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6 05:31: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
②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2分)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分)
小题2:②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1分)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2分)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为: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药》中人物描写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正面描写的人物有夏瑜、华老栓、康大叔等,侧面描写的人物有夏三爷,红眼睛阿义等。
B.小说中的夏瑜是一个意志坚定,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作者在对他给予热情歌颂的同时,也形象地反映出了他斗争的悲剧性。
C.康大叔、阿义和夏三爷在小说中都是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镇压群众的帮凶和工具。
D.华大妈、华老栓、夏四奶奶、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和二十多岁的人在小说中都是

愚昧、麻木、没有觉悟的群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夏瑜是侧面描写。康大叔讲到,有一身好功夫的狱卒阿义因为没有在夏瑜的身上捞到油水,便狠狠地给了他两个嘴巴。当听众开始为这一情节喝彩时,康大叔却缓缓说道:"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听众之一的花白胡子的人说。康大叔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次韵中玉水仙花
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②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水沉:即沉香木。?②酴醾:蔷薇科落叶灌木,初夏开大型重瓣花,色白味香。
1.诗人于首句明确道出“借水开花”是水仙花之“一奇”,请简要说明诗人还在本诗中咏出了水仙的哪几奇?写出了水仙哪些特有的品格?? (3分)
2.黄庭坚在此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作了比较,其目的是什么呢??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还在本诗的二、三、四句中分别咏出了水仙“冰肌玉洁”“幽香”“柔美”之奇。写出了水仙清雅高洁阴柔之品格。
小题2:黄庭坚在此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作了比较,强调了二者皆有色白香幽的特点,突出了水仙花不同于梅花的柔弱性格,其目的是在于揭示水仙花特有的洁雅阴柔之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小重山
陈亮①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②。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释:
①陈亮,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他才气超逸,关心国家大事、古今用兵。
②据记载,唐御史裴质和官妓灼灼有情,裴被召还朝,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8.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略加分析。(5分)
9.词的下阙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抒发情感的?(6分)


参考答案:8.答:上阕描绘了秋天薄暮时的景色,意境凄冷。蓝天上轻绡般的彩云透出了一缕红色,夜幕即将降临;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冷烟浓密;诗人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看到的是凄冷的朦胧的月光,听到的是透过风传来的幽怨的笛声。
(概括画面内容“秋天薄暮时的景色”1分,概括画面特点“凄冷”1分,具体分析词句共3分——“碧幕霞绡一缕红”点明“夜幕即将降临”1分;“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描绘出大意1分;“黄昏月,一笛碧云风”点明“月光凄冷的朦胧”的特点1分。)
9.答:下阕用典抒情(借古抒怀),以屈原自比,表达与屈原一样的渴望尽忠却不被理解的愁怨;以灼灼自比,表达自己想像灼灼一样用丝巾裹着泪寄托情感,却找不到鸿雁的无奈;又以苏武自比,表达了没有人能把他的心意转给君王的痛苦。全词抒发了作者耿耿忠心以及救国大计难以实现的孤愤。
(手法, 用典抒情(借古抒怀)1分;具体分析任意两个典故各2分;情感,“耿耿忠心以及恢复大计难以实现的孤愤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7分)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小题1:“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1分),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明快动人)(1分)的景象。
小题2: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人生苦短,别离多、相聚少,世事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风景古来依旧,人生聊聊百年,感叹人生的渺小,自然的伟大。(情感每点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结合词句合理分析,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要反复品读,在理解词句意境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词进行分析。“高树雀衔巢”一句,运用了一个“衔”字,把鸟雀在高树上筑巢的画面描绘出来,属于动景;“斜月明寒草”以“明”字把月光照亮碧草的意境表现出来,属于静景;所以这句词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来描写明快动人的景物特点。
小题2:此题要通过分析词句中景物的描写来体会出词人融入在里面的情感。词人在描写梅花,鸟雀筑巢,碧草山川风景中,流露出了对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的喜爱;又通过直接抒情来表达自己对青春年华易逝,人生别离的感叹。答题时,可以结合着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和词人的直抒胸臆来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