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关于汉字的文字,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个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演变而来的。
在长久的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还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汉字,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答
参考答案: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悠久、以表意为主的文字,它记录了汉语,保存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才荟萃力能扛鼎碎琼乱玉休赁地说
B.怡然自得兵慌马乱格物致知哀声叹气
C.日薄西山宠命优渥迤逦而行交头结耳
D.晨光熹微得鱼忘筌鹤汀凫渚舸舰弥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A.休恁地说B.兵荒马乱 C.交头接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的辨析,在辨析、识记字形时,要据义记形,据义推形,结构推形,以义作为辨形的基础和根本。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分)
(2)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你想对“你们”提出什么建议?(2分)
参考答案:(1)反映了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处,人们在聚会场合总是低着头玩手机,而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2分);(2)抬起你的头吧,别被手机“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淡漠了亲情。(2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看清漫画标题。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本题回答要注意紧紧围绕“家庭聚餐”和“手机”两个要素作答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请从下面备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⑴倘若不幸战败,我只会在马上战死,决不会跪地投降。常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的缘故吧!
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②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④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副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哈大高铁今日起试运行
《央广新闻》报道,在经历了四个多月的调试后,哈大高铁今天(8日)起在921公
里长的全线上试运行,今年年底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高寒地区建设的设计时
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预计从大连到哈尔滨将用时3个多小时。
在此之前,国内动车组列车只能适应零下25度到40度之间的环境,在东北地区运
营的最快时速只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俄罗斯和北欧地区这样的
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下,有三条高寒铁路,总里程不到700公里,行车速度也很慢。
今天开始,哈大高铁的动车组列车将从哈尔滨西站到大连站由北向南开始试运行。
试运行阶段,哈大高铁动车组不对外售票搭载乘客,而是在车厢内用大米等载重物来模
拟乘客重量进行实验。
副标题:?
参考答案: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体现“首条高速铁路”2分,“高寒”2分)
本题解析:这则新闻的主体内容是哈大高铁试运行,整则新闻都是围绕这点来展开的。另外,这则新闻另外一个信息就是,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高寒地区建设成的高速铁路。主标题是“哈大高铁今日起试运行”,副标题就应为: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
点评:拟写新闻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如果命题者给出的是新闻(既我们从狭义上讲的消息)语段中的话语材料只有一段,那么导语就是第一句;若是两段或两段以上,那么导语就是第一段。这种概括法,一般来说,导语句(或段)都比较长,不可能是现成的答案,必须对导语中的要点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才能够达到指定的要求。本题的导语部分就传递出两个信息,其一是:哈大高铁今天起在921公里长的全线上试运行,另一个是,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高寒地区建设成的高速铁路。其中前者是主体,后者是次要信息。因此前者可概括为正标题,后者则可概括为新闻的副标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