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5:28: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莫春者,_______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参考答案:(1)春服既成/浴乎沂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2)沧海月明珠有泪,——。《锦瑟》
(3)子日:“岁寒,——。”《论语》
(4)——,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孟子·梁惠王上》
(5)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参考答案:(1)福兮祸之所伏? (2)蓝田Et暖玉生烟? (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不法常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山原旷其盈视,?。?(王勃《滕王阁序》)
(3)怒而飞,?。?(庄周《逍遥游》)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6)?,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严骖騑于上路,?。?(王勃《滕王阁序》)
(8)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周《逍遥游》)


参考答案:
(1)既自以心为形役?(2)川泽纡其骇瞩。
(3)其翼若垂天之云?(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6)引壶觞以自酌
(7)访风景于崇阿?(8)莫之夭阏者


本题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全来自于教材。考生应熟记教材中相应篇目的背诵,此外要看清题目要求,“八选五”。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课文默写:(10分)
小题1:诵明月之诗,?
小题2: ?,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3: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
小题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小题5:寄蜉蝣于天地,?
小题6:吾师道也, ?
小题7: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参考答案:
小题1:歌窈窕之章
小题2:哀吾生之须臾
小题3: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小题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5:渺沧海之一粟
小题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本题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窈窕、臾、镂、渺、沧、粟、拂。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积名句
(1)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3)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陶渊明《挽歌》)


参考答案:(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3)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