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 D.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1)译文:元绛告诫甲的妻子说:“回去办理你的丈夫的丧事,乙已经伏法了。”暗中派遣可靠谨慎的官员跟随甲妻的后面,远远望见一个僧人笑着迎接(甲的妻子),切切私语。(2)译文:我在吴地有田地房屋,请让我回家卖掉它,就来京城建屋,能够远远看见陛下连接不断的车马扬起的尘土,就是幸事了。怎么敢希望赏赐呢?
本题解析:
小题1:博:赌钱。
小题1:B.第二句是原永新县县令的事。C.第一句仅表明“捕置”,没有“为官精明”和“不苛暴”。D.第一句是富豪子弟龙聿的事,第二句是皇帝“追赍”。
小题1:“甲归卧,夜为人断足。”是说甲回家睡觉,夜里被人砍断了脚。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翻译时注意其关键句,然后再整理成句。(1)敕、归、伏、阴、语意一分。(2)乞、鬻、冀语意一分。
元绛,字厚之,他的祖先是临川人,姓危。唐末,元绛曾祖父危仔倡聚集众人保卫乡里,进攻占领信州,后被杨氏打败,逃奔到杭州,改姓元。祖父元德昭,在吴越做官至丞相,于是成为钱塘人。元绛出生就聪明伶俐,五岁就能写诗,九岁时去拜见荆南太守,荆南太守把他推荐到朝廷,但因为贫困不能成行。长大后,参加进士考试,因为在廷试中误用音韵,只得到一个“学究出身”的称号。
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第,调任江宁推官,代理上元县县令。上元县有一个叫王豹子的人,霸占他人的田产,掠夺男人女人作为自己的仆妾,有想告发他的人,就会被杀人灭口。元绛把他抓起来法办了。上元县有甲乙二人酒醉后互相殴打,甲回家睡觉,夜里被人砍断了脚。甲的妻子说是乙砍的,告到里长那里,又抓着乙去到县衙,但此时甲已死了。元绛告诫甲的妻子说:“回去办理你的丈夫的丧事,乙已经伏法了。”暗中派遣可靠谨慎的官员跟随甲妻的后面,远远望见一个僧人笑着迎接甲的妻子,窃窃私语。元绛立即命令捕获那个僧人,绑在衙门庑下,审讯与甲的妻子通奸的情状,僧人立刻吐露了实情。有人问元绛这样做的缘故,绛曰:“我观察甲的妻子啼哭并不悲哀,而且她与受伤的丈夫同床共席,身上的衣服却无一点血污,因此就明白这个缘故了。”
安抚使范仲淹给皇帝上书描绘了元绛的才能,元绛改任永新县县令。(先前)永新县有一个富豪子弟龙聿诱骗少年周整饮酒赌博,利用技巧赢了周整,计算周整的欠债折算为上等肥沃的田地,并且订立了田契。过了很久,周整的母亲才知道这件事,于是到县衙告状,县令索要田契为证,结果田契上有周整母亲的手印,就不受理。周整母亲又告到州府,直至击登闻鼓(告御状),始终不能弄清曲直。元绛到任后,周母又去告状了,元绛查看田契后,招呼龙聿说:“这份田契的年、月写在手印的上面,这一定是(你)拿周整母亲的其他文书末尾裁下来,再伪造一张田契接续起来的。”龙聿吓得赶快谢罪,当天就把骗周整的田地归还给了周家。
元绛做官精细明察,但是决不苛刻暴虐。任通州海门县知县时,淮地人民百姓偷盗贩卖海盐,管理盐政的制置使建议说,偷盗贩卖海盐满二十斤的人都要判刑。但元绛说:“居住海滨的人,依赖海盐活命,不能与一般的盗卖盐贩相比。”鞭打之后就放了他们。元绛被提拔为江西转运判官兼台州知府。有一次州城发大水淹没了城池,百姓的房屋被大水激荡倒塌。元绛拿出官库的钱,就在那个地方修筑房屋数千处,让百姓自己占用,和他们约定三年偿还的费用,流离转徙的人也都让他们恢复旧业。又用砖头砌城墙,利用城门作为水闸,用以抵御湍急暴涨的水流,后来的官员也都沿用这一方法。
后来元绛进入京城任翰林学士兼开封府知府,不久又被任命为三司使及参知政事。元绛在所任的官职上都有威名,并且擅长文辞,被当时的人推重赞赏。即使后来在内廷任职,但凡皇帝给蕃夷的诏书,大多还是出自他的手笔。元绛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神宗(赵顼)就命令元绛的儿子耆宁到崇文院任校书郎,并抚慰挽留元绛。后来已经得到允许辞官,皇帝还很舍不得地命令他说:“你可以在京师造屋居住,我会资助你一些钱财,这样也有利于你儿子耆年的仕途升迁。”元绛说:“我在吴地有田地房屋,请让我回家卖掉它,就来京城建屋,能够远远看见陛下连接不断的车马扬起的尘土,就是幸事了。怎么敢希望赏赐呢?”元绛已经出发返乡,皇帝又派人追赶送上千两白金,并敕令他早早回来。元绛回到吴地一年多,因为衰老多病给皇帝写奏章说,恐怕不能奉诏返回京城了。又过了三年元绛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皇帝赠太子少师,谥号为“章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间至赵矣——(间:或许)
B.臣请就汤镬——(即刻)
C.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弯曲)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亡:失去)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北躯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C.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D.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方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臣乃敢上璧
B.乃使其从者衣褐
C.以明大王之失信
D.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4.下列内容全都能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 ]
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5.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C
4.A
5.B
6.①秦国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一个是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的。
②大王你不给城池,却骗走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却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
A.耕植不足以自给 或植杖而耘耔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愿陛下矜悯愚诚
C.翼若垂天之云 天若有情天亦老
D.而今彭祖以久特闻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和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2)韩魏之经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2)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管理,计划组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