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5:59: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奇特霉菌将植物废料变柴油气
  最近,美国科学家斯特罗贝尔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粉红色的霉菌--粉红粘帚菌。这种霉菌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可以让植物枝叶发酵,转化为燃烧值特别高的柴油气。这个发现为植物能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是科学家在寻找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发现。
  斯特罗贝尔在心叶船形果木树的树干上发现了粉红粘帚霉。他起初对粉红粘帚霉的生存特征特别好奇,因为这种长在植物枝干上的霉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可以消灭附近的其他真菌,让它独享植物枝干的“美食”。斯特罗贝尔希望弄清楚这些气体为何可以作为粉红粘帚霉的武器,结果发现这些气体不过是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可让其他真菌窒息而死。
  斯特贝尔等人在实验室内检验粉红粘帚霉的性能,用以燕麦为基础的果冻和纤维素培养它们。研究人员利用抽风机把粉红粘帚霉排出的气体抽走并将它们收集起来。他对粉红粘帚霉发酵植物原料释放的气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如燃烧值很高的辛烷。
  与现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燃料工厂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这种气体燃烧效果更好。这个发现让斯特贝尔十分惊喜,他说:“地球上还没其他已知生物能让植物发酵出柴油气,这种气体混合物可以驱动发动机,直接作为机械的燃料。”
  更令人振奋的是,粉红粘帚霉可以生长在纤维素上。目前,植物能源科学家要攻克的难题就是怎样利用植物的纤维素,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但是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都特别难分解。斯特罗贝尔说:“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但大多数给浪费掉了。”
  通过粉红粘帚霉对纤维素进行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现成的柴油气。但还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证实此想法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将做更大规模的测试,进行发酵后让此真菌产生足够多的柴油气来驱动一台小发动机。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利用这种方法来扩大生产柴油气就变得可行了。
  植物燃烧曾被宣传室代替石油的好选择,而且植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植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会失衡。然而,现在不少人反对植物燃料,是因为许多工厂用粮食生产燃料,而工厂不用植物废料作生产原料的原因是纤维素难以分解。如果广泛用粉红粘帚霉发酵本地植物废料,就可以摆脱植物燃料工厂用粮食作原料的困境。斯特罗贝尔还发现,粉红粘帚霉含有独特的基因,能生产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因此,如果可以把这种基因转移到其他微生物的体内,让其他微生物也能分解纤维素产生柴油气,这样就可以有效扩大能源工厂的规模。
  斯特罗贝尔的研究还有可能揭开石油形成之谜,传统石油形成理论认为,石油是植物被埋在地下,在地壳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根据斯特贝尔的研究,粉红粘帚霉或其他微生物很可能在石油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1.下列对“粉红粘帚霉”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是美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粉红色的真菌。
B.它主要寄生在心叶船形果木树的树干上。
C.它能产生一些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气体。
D.它拥有一种能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
2.下列不属于斯特罗贝尔实验成果的一项是
[? ]
A.粉红粘帚霉能生长在植物纤维素上,并可以进行人工培育。
B.植物原料经粉红粘帚霉发酵后,产生的气体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
C.与世界各地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气体燃料效果更好。
D.利用粉红粘帚霉产生的大量现成的柴油气,可以驱动小型发动机。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粉红粘帚霉之所以产生气体,是为了消灭其他的真菌,以便独享植物枝干的营养。
B.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很难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但用粉红粘帚霉可以做到。
C.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气体燃料效果好,是因为里面燃烧值很高的辛烷在起作用。
D.如果广泛用粉红粘帚霉发酵植物废料,就可以摆脱植物燃料工厂用粮食作原料的困境。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利用粉红粘帚霉生产柴油气的技术取得突破,植物燃料有可能会取代石油。
B.如果能生产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就能有效扩大工厂规模,生产更多的柴油气。
C.由于传统石油形成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因此斯特罗贝尔的研究就有了用武之地。
D.如果粉红粘帚霉在石油的形成中真起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寻找石油。


参考答案:1.B
2.D
3.C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无关岁月
蒋勋
①时间其实是一条永不停止的长河,无法从中分割出一个截然的段落。我们把时间划分成日、月、年,是从自然借来某一种现象,以地球、月球、太阳或季节的循环来假设时间的段落。时间,也便俨然有了起点和终点,有了行进和栖止,有了盛旺和凋零,可以供人感怀伤逝。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在岁月的关口,明知道这关口什么也守不住,却因为这虚设的关口,仿佛也可以驻足流连片刻,可以掩了门关,任他外面急景凋年,我自与岁月无关!
③今日的过年是与我童年相差很大了。
④在父母的观念中,过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1951年,我们到台湾,不仅保留了故乡过年的仪节规矩,也同时增加了不少本地新的习俗,我孩童时代的过年便显得异常热闹忙碌。
⑤母亲对于北方过年的讲究十分坚持。一进腊月,各种腌腊风干的食物,便一一吊晒在墙头竹竿上。用土坛封存发酵的豆腐乳、泡菜、糯米酒酿,一缸一瓮静静置于屋檐角落。我时时要走近去,把耳朵俯贴在坛面上,仿佛可以听到那平静厚实的稳重大缸下酝酿着美丽动人的声音。
⑥在忙碌与兴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可解的禁忌。孩子们一再被提醒着不准说不吉祥的话。在腊月间打破器物母亲也十分忌讳,如果不慎失手打碎了盘碗,必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这些小时候不十分懂,大了以后又有点厌烦的琐细行为,现今回想起来是有不同滋味的。
⑦远离故土的父母,在异地暂时安顿好简陋的居处,稍稍歇息了久经战乱的恐惧不安,稍稍减低了一点离散、饥饿、流亡的阴影,他们对于过年的慎重,他们许多看来迷信的禁忌,他们对食物刻意丰盛的储备,今天看来,似乎都隐含着不可言说的辛酸与悲哀。
⑧孩童时的过年,对我便有着这深重的意义,而特别不能忘怀的自然是过年的高潮——除夕之夜了。除夕当天,母亲要蒸好几百个馒头。数量多到过年以后一两个月,我们便重复吃着一再蒸过的除夕的馒头。而据母亲说,我们离开故乡的时候,便是家乡的邻里们汇聚了上百个馒头与白煮鸡蛋,送我们一家上路的。
⑨馒头蒸好,打开笼盖的一刻,母亲特别紧张,她的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顽皮的我们安静下来,仿佛知道这一刻寄托着她的感谢、怀念,她对幸福圆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祝愿。
⑩在母亲忙着准备年夜饭的时候,父亲便裁了红纸,研了墨,用十分工整的字体在上面写一行小字:“历代本门祖宗神位”。
11父亲把这字条高高贴在白墙上,下面用新买的脚踏缝衣机做桌案,铺了红布,置放了几盘果点,两台蜡烛,因为没有香炉便用旧香烟罐装了米,上面覆了红纸,端端正正插了三炷香。香烟缭绕,我们都依序跪在小竹凳上:向这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宗族的祖先神祠叩了头。虽然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但在我的记忆中,却如同华贵庄严的神庥①俎豆②,有我对生命的慎重,有我对此身所有一切的敬与爱,使我此后永远懂得珍惜,也懂得感谢。
12我 喜欢除夕。年事增长,再到除夕,仿佛又回到了那领压岁钱的欢欣。我至今仍喜欢“压岁钱”这三个字,那样粗鄙直接,却说尽了对岁月的惶恐、珍重,和一点点的 快乐。而这些,封存在簇新的红纸袋中,递传到孩童子侄们的手上,那抽象无情的时间也仿佛有了可以寄托的身份,有许多期许,有许多愿望。(有删改)
【注】①神庥(xiū):神灵护佑。②俎豆:俎(zǔ)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①段中作者认为,时间本是不可分割的,但人为地把它分出段落,时间便富有了人的情感。
B.文章第③段承上启下,是过渡段,从描绘今日的过年,自然过渡到对童年时过年情景的回忆。
C.母亲在腊月间若不慎打碎了盘碗,必说一句“岁岁(碎碎)平安”,这样写意在说明母亲迷信。
D.除夕时母亲要蒸几百个馒头,这不仅寄托了母亲对简单生活的感谢和祝愿,也暗含思乡之情。

E.本文以“无关岁月”为题,却又处处表达对时光的感怀伤逝,对年关岁月的感悟,耐人寻味。
小题2:文章第11段中划线部分,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祭祖的情形,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5分)
小题3:文章第12段写道“我喜欢除夕”,请结合④~12段内容,说说“我喜欢除夕”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说明父亲祭祖非常慎重、虔诚(1分),表现了他对先祖的怀念和崇敬(1分),对先祖或神灵护佑的祈求(1分);父亲的行为也让我懂得了对生命的慎重,懂得敬与爱,懂得珍惜和感谢(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过年异常热闹而忙碌;过年食物丰盛;过年有许多禁忌,感觉神秘;对除夕夜尤其感到意义深重(母亲的感谢、怀念和祝愿;父亲教我懂得了对生命的慎重,懂得敬与爱,懂得珍惜和感谢);有领压岁钱的欢欣。


本题解析:
小题1:B“承上启下”、“过渡段”、“描绘今日的过年”有误。C“意在说明母亲迷信”有误。
小题2: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通过人物动作的细节刻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其作用主要就内容作用展开分析即可。
小题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需要学生从文中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如:从相亲时的语言、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性格内向,为人羞涩的人。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小题4:文中对“我喜欢除夕”的原因的交待是多方面的,根据分值判断,概括出六个方面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外科手术中的“微创”与“无创”
“微创”外科一词顾名思义,要比“腔镜”“小切口”“小径路”“内镜”外科更为广泛,它是要达到造成最小的创伤(局部及全身)的外科,而不是限于哪一种方式或哪一种工具。可以说,微创外科是指在任何外科创伤应急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内环境稳定(局部及全身)。
外科学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科技背景。20世纪后期,基于微电子学、光学、现代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出现了内镜、腔镜技术,这为实现微创外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镜技术的发展,终于使外科能够有一“绿色通道”来实施。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是走向综合化、社会化,并且速度在加快,这是不可抗拒的。事实上,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中已出现多年,但由于器械上的原因迟迟未用,直到1986年计算机集成电路微型摄像机的出现,使腹腔镜显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987年法国的普通外科及妇产科医生莫丽特,首次在腹腔镜下完成了首例胆囊切除术,奠定了腹腔镜外科的基础。此后,腹腔镜外科便有力地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
技术的实施是服务于概念的运用,而新技术亦将引发新的概念。“外科微创化”作为贯彻于外科各领域的概念,将促使微创外科技术的全面发展。“微创”一直是外科学追求的境界,但以往无法克服小切口与显露不充分的矛盾。内镜技术引出新概念:小入路,有限制的充分显露。完善的外科需要手术视野的完善显露,并不是需要大切口。内镜解决了手术入路并不改变外科实质。广义的微创外科应是缩小外科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伤害性效应,不管是采用何种方法。所以微创外科概念应该并非只是限于内镜术和腹腔镜术,而有更广阔的视野。
21世纪的微创外科,前景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外科操作可能被微创的、准确的器械操作所代替。其趋向将是从微创到无创的发展,外科医生可能从用手操作过渡到用计算机操作,可以完全不接触病人,实现从当前的腔镜手术,到机器人辅助的手术,再到远距离操纵的手术。当前发展很快的如虚拟技术、三维立体可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手术,可以比外科医生的手更为准确并确保无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由生物学、信息学和物理学互相融合的生物智能时代,但随之又会出现新问题,就是在21世纪外科医生该怎么办?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外科医生只能抱着开放的心情,学习和融合到新的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去!
小题1:对“微创外科”技术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仅限于内镜外科和腹腔镜外科。
B.任何外科创伤应急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内环境稳定。
C.它是不限于哪一种方式或工具的达到造成最小创伤的外科。
D.缩小外科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伤害性效应,而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小题2: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内镜技术为实现微创外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内镜技术解决了外科手术的入路问题,从而改变了外科实质。
C.内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找到了微创外科由于器械影响而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
D.内镜技术的发展找到了解决微创外科研究中小切口与显露不充分的矛盾的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
A.“微创外科”是在腔镜、小切口、小路径、内镜外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才是外科学发展的基础。
B.由于虚拟技术、三维立体可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发展很快,因此,它们比外科医生的手术更为准确。
C.“外科微创化”作为贯彻于外科各领域的概念,促使微创外科技术全面发展,并成为外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D.微创外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1世纪的微创外科,前景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即是针对广义的微创外科而言的。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1世纪是信息时代,微创的、准确的器械操作将代替传统的外科操作。
B.生物智能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带来新问题,那就是21世纪外科医生应该怎么办?
C.现代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外科学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运用就说明了这一点。
D.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外科学将由微创发展到无创,外科医生可能由手工操作手术过渡到用计算机操作以至远距离操纵手术。


参考答案:
小题:A
小题:D
小题:D
小题:A


本题解析:
小题:(第四节“所以微创外科概念应该并非只是限于内镜术和腹腔镜术”)
小题:(A奠定坚实基础的应是内镜、腹腔镜技术的出现;B内镜技术并未改变外科实质;C微创外科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内镜技术的发展。)
小题:(A项“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妥;B项“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不妥;C项“最高境界”无根据。)
小题:(见最后一节的“可能”。)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失去的森林
许达然
  你大概还记得我那只猴子阿山。你第一次来的时侯,我带你上楼看它,它张大着嘴与眼睛凶狠瞪着你的友善。我说你常来,它就会很和气了。
  可是我不常回台南,你不常来。
  那时我在台中做事。薪水用来吃饭买书后已没有剩钱回家,回家对我来说竟然是一种奢侈。即使有钱回家,也难得看到为了养家跑南跑北的父亲与为了点学问背东背西的五个弟妹。回家时总还可以看得到的是母亲,因为家事是她的工作。还有阿山,因为它总是被关在楼上。但因我太久没回家,它看到我时,似曾相识,却想不起我。即使它还认得我,我也只能和它一起看天,而不能和它聊天。猴子就是猴子,和人之间少了些“组织化的噪音”——语言。这些噪音竟然是很长的文明。它不稀罕文明,但却被关在文明里,被迫看不是猴子的人人人人人人。看人和人争挤,人早认为猴子输了,不愿再和它打架。在家三四天,我和它又混熟时,就又离家了。我说我走了,它张大着眼睛淡漠看着我这个自言自语的文明。
  我离家后,大家都不得不忙些什么。只有母亲愿意告诉我阿山的生活,但母亲不识字。
  其实猴子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可以特别叙述的。活着不一定平安,平安不一定快乐。而要让猴子在人的世界里快乐不一定是它所愿意的文明。我没问过阿山快乐不快乐,是因为它听不懂这噪音。记得从前有人问卡夫卡是不是和某某人一样寂寞,卡夫卡笑了笑说他本人就和卡夫卡一样寂寞。阿山就和阿山一样寂寞,它的世界在森林,我不但没有一棵树,我连种树的地方都没有。
  我就知道它在一个不属于它的地方,一条不应属于它的铁链内活着。是我们给它铁链,它带上后才知道那就是文明。是我们强迫它活着,它活着才知道忍受文明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既自私又残酷,却标榜慈悲,不但关人也关动物。
  后来接连两个礼拜,它都冷冷地坐在一个角落,不理睬任何人。连吃饭时,也安安静静。直到一次母亲要给它洗澡抱起它时,才发觉铁链的一段已在它的颈内。兽医把那段铁链拿出来的时侯,血,从它颈内喷出,从铁链滴下……
  我仿佛又看到它无可奈何的成长。长大不长大对它都是一样的,但我们仍强迫它长大。颈上的铁链会生锈却不会长大。它要摆脱那条铁链,但它越挣扎铁链就越磨擦它的颈,颈越磨擦血就越流,血流得越多铁链越生锈。颈越破越大,生锈铁链的一段就渗进颈内了。日子久了,肉包住了铁。
  它痛,所以叫。它叫,可是常没有人听到。偶尔有人来看猴子,但看它并不就是关心它。他们偶尔听到它叫,听不懂,就骂:“吃得饱饱的,还叫什么?”后来,它也就不叫了。可是不叫并不表示不痛。它痛,却只好坐在那里忍受。人忍受是为了些什么,它忍受是为了些什么?它忍受,所以它活着。它活着,所以它忍受。
  如果铁是寂寞,它拔不出来,竟任血肉包住。用血肉包住一块又硬又锈的寂寞只是越包越痛苦而已。也许那块铁是抗议,但拿不出来的抗议却使它越挣扎越软弱。也许那块铁是希望,那只能使它发脓发炎发呆的希望。
  铁是铁,不是寂寞,不是抗议,不是希望,所以拿出来后,它依旧无力和寂寞坐着和抗议坐着和希望坐着。生命对它已不再是在原地跳跳跑跑走走的荒谬,而是坐坐坐的无聊。往上看,是那个怎样变都变不出什么花样的天。老是在那里的它看着老是在那里的天,也就无兴趣叫它了。往下看,是那条吃血后只会生锈的铁链。往前看或往后看对它都是一样的,它看到自己除了黑以外没有什么意义的影子。而就连它这点黑影子夜也常要夺去;夜逼不了它睡,而它醒并不是它要醒。时间过去,时间又来。时间是它的寂寞,寂寞是它的铁链,这长时与铁链坐着与无聊坐着的文静决不是从前阿山的画像。
  可是母亲一个朋友很喜欢阿山的文静,一再希望我们把它送给她。可是母亲舍不得这养了七年已成了我们家一部分的阿山,一直都没答应。
  可是后来母亲想起我们这六个孩子,女的出嫁了,男的在外当兵在外做事在外读书。从前肯跟阿山在一起玩的都走了,留下也长大了的它看守自己跑不了的影子。家里除了我父母亲外,它看不到一些从前熟悉的面孔。它不知道我们在哪里?我们知道它在哪里,但并不在家。母亲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从前我们这六个孩子和它玩的情趣而更加挂念着不在家的我们。母亲想起我们也忧心着阿山。想想阿山一向很喜欢小孩,想起把它送给那位有好几个还未长大离家的小孩的朋友,也许它可以得到更细心的照顾而会开心点,就把它送给朋友了。
  不久,阿山就死了。
  可是你一定还记得活着的阿山。你最后一次来的时侯,我带你上楼看它,它张大着的眼睛映着八月台南的阴天和你我的离愁。我说我这次远行,再回家时它一定又不认得我了,我说要是我们常来看它,虽然它还是不会快乐,但就不会那么寂寞了。(文本选自《当代散文精品》,有删改。)
1.文章首尾多次提到“你”,分析“你”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下列句子中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1)它不稀罕文明,但却被关在文明里,被迫看不是猴子的人人人人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对它已不再是在原地跳跳跑跑走走的荒谬,而是坐坐坐的无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评家认为,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无处不在”,试结合全篇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删去原文的最后两段,“阿三”的结局还可以有其他种种可能。你希望是哪一种,试按照你的意愿,为原文改写一个新的结尾(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我”是诉说者,“你”是倾听者。第二人称的运用,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便于陈述交流,让诉说显得亲切自然。
  ②“你”同时又是阿山悲剧的知情者和见证者,有利于和“我”形成感情和思想的共鸣,从而凸显文章主旨。?
2.(1)突破常规,连用六个“人”字,强调猴子被人关了起来,整天面对的是远离森林的所谓文明世界中纷乱的人,而且这些人在纷乱地争斗奔忙。
  (2)“跳跳跑跑走走”和“坐坐坐”几个叠词的连用表达了阿山连续不断的抗争和抗争失败后遥遥无期的无奈、寂寞和失望。(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象征即托物言志,全文正是借猴子这个最典型的象征物来表现主旨。
  ①猴子绝不是单纯的动物,也不是真正的主角,而是异化的人,它象征着所谓现代物质文明束缚下的没有精神自由的人们,比如“为养家跑南跑北的父亲”、困于家事的母亲、“为了点学问背东背西”后来或读书或嫁人或做事或当兵的五个弟妹以及身不由己忙碌着的“你”和“我”等等。
  ②猴子的悲剧象征着现代人残酷的现实生活。猴子虽有吃有住,但没有身体的自由,也没有精神的自由。家人强加给猴子的的喂食、探望、言语等并不能给猴子真正的精神自由;猴子的抗争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最终让猴子死去的并不是物质之苦,而是精神之痛!
  ③铁链象征让现代人压抑甚至窒息的现代物质文明。
  ④标题“失去的森林”则象征着人们曾经自由充实的精神世界,也寄寓了作者压抑人性的残酷现实的不满。?……(任答四个,即得满分。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3题。
?无题
邹获帆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1、找出与第一行“仆倒”一词意思相呼应的词,体会它们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我们温暖的血”“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小草的须里去”“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青/水绿/鸟飞/鱼游”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最后一行的“墓碑”即与“仆倒”意思一致,是牺牲之意。
2.意味着烈士们的鲜血唤醒了祖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他们形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烈士的牺牲换来蓬蓬勃勃的革命生机。
3.这四个词内容包括了天上、地下有代表性的事物,都是主谓式结构,谓语富有色彩感和动感,描绘出一幅美好宁静、令人向往的画面。这画面也是烈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世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