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孔子的《漪兰》之曲,都证明着香文化已逐渐成为了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 B.香文化有“得气、得神、得道”三种境界,而且逐渐摆脱了闻香、品香的雏形,进而形成完整的香道体系。 C.沉香被称作是“香中之王”,但有意思的是,香味不来源于树本身,而是被人们视作“天地灵物”的树脂。 D.《楞严经》中香严童子的回答与陈与义的《焚香》诗,都说明香气不来自木头,也不来自烟火,只来自心。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评分要点:
1.抓住香道与生活的关系(1分);
2.抓住香道与精神(德行)的关系(1分);
3.抓住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1分);
4.抓住香道成为人类的共识(1分);
5.抓住香道与禅意的关系(1分)。
(意思对即可。答对3点得3分,答对4点得5分,答对5点得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选项中“吟诗作文也离不开香”是说生活中文人写作时离不开香,而“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一句,是说所读的诗中写到了香。
小题2: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B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D项“只来自心”有误。
小题3: 本题是一道筛选型概括题。文章除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引起和总结之外,其它每段都概括了“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从每个文段的段首、段中、段尾找出它的中心句,这样就可以迅速概括分析,从而作答试题。例如本题,每段的总结概括句为:“香道源于人道。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瓦斯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 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其实,瓦斯是储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又名煤层气,它并非仅仅是人类需要驯服的“杀手”。人们常把瓦斯利用喻为“变废为宝”——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长期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是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摸不掉的阴影,所有可以利用的能源都是宝贵的。但是,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变废为宝”。
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
有研究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生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据估计,受气温上升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会下降5%-10%;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洪涝灾害都将加剧。
要缓解温室效应,瓦斯的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而且,这一工作可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情节发展机制”(CDM)支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交易”。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各减排义务国可以选择内部消化减排目标,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排放额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代价较低,发达国家可以用资金或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减排的数量可用于抵扣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中央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中央企业登记。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
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
瓦斯的开发利用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效应远大于单纯的资源收益,所以不能简单的将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来进行开发。政府应以有效的政策支持来加快瓦斯的开发利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让瓦斯从“夺名杀手”成为战略资源。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B.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白白排放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降低瓦斯对煤矿安全的威胁,并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C.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瓦斯开发的垄断,并有利于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
D.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我国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
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C.获得中央特许权的两家煤层气开发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相当于陕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
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天排放的方式,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
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放所获得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量。
C.实现“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使我国煤矿企业加快瓦斯开发利用的速度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D.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参考答案:1.B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9分)
东方数学的使命
吴文俊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合适、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是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应该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
小题1:下列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1段划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的数学”应是同一概念。
B.东方数学着重的是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和步骤,可视之为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C.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D.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小题2:对第1段末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C.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恰巧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D.中国古代首创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能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小题3:如何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下面是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数学是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应该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弘扬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
B.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不适用,摒弃它的思想方法和道路,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
C.花大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的意义重大。
D.我们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A不是同一概念,“东方数学”指中国古代的数学及印度古代的数学,“东方的数学”指面向未来的发展变化的东方数学;B应把“抽象事物”改为“有限事物”;C“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错误,且原文中无两者“所走的道路”的相关信息
小题1:A“东方的古代数学”扩大了范围,它包括“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应改为“中国的古代数学”;B原文中没有“历史悠久”的数学的信息; D“各种问题”改为“有限问题”。
小题1:B“不适用”“摒弃”原文中无此意;C“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与文章的观点不符;D“必然”改为“可能”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望上半天。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②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人梦的童谣早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的那么严,我出不去。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里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懂事的时候,我就试图接近那扇门,有时间就与它培养感情,跟它说话,给它唱歌,向它做鬼脸儿……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呵!
③后来,我可能是长大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扇门竟訇然向我洞开了。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跑啊跳啊,朋友也多起来,调皮的鸟,溢香的花,青翠的山,幽蓝的湖,还有伙伴的友情,对知识的求索,对异性那种神秘而清纯的爱慕……排山倒海地向我堆来。穿越过一段时间的隧道,我终于跨过了这扇既陌生又熟悉的大门。
④由小男孩迅速长成个小伙子,这不能不算是大自然对自己的慷慨。那扇绚丽芬芳的五彩门已经被丢在身后了,喜欢在门前徘徊的我,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蒙寂寥,于是便发现了自己的孤独。总想把甜蜜和痛苦都揉进梦里,让一个清丽修长的身影夜夜光着脚熨干我潮湿的情绪;总想把静谧和骚动都捏进指缝,让一个绵软的笑时时眯着眼流进我荒凉的田野。
⑤这就是我所踏上的青春的阶梯吗?这样的年龄悄悄地来了,这样的季节悄悄地来了,谁也无法回避。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流着执着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清晨,我在它的呼唤中醒来,夜晚,我在它的抚慰中睡去;仅仅是在短暂的瞬间,我便迎来了青春之门,我便告别了青春之门,向人生的又一新领域奋力攀登。仅仅是在短短的路途中,便留下了一生中最多最多的回忆……
⑥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⑦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你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么?
⑧人生就像是小姑娘跳方格格一样,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跨过这一扇庄严的大门。
1、作者紧扣“迎来”和“告别”两个阶段抒发自己对青春的体悟,在这两个阶段中,作者的主要感受是什么?(4分)
“迎来”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别”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作者说:“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在本文中,抒情的重点在哪个比喻上?结合文章,说说这个比喻的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意,用一句话来概括下面这段话的意思。(2分)
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归途。
答:□□□□□□□□□□。
4、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三项是(?)(6分)
A.在第②自然段,作者说“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呵”,写出了未长大时的自己对青春的向往和迷惘。
B.在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在这“另一个”世界中,“我”幻想青春岁月能给人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
C.作者说青春之门曾经“既陌生而又熟悉”,后来又说那是一扇“绚丽芬芳的五彩门”,写出了自己从在“门前徘徊”到“跨过”这扇门后的微妙的心境变化。
D.在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说“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这是因为对于青春岁月,人们有无穷的语汇来形容它。
E、在本文的结尾处,作者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人生就像是小姑娘跳方格格一样”,表达了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走过整个人生的愿望。
F、本文以“青春之门”为话题,却从孩提生活入手,是因为写孩提时对青春的向往和迷惘,能引发读者对“青春之门”的认知愿望。
参考答案:
1、突然打开的青春之门向“我”展观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清新世界(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使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和骚动。?(大意对即可)
青春如此短暂,当我跨过那扇“五彩门”以后。感到深深的失落,内心充满了无奈和
孤独(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蒙寂寥)。(大意对即可)
2、抒情重点在后一个比喻(1分)。用意是告诫青年人要珍惜青春时光,因为它一旦消逝,
将不再回来。(2分)?
3、青春一去不复返、或生命之舟永不停顿等等(大意对即可)
4、A?C?F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为兄轼下狱上书?宋·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此深自悔咎遭殃
B.臣早失怙恃父母的代称
C.而已陷于刑辟刑法、 刑律
D.惟宽其狂妄宽容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困急而呼天弃甲曳兵而走
B.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C.汉文因之,遂罢肉刑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呼天抢地的语气陈述人命关天的危迫,继而动之以手足之情,晓之以如焚之忧,感人至深。
B.第三段中苏轼的一段话,一谓苏轼少有大志,又遇杰出明主,深欲报效朝廷;一谓平素在朝势力孤危,一旦身陷囹圄,除兄弟外无人搭救。
C.苏轼性格愚直狂狷,恃才傲物,又爱纵谈古今,舞文弄墨,所以上章论事,观点不一致,最终获罪下狱,不可救药。
D.苏辙想捐出自己的官职为苏轼赎罪,不敢存非分之想,只希望能救兄长出狱,使兄长不至于死在狱中。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3分)
?
(2)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3分)
?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分)(《劝学》)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苏轼却狂妄急躁,缺乏思虑,私自倚仗皇帝犹如天地那样包容宽大的恩德,自己不收敛不警惕。(“窃”:私自,1分。“抑畏”:克制警惕,1分。大意1分)
(2) 虽然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侍奉圣明的君主,也无从寻找献身之路了。(“事”:侍奉,1分。“道”:方法,1分。大意1分)
(3)即使再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有”:通“又”,1分。“然”,这样,成为这样,1分;“……者……也”,表判断,译为“是”,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咎:过错。?
小题1:来,连词,表目的 (A,承接/ 修饰;B,……的人/ 语气词,表判断;C,因为/ 因此)?
小题1:略
小题1: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听说人在困苦急迫的时候呼唤苍天,疾病疼痛的时候呼唤父母,这是人的至理常情。我虽然像草芥一样微不足道,却有危急紧迫的恳求,急切地盼望天地父母哀怜我吧!
我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只有长兄苏轼一人相依为命。现在听说他犯了罪,被逮捕入狱,全家惊恐号哭,担心他遭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我私下想来想去,苏轼不论在家或做官,都没有大的过错。只是秉性愚钝耿直,喜好谈论古往今来的是非得失,先后多次上书议论国事,他的言论前后不完全一致。陛下英明神圣,恩德广大,不加谴责。苏轼却狂妄急躁,缺乏思虑,私自倚仗皇帝犹如天地那样包容宽大的恩德,自己不收敛不警惕。近年来,在担任杭州通判和密州知州时,平时每次遇到外物的触发,便乘兴写作诗歌,说话有时很轻率。这些作品从前曾被同僚们上交朝廷,陛下搁置起来,不予问罪。苏轼承受这种宽恕而十分感激,从此便深刻地自我悔过,不敢再写什么了。但是他的旧诗,却已经传播开了。我实在可怜他过分自信,到了愚蠢的程度,不懂得文字的轻重厉害,诗文中表现出一些不恭顺的迹象,现在虽然想改过自新,却已经身陷刑律,不可挽救了。
苏轼即将被捕的时候,派人告诉我说:“我过早衰老,体弱多病,一定会死在监牢里。死本来是我分内的事,但遗憾的是,我从小就抱定了有所作为的志向,而又遇到不常出现的明主,虽然当年曾跟当政者意见不合,但始终想在晚年为国家报效一点力量。现在遭到这种灾祸,虽然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侍奉圣明的君主,也无从寻找献身之路了。况且我在朝廷上最为孤立,皇帝的左右亲近肯定没有替我说话的人,只有靠你我兄弟的情分,试着向皇帝陛下乞求哀怜罢了。”我私自同情他的这种想法,经不起手足之情的促动,所以冒死替他说几句话。
从前汉朝的淳于先生犯了罪,他的小女缇萦请求被收为官家奴婢,来赎回她父亲。汉文帝因为这件事,便废除了肉刑。现在像我这样极为卑微的一点诚意,虽然万万比不上缇萦,可是陛下的聪明智慧和仁爱圣明,却远远超过了汉文帝。我想乞求交出现任官爵,来赎回长兄苏轼,并不敢奢望减轻他的罪过,只要能不死在狱中,就算很幸运了。长兄苏轼所犯的罪,如果有明显的文字根据,一定不敢拒不承认,从而重新犯罪。如蒙陛下哀怜他,赦免他的死罪,放他出牢狱,那就是死而复生了,这可该怎样报答朝廷呢!我愿意和长兄苏轼洗心革面,彻底改过,粉身碎骨,报效朝廷。只要陛下指派我们,不论去做什么,我们一定竭尽全力,直到生命完结!
我经不起孤危迫切、无处申诉的困苦,只得把全部忠诚交给陛下;希望陛下宽恕我的狂妄,特许我的乞求。我祈祷苍天,请求饶命,情绪激切,神魂颠倒之极,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