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31 23:04: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渔家傲
范仲淹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③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②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③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1)有人说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联中,将“抱”字改为“枕”字更为合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说明理由。(4分)
(2)两首诗都写了边塞之景。请你从写景内容和景物描写的作用两方面简要分析兩诗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1)答:不同意。这一联写出了边关将士们极为紧张的军旅生活,就连晚上也不能安然入睡,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似乎一当警报响起,“抱鞍”者即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一个“抱”字把紧张的状态渲染得尤为突出,表达效果极强。“枕”字则有安然入睡之意,不及“抱”字效果好。
(2)两首诗都写出了边塞艰苦、恶劣的环境。李诗重在表现天山飞雪,寒意袭人,毫无春意的自然环境,写出严寒的特点,反衬了将士们昂扬的爱国热情;范词重在渲染边塞雁去无意,孤城深闭的冷清、肃杀 、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将士们万里思乡的悲伤情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诗人长期隐居于襄阳,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吴越期间。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2:诗歌第三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该诗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2分)
作者先借景抒情,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惆怅,再写自己客居异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
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3分)
小题1:诗歌颈联(第三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联想想象)。(2分)上联写
诗人自己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不禁落下泪来;而下联是作者想象自己的亲人在家乡
的襄水之滨遥望着天边驶来的船帆,盼望着自己归来。(2分)作者用想象的景象将“思念”
的内容落实,自己一方与亲人一方彼此呼应,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扩大了诗歌境界,而
且真切表达诗人的思归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 此诗与作者的《春望》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联系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战哭多新鬼”表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数州消息断”表明家人离散,消息全无,“愁吟”“愁坐”表达作者的忧思之情。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按要求作答。(7分)
沉醉东风·渔父?白 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①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小题1:这首元曲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简要概括元曲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色彩纷呈,相印成趣。(1分)描绘出衣服优美明丽的江南水乡秋景图。(1分)秋是垂钓的季节,岸边、渡口、堤上、滩头正是渔父足迹常到之处,这两句景物描写交代了渔父活动的背景。(1分)能起到烘托(衬托)渔父美好形象的作用。(1分)
(2)要点(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②蔑视权贵名利;③逍遥自在,超脱尘世。


本题解析:
小题1:诗歌的景物形象,即写景是或杂诗中的景象。所谓意象主要指的是这类形象。高考设题,一般考查景象(意象)的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因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
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直接照应题目,点明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季节“秋天”;再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点明了人物“我和客人”事情“送别”时间“晚上”地点“江边”。
2)衬托人物性格。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
3)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
4)表达人物心情
小题2: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如运用了表达技巧,可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蝶恋花
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shēn):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构成了园林富丽,春意盎然,景色怡人的优美意境。(意对即可)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