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6 06:27: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25分)
象牙色毛衣?
裘山山
他是丈夫和她的老朋友。
在众多的朋友里,他是最热心帮助他们,并不求回报的一个。
他极重感情,然而,他的感情生活却十分不幸。他没有姐妹,母亲也早已故去,这使他的生活在缺少女性的温情和抚爱下,显露出一种十分明显的窘迫。
在又一次失恋后,他来到她家。她静静地织着毛衣,听他讲着。他忽然苦笑着举起双肘说,你瞧,我毛衣破成这样了,她也不肯替我织。你知道我这个人,感情上总希望别人更多的给予。我孤独得太久了。
她心中生出无限怜悯。后来他走了,胳膊肘毛衣磨破的地方露出红运动衣的颜色,十分刺眼。
晚上,她对丈夫说起,丈夫也叹气。于是她说,我给他织一件毛衣吧!
丈夫沉吟半晌,说,以后吧。
她便不再提。?
终于有一天,他结婚了。她和丈夫由衷地为他高兴。
然而,他们又离异了。这一回他彻底绝望了,说:看来我只能过单身生活了。他没有说那女孩子一个不是。
他依旧穿着那件旧毛衣,两只破袖子被拆掉后补织了一段不伦不类的颜色。
这是她留给我的唯一纪念。他苦笑着。
她决意要为他织一件毛衣。
丈夫说:这家伙对色彩挑剔得很,你得先问问。
她就去问他。他呆呆地怔了好一会儿,才说,你,给我织毛衣?
怎么啦?她尽量把口气放平淡:不相信我的手艺?
不不不。他笑了,我哪能挑剔你的手艺。我只是……其实也没什么。
那就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他认认真真地想了很久,说,象牙色。
她见商店就进去问,但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
这样一耽搁,三个月过去了。
后来托人买到了,那是一种似淡黄又似浅灰的颜色,透出几丝温馨。
她设计了几种样式,去问丈夫,丈夫应着,随便指了个花样。
不知怎的,她把已经绕成团的线又塞进了箱子,重新买线给丈夫织了一件,尽管丈夫早已有了好几件。
这样一耽搁,三个月又过去了。
到了秋天。她觉得他已经很久没来了。她想织好毛衣后再和丈夫一起去看他。
起了头,但进展很慢。并且丈夫晚上在家时,她会自然而然将“象牙色”放下,拿起别的毛线活儿。那时她已有了身孕。?
孩子一出生,她和丈夫都忙得不可开交,织到一半的毛衣当然又放下了。光阴似箭,孩子已经蹒跚学步了,不知从哪里扯出一团线来,越拉越长,带出了那件织了一半的象牙色毛衣。
她顿生歉疚。赶紧拿出来织,又向朋友打听他的近况。朋友说,他早于几个月前申请调到甘肃敦煌去了。
她惊愕他的不辞而别。
这家伙,是不是误会了你给他织毛衣?丈夫半开玩笑地说。
于是她和丈夫很久不再谈到他。
突然有一天,他死了。在他留下的遗物中,有一封写给她和丈夫的信。其中有一段是专门写给她的——我知道你一定早已将毛衣织好,可我不愿来拿,每次见到你,我最怕的就是你告诉我:毛衣织好了,拿去吧!为了这个,我索性不再来,也为了这个,我才不辞而别。自从你对我说,你要为我织一件毛衣,我就一直感到一种温情萦绕在心头。我总是想,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人在为我织毛衣。我不愿让这温暖的感觉中断。我最需要的不是毛衣……
她和丈夫赶去参加他的葬礼,带着那件不再能温暖他的象牙色毛衣。
小题1:下列各项对小说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在写象牙色毛衣的同时,还写了他身上穿着的那一件毛衣,这件毛衣每出现一次,
他就失恋一次,所以它象征着他感情不顺利的命运。
B.当她把想给他织一件毛衣的想法告诉丈夫后,从她丈夫的反映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丈夫
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表现出来的有点儿自私。
C.由于她事情太多,加上怀孕生子,结果给他织的毛衣一直没有织好,使他带着遗憾死去了;
假如她能及早织好这件毛衣,悲剧就不会发生。
D.在读者看来,这是一篇充满悲情的小说,但他死去的时候,他的内心并不凄凉,他的

心中萦绕着一种温情,这种温情让他感受到了温暖。
E.这篇小说构思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也没有细致的描写,但却能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这篇小说能以情动人。
小题2:小说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6分)
小题3:她给他织毛衣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6分)
小题4:“织毛衣”,既关涉人物,也关涉主题,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2、阅读题  ?很多时候,节约并不完全是为降低成本,严格说来,它是一种意识,是境界和习惯的产物。
节约首先是对企业负责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对集体的财物毫不珍惜,甚至任意( m?),( n?)挥霍的对象很小,也能表现出他的自私和冷漠,说明他仅仅把集体作为生活的环境,把工作当作自身发展的手段,对集体只有利用之心,而无奉献和爱护之意。这种人在集体中的权势越大,对集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节约同时还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正常的作用和寿命,浪费一样东西无异于把它们的生命扼杀掉,对于地球资源来说就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对依赖地球生存的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节约也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在企业中一件产品要由很多道工序完成,( o?)工序的点滴浪费,都会抹煞掉前面很多人的劳动成果。在社会上也是一样,一点一滴的事物都是别人劳动的结晶,浪费就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
当然节约更直接地体现为朴素、现实、严谨的生活态度,节约的人能够理解一件事物的价值,并且懂得珍惜和利用,这与华而不实正好相反。懂得惜物往往也懂得惜人,所以在与人相处中更能尊重人、理解人,更有细腻的感情色彩,这就是他们使人感到可以信赖的原因。
小题1:文中(m?)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挥发
B.挥霍
C.挥动
D.挥去

小题2:文中( n?)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既然
B.可是
C.因为
D.哪怕
小题3:根据此文,我们可以知道:
A.节约完全是为了降低成本
B.个别浪费的人对集体并无很大影响
C.浪费就是对别人的劳动不尊重
D.懂得惜物者不一定懂得惜人
小题4:文中( o?)处应填写的词是:
A.因为
B.任何
C.即使
D.随便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最近一千年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围绕着那张又轻又薄的“纸”展开的。?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后来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以及把“米”字旗插到世界各地的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欧洲国家是商品的净输入国。中国和中东国家都很少从欧洲进口商品,这样,欧洲国家就需要支付金、银等“硬通货”。中东国家要求支付黄金,这促使欧洲人从非洲等地掠夺和开采黄金,用于中东贸易;中国要求支付白银,这促使欧洲人到美洲等地掠夺和开采银子,与此相应的是始于18世纪的欧洲人地理发现的“白银时代”。历史上中国长期实行的是银本位,所以货币都可以折合成“银两”,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发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宫廷借钱不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在我国,清末民初时期山西的票号已相当发达,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兑付信用极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国家财政的部分功能。随着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山西票号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类为什么要做生意?因为交易可以给双方都带来利益。二次大战以来,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是没有再爆发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之所以成为当代的主题,这除了战后世界的多元化格局起作用以外,贸易“双赢”的观念是有贡献的。如果能够从贸易中得到“钱”,未必需要你死我活地去征服,去掠夺。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经济活动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够的互利分割的余地。?(节选自王则柯的《钱》)?
小题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人们走遍世界的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开展了全球性的贸易,而全球性贸易的一个结果则是导致了黄金和白银的掠夺和开采。
B.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的钱商,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
C.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宫廷借钱不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山西票号就是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的。
D.在我国,清末民初时期山西的票号已相当发达,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兑付信用极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国家财政的功能。
E.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都能够从贸易中得到“钱”,因此今后将不会再有你死我活地的征服和掠夺。?
F.二次大战后,世界的多元化格局和贸易“双赢”的观念,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代的主题。?
小题2:文段中“‘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适意地活着
商?果
清明过后,央求兄长驱车带我去玩太湖,一路遐想太湖之美,乐得像小孩子盼着过年。清晨出门,中午方到,急巴巴跳出车去,一下子愣在那里,这就是太湖么?
眼前是许多许多的水泥建筑,路标指示这边通什么宫,那边通什么乐园……太湖自己呢?我的好心情一下子解散了。眼前的人工旅游花样,仿佛把西施硬按住头打扮成了媒婆——那一头恶俗的假花啊,那一脸廉价的脂粉啊,天生丽质就被浓艳的假花与脂粉糟践得一败涂地。
我只好剩下点哀愁。
人为什么要“扭曲”太湖(何止是太湖)呢?
为挣钱。
为什么非得如此急切地挣钱呢?
因为别人都富了。
别人与你有什么相关呢?
当然有。别人都在看着我。
是啊是啊,人不免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于是,累死累活地去争去挣,为达目的,不惜用一切手段给自己装扮成标准的模样——左鬓该插6朵假花,决不少插1朵;身上该穿体面的三件套,决不冒险穿休闲服;走路该手背在身后四平八稳下巴稍稍抬起,就决不低头匆匆赶路或生动活泼得像匹难以驯服的小野马……总之,自己是不重要的,要得到的位置、职称、金钱、名声、别人充满含义的目光,这一切,才是值得舍命相求的东西!
所以,太湖必然被“扭曲”了,太湖只能用混浊的眼泪,来为人类展示彼此的不自然与不美丽。
我当天便告别太湖掉头而去。一如10年前便告别职称自寻一条只属于我的小路。
10年前,我已是科研界的中级研究员了。当我拿起那本枣红色的专业证书里,我有一种很奇异的感觉——好像在欣赏别人的东西。这一瞬间,我明白了我不再属于高级职称的世界,虽然按部就班,走进那个世界,是我最省心的最正常的最容易的一条光明大道。
但我不属于那里。
我有我的另一小片世界。非常非常的小,犹如一丛地丁香。但那微小而芳香的世界,它适合我,它适宜我这个小小的生物,天然自在地活在这个阔大的世界上,它使我可以不施粉黛,随意而安适地生活。为此,我常感谢上苍的厚爱。
这小片世界,是存在于我心里的。从小,父亲大书柜中的世界文库,就是这片世界的第一把土壤,第一朵淡紫色的地丁香。地丁香是北京寒春时最早开放的小野花,在河畔、路边、向阳的小土坡上,自在地开着,直开到夏天。它高不过两寸,一小丛一小丛的,和野草为伍。它谈紫色的花瓣,总像是兴高采烈地笑着,一点没有骄矜之气和求人呵护的娇柔之态,它高高兴兴地东张西望,乐呵呵地欣赏着迎春的热闹、桃李的繁华和牡丹的富贵,好奇地看着满天星斗和大路上的车水马龙。累了,它就随意地呆着,管自做自己小小的有趣的浪漫或稀奇的梦。我喜欢地丁香,极喜欢它的神态,也极喜欢它的活法儿。它只需要一点点土壤,不需要别人专门的养护,同时也就避免了别人的修枝与当然的期望与要求;它不必在一条花畦中与别的花统一规划,整齐开放;也不必接受人们的赞赏或指责,移栽或出卖。它只需要简单地活着,在太阳下玩或笑,在月亮下梦或睡。
青年时,我插队去了,在内蒙古辽阔的田野上。苦当然苦,但有很多的意料不及的喜乐。像在公路和田野拼命飞跑,身后一道雨幕齐刷刷地追赶着我们,大太阳仍留在当头热烈地当裁判,这种游戏游戏机怎么比?如大雨过后,拎着脸盆到小草滩上去拣大坝里冲出来的鱼,一大盆一大盆的拣不完,还可以尽情地看大鱼小鱼在草地上银光翻舞,这可是钓鱼俱乐部望尘莫及的大手笔。再到丘陵上去采回大把大把的繁星一样的干花,插满整条大柁,屋顶上像一条倒着的花路,粉白相同,如今的哪一家豪华商场也没有这样的天然大气。到荠麦花开起来,那几百亩一整片的花海,更是公园里装不下的美丽。总之,田野中那种辽阔而自由的美,那种美的开阔和自由,给我心里的小地丁香以足够的滋养,使它越发地扎了根。
若干年后,我拐了个弯,到了社科界,这是可能容纳我的好地方呀。不坐班,整日里自由得像一阵风。只要不像改造太湖一般地刻意修理自己,且能够放得下不适合自己的鬓边之花,以及一篮子别人的闲碎话语,那么,就好啦!我留在了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开着自己的淡紫色的三两朵地丁香。我极其奢侈地享受着闲暇与适意,自由自在地沉思着生命与生活,我为这个世界,散发着我真实的一点芳香,同时,我适意地活着,并且因为适意而感到了生命的快乐。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我”心里的犹如一丛地丁香般的一小片世界有怎样的特点,地丁香的活法与“扭曲”太湖们的人们的活法有什么区别。(4分)
?
?
小题2:“我”心中的“地丁香”得以茂盛地生长,主要得益于什么?(3分)
?
?
小题3:仔细品读文章第2段的划线句子以及倒数第3段描写地丁香“活法儿”的文字,说说这样的文字的表达效果。(4分)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山色
李广田
⑴“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当我翻开一本新书,坐在窗前遥望西山景色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这句话。可是,这是冬天。
⑵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冬天看山,却另是一番可爱的景色。我想给昆明的西山批上两个字的评语:明净。没有到过昆明的人,总以为这地方四季皆好,在这里住久了的人,却以为冬天最美。冬天无风无雨,天空最高最蓝,花色最多最妍,滇池五百里,水净沙明,山上无云霭,数峰青碧。说西山如睡美人,也只有这时候最像,偶然一抹微云,恰如一袭轻纱,掩映住它的梦魂,或者如一顶白羽冠冕,罩住它那拖在天边的柔发,只是更显出山色妩媚罢了
⑶一片阴影掠过我的眼前,记忆把我拉回到十几年前的一个黄昏。那是最黑暗的时代,冬天,刮着冷风,自朝至暮,黑云压城,到了日暮时刻,竟然飘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来了。我夹在仓仓惶惶的行人中间,默默地在大街上行走。“真冷啊!”行人中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惊呼。是的,真是冷得厉害,在这个“四季无寒暑”的城池里,大概谁也不曾料到会有这样的坏天气;我自己,简直感到连灵魂深处都已结了层冰。想起那个反动特务所装扮的黑衣女妖,她在翠湖的林阴路上对人作种种预言,像个乌鸦在天空中散布凶信,她偶做人家座上的不速之客,说这个城市将淹没在人们的血泊中……我一面想着,蓦然抬头,那座平时并未引起我特别注目的西山,此刻却使我延伫良久,暮色苍茫,自远而至,山的轮廓模糊不清,仿佛它在这飞雪的寒天里也瑟缩不堪了。“真冷啊!”又是谁在风声中这样传呼?不是别的,正是它,是西山,它在向人家求救。我分明听见它用颤栗的声音对我呼求:“请给我一顶帽子,遮遮我的头吧。你看我的头发已经完全脱落了!”我仿佛看见它在慢慢移动,它大概想把它那老态龙钟的身体移到城里来,它希望到城里来吸取一点暖气,它听到这里有人的声音,它看到黄昏中这里有灯火荧荧。“寒山一带伤心碧!”它到底无可奈何,它大概已经冻僵了,已经冻死在滇池边上了。
⑷现在,坐在窗前,看着这一幅明净的山水画图,想起过去这些遭际,确实感到奇怪。我自己问自己:难道这是真的吗?大概不是真的,也许只是一个梦,可是梦,岂不也是真的吗?
⑸日光从楼角转过去。西山的轮廓显得更清楚了,它好像是画在那里的,又好像是贴在那里的。蓝蓝的天空,一点云影也没有,整个世界都安静,可是就在这静中,我感到一切都欣欣向荣,鼓舞前进。明天一定又是好天气,早起来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山脚下海水边那一片“赤壁”,在晨光熹微中,照得云蒸霞蔚,真个是“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整个一座山都会活起来的。就是此刻,就像我第一次认识它似的,我感到它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滇池水在它的脚下,画出了一匝银线,“远水非无浪”,我只是听不见拍岸的水声,却想象,西山已经被滇池托浮起来了,它仿佛一只船,正在岸边停着。睡美人,我看见你的嘴唇轻轻翕动,你的胸部微微起伏,我已经听到你的呼吸。你大概正要说话,说出你过去的噩梦,和你醒来后看到的一切。我也听到一个苏醒的生命从石头深处发出声音说:“我在这里,和大地一同复苏,一同前进。”
⑹西山,你现在大概不会再要求到城里来了吧,社会主义的新城市,已经延伸到你的身边,你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你使这个美丽的城市显得更美丽了。
⑺我的视线重又落到我翻开的书页上,上边写的是“对立的统一”、“从量变到质变”。不错,山与水,高与深,静与动,形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正是对立的统一,从过去到现在,从阴冷的昨天到阳光灿烂的今天,是由量变到质变。
(本文写于李广田先生上世纪50年代末任云大校长期间。选自《李广田散文选》)
小题1:文题是“山色”,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描写的过去和现在的昆明西山“山色”的特点。(4分)
小题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⑴第⑸段中,作者对西山的称呼由“它”变成了“你”,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作用?(4分)
⑵作者说“我也听到一个苏醒的生命从石头深处发出声音”,请简析“苏醒的生命”在文中的含义。(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始终将西山置于“冬天”这个背景下来描写?请分条简要作答。(6分)
小题4:作者借助多种表达技巧写景抒情,营造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请从第(2)段画线句子中选择一种表达技巧加以赏析。(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