背役亡归,庆宾惧后役追责,规绝名贯,乃认城外死尸,诈称其弟为人所杀,迎归殡葬。颇类思安,见者莫辨。又有女巫阳氏自云见鬼,说思安被害之苦,饥渴之意。庆宾又诬疑同军兵苏显甫、李盖所杀,经州讼之,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
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密遣二人非州内所识者,为从外来,诣庆宾告曰:“仆住此州,去此三百,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即便诘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时欲送官,若见求及,称‘有兄庆宾,今住扬州相国城内,嫂姓徐;君脱矜愍②,为往报告见申委曲;家兄闻此必重相报,所有资财当不爱惜。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是故相造指申此意。君欲见雇几何当放贤弟。若其不信,可见随看之。”庆宾怅然失色,求其少停,当备财物。此人具以报,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庆宾伏引。更问盖等,乃云自诬。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崇召女巫视之,鞭笞一百。
[注]①?崇:李崇(公元455-525年),北魏中后期名臣,曾任扬州(今安徽寿县)刺史。?②?君脱矜愍:脱,如果;愍,同“悯”。
习题检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徙:发配充军
B.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狱:收入监牢
C.比有一人见过寄宿。?比:近期,前不久
D.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质:(作为)人质
2.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崇所断案件“证据确凿”的一组是
①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
②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③更问盖等,乃云自诬。
④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
⑤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款引”,从实认罪的意思。“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则是酷刑造成的屈打成招。
B.李崇妙断苟泰失子一案:他在设计好“情境”中体察原、被告的感情差别而明辨真伪。
C.李崇密遣的差役为取得解庆宾信任而获取真实情况,甘愿作人质。此举果然见效。
D.女巫为解思安假死提供伪证,受到鞭笞。这说明李崇办案毫不苟且,有罪必究。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