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研究
C.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诽谤
D.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假装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 ]
①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②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③翻数犯颜谏争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⑥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是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他。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并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C.虞翻的学问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杀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B
4.(1)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
(2)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舍弃了这个美德,怎么行呢?
(3)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能算得上为人处世恰当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小学而大遗?
(5)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选出下列加粗字与例句中的用法或以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其如土石何
3.指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其贤不及孔子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不拘于时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中“此”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语段中的句子回答)
6.本语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 ,?和?,?和? 加以对比,论证了? 。
参考答案:1.(1)更加(2)自己(3)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4)丢弃(5)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
2.A
3.B
4.“略”。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圣人?众人?小学?大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师道也不传也久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以下加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原(原来)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②尔其(应当,一定)无忘乃(你的)父之志
③抑本(推究)其成败之迹
④此三者,吾遗恨(愤恨)也
⑤及凯旋而纳(接受)之
⑥智勇多困于所溺(溺爱的东西)
⑦一夫(人)夜呼,乱者四应
A.②⑤⑦ ?
B.②③⑦
C.①③⑥?
D.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流行于汉代的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
A.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D.追求时髦,风尚互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民歌旨在表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故C最适当。至于D,“追求时髦”勉强可通,但“风尚互异”不切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