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06 05:39: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每题1分,共8分)
(1)子曰:“______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2)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下》)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
(5)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岁寒,__________。(《论语·子罕》)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水陆罗八珍。?(白居易《轻肥》)
(2)曾逐东风拂舞筵,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柳》)
(3)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4)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
(6)翻身向天仰射云,________________。(杜甫《哀江头》)?
(7)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8)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9)十家租税九家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杜陵叟》)
(10)还君明珠双泪垂,________________。(张籍《节妇吟》)
(11)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________。(杜牧《题乌江亭》)


参考答案:(1)樽罍溢九酝?
(2)乐游春苑断肠天
(3)香雾云鬟湿
(4)熊咆龙吟殷岩泉
(5)绿蚁新醅酒?
(6)一笑正坠双飞翼?
(7)川泽纡其骇瞩?
(8)落霞与孤鹜齐飞
(9)虚受吾君蠲免恩
(10)何不相逢未嫁时
(11)卷土重来未可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小题。(6分)
(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
(乙)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①;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
【注】①专对:独立应对。
【小题1】从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观。(2分)
甲:                                  乙:                 
【小题2】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举一反三或者讨论启发     学以致用
【小题1】举一反三是学以致用的基础。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学会类推,学会融会贯通,学到的才是活的知识,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讨论启发有助于学以致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和与同学的讨论,有助于获得能力,进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去。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学会总结概括: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小题1】此题考查结合文本分析理解主题中心的能力。先审题干,审出命题点和做题要求与范围,再进行理解内容,在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这里表述的关键在于阐述二者的联系,学生能表述出“举一反三”是“学以致用”的基础和体现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小题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
小题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小题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小题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小题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小题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小题4: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本题解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已”“望”“染”“那”“清”“攻”。
点评:借助运用来巩固记忆根据记忆规律,一定量的名句名篇在一定量时间内背诵下来后,还可能会遗忘。如果能经常将所掌握的名句名篇引来运用,是抵制遗忘的好办法。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其中表的内容侧重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等句中的“壬戌”“癸丑”即是干支纪年法。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字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D项,“陶潜,字渊明”表述不正确,陶渊明的字,应为元亮。所以选D。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