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7-31 23:09: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比去,以手阖门 B.善刀而藏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技盖至此乎 D.敛不凭其棺既然已,勿动勿虑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文: (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①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乙文: (勃)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瞿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新唐书·文艺上》、《唐才子传》) 【注】①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后喻指俊才。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勃六岁解属文( ) (2)会赦除名( ) (3)乃瞿然曰( ) (4)勃属文,初不精思(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交构之渐——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而浮躁浅露——早缫而绪 D.召为沛府修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两篇短文,概括王勃这一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都督阎公开始时为什么“怒”,到后来又为什么又“极欢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胜:美景?
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
[? ]
A.去
来江口守空船——来:即现在所说“来去自由”的“来”。
B.千呼万唤
始出来——始:才。
C.
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
D.醉不成欢
惨将别——惨: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